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新型无铅铌、钽酸盐陶瓷的制备与介电、铁电特性研究

胡长征  
【摘要】: 为了在铌酸盐、钽酸盐中发掘新型功能材料,本论文根据钨青铜的结构特征以及A、B位阳离子的特性(半径、电价、电负性),采用高纯粉末,通过固相反应法合成并制备了系列充满型和非充满型钨青铜结构新化合物及陶瓷体,系统研究了其组成、结构与介电和电导特性,并分析了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性能的变化规律。本论文包含的工作如下: 合成并制备了系列充满型钨青铜结构化合物Sr5RETi3M7O30和Sr4RE2Ti4M6O30(RE=Pr,Eu;M=Nb,Ta)及陶瓷体。室温时,Sr4Pr2Ti4Ta6O30为顺电相,Sr5PrTi3Nb7O30和Sr4Eu2Ti4Ta6O30为弛豫型铁电体,而其余陶瓷则为弥散型铁电体。含Pr化合物比相应含Eu化合物的转变温度低。Sr5PrTi3Nb7O30和Sr4Pr2Ti4Nb6O30按1:4和1:8的比例混合时,能够得到温度稳定型较好的固溶体,可以用来制备满足X7R标准的陶瓷电容器。 合成并制备了充满型钨青铜结构化合物K3A2RENb10O30 (A=Ba,Sr;RE=La,Pr,Nd,Sm,Eu,Gd)及陶瓷体。样品的密度和铁电相转变温度及弛豫特性与稀土原子半径有关,随着稀土原子半径的减小,前两者随之增大,而后者则随化合物A位离子半径的差值的增大而逐渐消失。K3Ba2LaNb10O30, K3Sr2LaNb10O30和K3Sr2PrNb10O30为弛豫型铁电体,而其它陶瓷是一种扩散型相变。室温时K3Sr2LaNb10O30和K3Sr2PrNb10O30为顺电相,其它化合物均为铁电相,其中K3Ba2PrNb10O30的剩余极化强度最大,2Pr达到9.56μC/cm2。在400℃以上出现的介电常数的突变,主要是由于高温时氧空位的存在导致电导增加而使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迅速增大。各化合物的弥散系数都在1-2之间,但居里常数C都在105以上,表明该系列化合物都是位移型相变。按照Vogel-Fulcher公式拟合,表明K3Sr2LaNb10O30和K3Sr2PrNb10O30的弛豫行为是一种自旋玻璃型,冻结过程由极化束跳跃机制和极化束相互作用控制。氧空位热激活产生导电电子,这些电子和偏离氧八面体中心的Nb阳离子偶极子的相互作用,导致出现高介电弛豫现象。在K3Sr2RENb10O30(RE=La,Pr,Nd,Sm,Eu,Gd)中,所有的陶瓷的阻抗特性大致相似,阻抗弛豫激活能都接近氧空位移动所需的激活能(-1eV),证实观察到的电导都是由氧空位的移动引起的。 合成并制备了系列非充满型钨青铜结构化合物KBa3RENb10O30 (RE=La,Pr,Nd,Sm,Eu,Gd)及陶瓷体。KBa3GdNb10O30为典型铁电体,其余陶瓷体均为弛豫型铁电体。随着稀土原子序数的增大,转变温度逐渐增大。前三者室温时为顺电相,后三者具有室温铁电性,其中KBa3GdNb10O30的剩余极化强度最大,2Pr达到8.2μC/cm2。按照Vogel-Fulcher公式拟合,KBa3LaNb10O30, KBa3PrNb10O30和KBa3NdNb10O30的激活能为0.148 eV,0.129 eV,0.16 eV。表明三者的弛豫行为是一种自旋玻璃型,冻结过程由极化束跳跃机制和极化束相互作用控制。KBa3LaNb10O30, KBa3PrNb10O30和KBa3NdNb10O30陶瓷的阻抗特性大致相似,利用Arrhenius关系式进行拟合,激活能都接近氧空位移动所需的激活能(-1eV),表明观察到的电导都是由氧空位的移动引起的。 合成并制备了系列非充满型钨青铜结构化合物Ba4RETiNb9O30 (RE=La,Pr,Nd,Sm,Eu,Gd)及相应致密陶瓷体。前四者为弛豫型铁电体,而后两者是扩散型相变。随着稀土原子半径的减小,转变温度逐渐增大。计算出的居里常数都大于105,说明该系列陶瓷是一种位移型相变。每个化合物都具有弱的铁电性,其中Ba4GdTiNb9O30的剩余极化强度最大,2Pr达到5.12μC/cm2。由于原子数与A1、A2的晶体位置数不对应,从而形成无序结构,导致损耗随频率的增加而增加。陶瓷的弛豫行为符合玻璃旋转模型,冻结过程由极化束跳跃机制和极化束相互作用控制。Ba4LaTiNb9O30,Ba4PrTiNb9O30,Ba4NdTiNb9O30, Ba4SmTiNb9O30的激活能分别为0.174、0.096、0.074和0.12eV,接近0.1eV,因此,观察到的介电弛豫现象是由于偏离中心的Nb离子重新取向排列和导电电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冻结温度随着离子半径的减小而增大,分别为62K、243K、276K和304K。在Ba4PrTiNb9O30、Ba4SmTiNb9O30和Ba4GdTiNb9O30陶瓷中,阻抗特性大致相似,并满足Arrhenius关系式,激活能都接近氧空位移动所需的激活能(-1eV),证实观察到的电导都来自氧空位的移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巴西研制出可捕捉二氧化碳陶瓷体[J];现代技术陶瓷;2010年02期
2 ;巴西研制出可捕捉二氧化碳陶瓷体[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0年04期
3 张新生;;能捕捉二氧化碳的新型陶瓷体[J];发明与创新(综合版);2009年12期
4 ;金属与陶瓷的粘合[J];航空材料;1986年04期
5 ;巴研制出可捕捉二氧化碳陶瓷体[J];发明与创新(中学时代);2010年02期
6 李鹏;丁新更;杨辉;苏伟;窦天军;;钙钛锆石玻璃陶瓷体的晶化和抗浸出性能[J];硅酸盐学报;2012年02期
7 ;金属与陶瓷的粘合[J];航空材料;1986年04期
8 张振涛;王雷;甘学英;邢海青;;玻璃-陶瓷各组分在各相中的分配研究[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08年00期
9 卿;陶瓷涡轮增压器转子[J];航空材料;1987年02期
10 洪瑞金,马贤锋,阎学伟,赵伟,汤华国;高温高压下氮化镓陶瓷体的制备[J];高压物理学报;2002年04期
11 胡初潜;硅的连续精炼[J];稀有金属;1990年03期
12 ;耐热震陶瓷[J];航空材料;1986年04期
13 ;耐热震陶瓷[J];航空材料;1986年04期
14 Tecl Forgan;Colin Greaves;刘兵;;不含稀土元素的超导陶瓷体[J];世界科学;1989年05期
15 李国华;;游离硅可做陶瓷的白色填料[J];建材工业信息;1985年14期
16 张振兴;刘永启;高振强;刘瑞祥;;陶瓷蓄热体的流动与传热特性模拟研究[J];内燃机与动力装置;2010年02期
17 王道平,罗楚宝,邝安祥,周歧发;水解——聚合反应条件对锆酸铅陶瓷体显微结构的影响[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3期
18 路大勇;董耀龙;刘巧丽;黄昊;韩丹丹;张丽;孟磊;;陶瓷体和粉末XRD差别[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19 张清纯,马逖,董建华,凌健荣;致密陶瓷体内缺陷的NDE检测与分析[J];无机材料学报;1992年01期
20 孙兆奇,李爱侠,徐志元,孙大明;Ag-MgF_2金属陶瓷体的烧结条件与微观结构[J];功能材料;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蒋端六;;节能代银技术的开发应用[A];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第13分会场)[C];2006年
2 蒋端六;;节能代银技术的开发应用[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长征;新型无铅铌、钽酸盐陶瓷的制备与介电、铁电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湘;制备硅氧碳无裂纹陶瓷体和微小陶瓷件[D];天津大学;2008年
2 张振兴;基于均匀多孔介质模型的氧化床阻力特性数值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根;SnO_2基负温度系数热敏陶瓷结构与电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4 吴朝晖;SrTiO_3基储能介质陶瓷制备工艺及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记者 张新生;巴研制出可捕捉二氧化碳陶瓷体[N];科技日报;2009年
2 林英;人与科学的交流[N];光明日报;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