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油菜菌核病病菌多样性研究
【摘要】:
由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de bary]引起的油菜菌核病是世界性顽固病害,严重影响油菜的产量和品质。本文系统研究了湖北省油菜菌核病病原菌——核盘菌在培养特性、菌核产量、致病力等重要生物学特性上的多样性,并选用代表性菌株分别分析了它们在菌丝亲和性和致病性方面的差异,比较了弱致病型菌株和强致病型菌株在致病力相关因子方面的差异,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从湖北省10个油菜产区(武穴、荆州、当阳、黄州、黄冈、仙桃、孝感、天门、荆门和潜江)的发病植株上共分离得到了1000个核盘菌菌株。在PDA培养基上对1000个菌株的培养特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核盘菌的培养特性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并根据菌株的菌落颜色、菌丝体丰度以及菌核形状、大小和数量的差异将1000个菌株的培养特性归为了八种类型,菌核的分布则主要存在三种类型。
研究了1000个菌株的生长速率、致病力及菌核产量,结果表明:核盘菌在菌丝生长速度、致病力和菌核产量等方面存在丰富的多样性。菌丝生长速度、致病力和菌核产量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菌丝生长速度与致病力之间有显著回归关系(P0.05);菌丝生长速度与菌核产量之间有显著回归关系(P0.01);而致病力与菌核产量之间没有显著回归关系(P0.05)。
从10个地区中随机选取了60个代表菌株在MP培养基上进行了菌丝亲和性测定,结果表明:60个菌株被划分为27个亲和群,其中,有12个菌株只与自身亲和,归为12个亲和群,其它的48个菌株可划分为15个菌丝体亲和群,分别由2-9个菌株组成。菌丝亲和群与菌株的地理来源、菌株的生长速率及致病性的关系不显著(P0.05)。
研究了强致病性菌株JZJL-13和弱致病性菌株JZJL-46及TMHS-27在产生草酸、果胶酶、漆酶、蛋白酶和淀粉酶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三个菌株均能正常分泌草酸和果胶酶,但强致病性菌株JZJL-13分泌草酸和果胶酶的能力明显强于弱致病性菌株JZJL-46和TMHS-27;菌株JZJL-13和TMHS-27均有分泌漆酶的能力,且强致病性菌株JZJL-13分泌漆酶的量显著高于弱致病性菌株TMHS-27(P0.05),而菌株JZJL-46则无分泌漆酶的能力;强致病性菌株JZJL-13还可正常分泌蛋白酶和淀粉酶,但两个弱致病性菌株未能检测到这两种酶活。因此,菌株JZJL-46和TMHS-27致病力减弱可能与草酸和胞外酶的分泌有关,从而影响了它们在植物组织中的侵袭能力。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油菜菌核病菌——核盘菌在培养特性、菌核产量、致病力、菌丝亲和性等重要生物学特性上具有丰富的多样性,而且核盘菌的致病力与草酸、果胶酶、漆酶、蛋白酶和淀粉酶等致病因子相关。
|
|
|
|
1 |
李培林;春防油菜菌核病[J];中国农垦;2001年03期 |
2 |
雷国明;油菜菌核病的流行与预测要素[J];植物医生;2001年06期 |
3 |
雷国明;;油菜菌核病的流行与预测要素[J];农药市场信息;2001年02期 |
4 |
李培林;春防油菜菌核病[J];乡镇论坛;2002年04期 |
5 |
胡荣利,鞠国钢,奚本贵,徐金妹,莫婷;品种及主要栽培因子对油菜菌核病影响的初步研究[J];植保技术与推广;2002年09期 |
6 |
谭荫初;油菜菌核病防治新法[J];植物医生;2002年01期 |
7 |
张夕林,孙雪梅,易红娟,羌烨,张谷丰,杨凌峰;2002年油菜菌核病爆发成灾的原因分析与防治对策[J];植物医生;2002年06期 |
8 |
李培林;春防油菜菌核病[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2年03期 |
9 |
苗昌泽;;春防油菜菌核病[J];农家科技;2002年03期 |
10 |
张夕林;;油菜菌核病灾变特点及及其防治对策[J];农药市场信息;2002年07期 |
11 |
吴涛,文震,帅海结,邓春霞;2002年荆州市油菜菌核病发生危害及防治[J];植物保护;2003年02期 |
12 |
吴涛,余周苹,王玲,邓俊俊;油菜菌核病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J];湖北植保;2003年04期 |
13 |
李品汉;油菜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J];农村实用技术;2003年01期 |
14 |
龚宁,包士忠,黄兴斌,孙品兰,沈雁君,陆信仁;22%油丰防治油菜菌核病试验[J];上海农业科技;2003年02期 |
15 |
羌烨,张夕林,孙雪梅;三种不同喷雾方法防治油菜菌核病试验[J];植保技术与推广;2003年11期 |
16 |
徐金妹,茆实,张国林,陈海新;油菜菌核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报告[J];中国农学通报;2003年02期 |
17 |
罗林钟,谢德辉;油菜菌核病的防治[J];植物医生;2003年01期 |
18 |
张君;2003年油菜菌核病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3年09期 |
19 |
张夕林,易红娟,羌烨,张谷丰,孙雪梅;沿江地区抗性油菜菌核病防治技术的研究[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4年02期 |
20 |
王永平,陶瑛;油菜菌核病防治效果与治理对策[J];上海农业科技;2004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