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湖北省油菜菌核病病菌多样性研究

杨丹  
【摘要】: 由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de bary]引起的油菜菌核病是世界性顽固病害,严重影响油菜的产量和品质。本文系统研究了湖北省油菜菌核病病原菌——核盘菌在培养特性、菌核产量、致病力等重要生物学特性上的多样性,并选用代表性菌株分别分析了它们在菌丝亲和性和致病性方面的差异,比较了弱致病型菌株和强致病型菌株在致病力相关因子方面的差异,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从湖北省10个油菜产区(武穴、荆州、当阳、黄州、黄冈、仙桃、孝感、天门、荆门和潜江)的发病植株上共分离得到了1000个核盘菌菌株。在PDA培养基上对1000个菌株的培养特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核盘菌的培养特性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并根据菌株的菌落颜色、菌丝体丰度以及菌核形状、大小和数量的差异将1000个菌株的培养特性归为了八种类型,菌核的分布则主要存在三种类型。 研究了1000个菌株的生长速率、致病力及菌核产量,结果表明:核盘菌在菌丝生长速度、致病力和菌核产量等方面存在丰富的多样性。菌丝生长速度、致病力和菌核产量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菌丝生长速度与致病力之间有显著回归关系(P0.05);菌丝生长速度与菌核产量之间有显著回归关系(P0.01);而致病力与菌核产量之间没有显著回归关系(P0.05)。 从10个地区中随机选取了60个代表菌株在MP培养基上进行了菌丝亲和性测定,结果表明:60个菌株被划分为27个亲和群,其中,有12个菌株只与自身亲和,归为12个亲和群,其它的48个菌株可划分为15个菌丝体亲和群,分别由2-9个菌株组成。菌丝亲和群与菌株的地理来源、菌株的生长速率及致病性的关系不显著(P0.05)。 研究了强致病性菌株JZJL-13和弱致病性菌株JZJL-46及TMHS-27在产生草酸、果胶酶、漆酶、蛋白酶和淀粉酶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三个菌株均能正常分泌草酸和果胶酶,但强致病性菌株JZJL-13分泌草酸和果胶酶的能力明显强于弱致病性菌株JZJL-46和TMHS-27;菌株JZJL-13和TMHS-27均有分泌漆酶的能力,且强致病性菌株JZJL-13分泌漆酶的量显著高于弱致病性菌株TMHS-27(P0.05),而菌株JZJL-46则无分泌漆酶的能力;强致病性菌株JZJL-13还可正常分泌蛋白酶和淀粉酶,但两个弱致病性菌株未能检测到这两种酶活。因此,菌株JZJL-46和TMHS-27致病力减弱可能与草酸和胞外酶的分泌有关,从而影响了它们在植物组织中的侵袭能力。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油菜菌核病菌——核盘菌在培养特性、菌核产量、致病力、菌丝亲和性等重要生物学特性上具有丰富的多样性,而且核盘菌的致病力与草酸、果胶酶、漆酶、蛋白酶和淀粉酶等致病因子相关。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培林;春防油菜菌核病[J];中国农垦;2001年03期
2 雷国明;油菜菌核病的流行与预测要素[J];植物医生;2001年06期
3 雷国明;;油菜菌核病的流行与预测要素[J];农药市场信息;2001年02期
4 李培林;春防油菜菌核病[J];乡镇论坛;2002年04期
5 胡荣利,鞠国钢,奚本贵,徐金妹,莫婷;品种及主要栽培因子对油菜菌核病影响的初步研究[J];植保技术与推广;2002年09期
6 谭荫初;油菜菌核病防治新法[J];植物医生;2002年01期
7 张夕林,孙雪梅,易红娟,羌烨,张谷丰,杨凌峰;2002年油菜菌核病爆发成灾的原因分析与防治对策[J];植物医生;2002年06期
8 李培林;春防油菜菌核病[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2年03期
9 苗昌泽;;春防油菜菌核病[J];农家科技;2002年03期
10 张夕林;;油菜菌核病灾变特点及及其防治对策[J];农药市场信息;2002年07期
11 吴涛,文震,帅海结,邓春霞;2002年荆州市油菜菌核病发生危害及防治[J];植物保护;2003年02期
12 吴涛,余周苹,王玲,邓俊俊;油菜菌核病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J];湖北植保;2003年04期
13 李品汉;油菜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J];农村实用技术;2003年01期
14 龚宁,包士忠,黄兴斌,孙品兰,沈雁君,陆信仁;22%油丰防治油菜菌核病试验[J];上海农业科技;2003年02期
15 羌烨,张夕林,孙雪梅;三种不同喷雾方法防治油菜菌核病试验[J];植保技术与推广;2003年11期
16 徐金妹,茆实,张国林,陈海新;油菜菌核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报告[J];中国农学通报;2003年02期
17 罗林钟,谢德辉;油菜菌核病的防治[J];植物医生;2003年01期
18 张君;2003年油菜菌核病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3年09期
19 张夕林,易红娟,羌烨,张谷丰,孙雪梅;沿江地区抗性油菜菌核病防治技术的研究[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4年02期
20 王永平,陶瑛;油菜菌核病防治效果与治理对策[J];上海农业科技;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颜敏;姜小洁;刘天波;姜道宏;李国庆;黄俊斌;;油菜菌核病的发生规律与盾壳霉防治技术研究[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天波;覃黎;丁颜敏;姜道宏;李国庆;黄俊斌;;油菜菌核病早期诊断技术应用研究[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杨丹;吕博;姜道宏;李国庆;黄俊斌;;湖北省油菜菌核病菌株多样性的初步研究[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孙祥良;王华弟;;油菜菌核病的发生传播途径与防治技术探讨[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王华弟;孙祥良;朱黎明;;油菜菌核病发生与流行预测的研究[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吴春英;王海青;;油菜菌核病防治技术研究[A];江苏省植物病理学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7 张信扬;彭连英;;油菜菌核病发生规律研究[A];中国植病学会西南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8 任莉;方小平;陈坤荣;罗莉霞;;几种药剂防治油菜菌核病的潜力研究[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张夕林;张治;张建明;张谷丰;孙雪梅;;多菌灵防治油菜菌核病药效下降原因及综防对策[A];“植物保护21世纪展望”——植物保护21世纪展望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保护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文集[C];1998年
10 张少林;张谷丰;孙雪梅;罗萝;严雪芳;;油菜菌核病抗药性监测与综合治理研究初报[A];全国安全用药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钟军;芸芥抗油菜菌核病分子基础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3年
2 高小宁;植物内生细菌菌株Em7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3 江木兰;油菜内生枯草芽孢杆菌BY-2的定殖生态、抗菌机制和防治菌核病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左叶信;陕西省油菜菌核病发生规律及菌核病菌对多菌灵抗药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2 孙光明;基于光谱和多光谱图像技术的油菜菌核病识别[D];浙江大学;2010年
3 陈士华;寒地春油菜菌核病流行分析与监测防御体系[D];福建农林大学;2004年
4 李玉芳;油菜菌核病致病过程中酶活性及草酸含量变化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5 王珍;油菜菌核病生防菌的筛选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丁颜敏;两种耕作制度下油菜菌核病的发生规律及生防菌盾壳霉应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任秋红;油菜菌核病抗性相关基因的功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8 陈亚菲;两株植物内生菌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9 袁谦;两种耕作制度下油菜菌核病的发生动态及盾壳霉防效评价[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10 郭春艳;海洋细菌Bacillus velezensis DM09在油菜中的定植及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李森林;滨海依托网络 加强油菜菌核病防治[N];江苏科技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于丹;油菜菌核病偏重发生[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7年
3 记者 张爱虎周振富;专家支招防治油菜菌核病[N];湖北日报;2008年
4 记者 饶洪斌通讯员 洪海林;着力防控油菜菌核病[N];咸宁日报;2008年
5 记者 高琳;未来十天油菜菌核病可能偏重[N];中国气象报;2013年
6 江华;油菜菌核病[N];农资导报;2013年
7 黄耀新 科卞;当前如何防治油菜菌核病[N];江苏科技报;2003年
8 张夕林;加强油菜菌核病防治[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方秀;油菜菌核病防治三招[N];安徽日报;2006年
10 侯佐 侯银娟;快防治油菜菌核病[N];宝鸡日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