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水养殖池塘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变化规律的研究
【摘要】:
池塘养殖废水不仅影响水产品质量,且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从而影响了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们构建了鱼-稻复合生态系统。其主要思路是将池塘的养殖肥水通过一定途径引入稻田作为水稻的营养物,经过水稻吸收、净化后的水再进入池塘。池塘水在鱼—稻复合生态系统内循环,从而达到营养物质的充分利用,提高养殖效率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本研究比较了循环塘和对照塘中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旨在了解循环状态下池塘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影响,为构建鱼—稻复合生态养殖模式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一.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
1.从循环塘中共鉴定出浮游植物93种,隶属6门47属;对照塘中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00种,隶属6门48属,循环塘与对照塘均以绿藻门种类最多,分别占种类总数的40.86%、42%。
2.循环塘和对照塘塘均以绿藻为优势种群,循环塘出现频率较高的优势藻类为:绿藻门中的小球藻(Chlorella)、栅藻(Scenedesmus)、新月藻(Closterium),硅藻门中的小环藻(Cyclotella)、针杆藻(Synedra);对照塘优势种,除上述种类外,还有硅藻门中的直链藻(Melosira)、双壁藻(Diploneis)、舟形藻(Navicul),绿藻门中的梭形藻(Netrium),蓝藻门中的螺旋藻(Spirulina)、平裂藻(Merismopedia)、微囊藻(Microcystis)。
3.循环塘与对照塘中浮游植物的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介于1.39-1.62和1.16-1.48之间。
4.循环塘浮游植物密度为247.68~1133.31(×104ind/L),生物量为3.07~10.83(mg/L);对照塘浮游植物密度为511.68~1773.3(×104ind/L),生物量为4.48~17.34(mg/L),循环塘浮游植物的密度和生物量比对照塘要低,且差异性显著(P0.05)。
二.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
1.循环塘浮游动物33属42种,对照塘68属88种,均以原生动物与轮虫种类数最多。种数变化顺序为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循环塘中原生动物和轮虫分别占浮游动物总种类数的52.38%、33.34%;而对照塘中原生动物和轮虫分别占浮游动物总种类数的42.05%、48.86%。
2.循环塘浮游动物优势种为曲颈虫属Cyphoderia、单环栉毛虫D.balbianii、角突臂尾轮虫B.angularis、裂足臂尾轮虫B.diversicornis、针簇多肢轮虫P.trigla、盘状鞍甲轮虫L.patella、无节幼体Nauplius、短尾秀体溞D.drachyurum;对照塘优势种,除上述种类外,还有藻壳砂壳虫D.bacillarum、冠冕砂壳虫D.corona、盘状表壳虫A.discoides、萼花臂尾轮B.calyciflorus、多突囊足轮虫A.multiceps。
3.循环水池塘与对照塘中浮游动物的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介于0.50~1.95和1.08~1.45之间。
4.循环塘浮游动物密度为72~708.11ind/L,生物量为0.41~1.69mg/L;对照塘浮游动物密度为152.9~208.20ind/L,生物量为0.26~0.46mg/L,循环塘浮游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塘(P0.05)。
|
|
|
|
1 |
章飞燕;唐静亮;李道季;方涛;王彪;;夏、秋季长江口及毗邻海域浮游动物的分布与变化[J];水生生物学报;2009年06期 |
2 |
周晓燕;;采煤塌陷塘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和水质评价研究[J];水生态学杂志;2010年04期 |
3 |
吴利;冯伟松;张堂林;余育和;;春、秋季武湖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水生态学杂志;2011年02期 |
4 |
杨凤娟;杨扬;潘鸿;阿丹;李丽;乔永民;钟铮;;强化生态浮床原位修复技术对污染河流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湖泊科学;2011年04期 |
5 |
左涛,王荣,陈亚瞿,高尚武,王克;春季和秋季东、黄海陆架区大型网采浮游动物群落划分[J];生态学报;2005年07期 |
6 |
杨桂军;秦伯强;高光;王小冬;王洪艳;;伊乐藻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水生生物学报;2009年03期 |
7 |
谢进金,许友勤,陈寅山,戴聪杰,陈朝阳;晋江流域水质污染与浮游动物四季群落结构的关系[J];动物学杂志;2005年05期 |
8 |
张才学;周凯;孙省利;陈春亮;张际标;张瑜斌;;深圳湾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及季节变化[J];生态环境学报;2010年11期 |
9 |
林长松;李玉英;梁子安;张乃群;杜敏华;段明杰;胡兰群;;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浮游生物群落调查分析[J];水利渔业;2007年06期 |
10 |
汤亚斌;罗迪武;荣克明;;施用渔肥对水体浮游动物的影响[J];养殖与饲料;2007年09期 |
11 |
杨宇峰,黄祥飞;武汉东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1994年03期 |
12 |
姜作发,董崇智,战培荣,赵吉伟,赵春刚,唐富江,韩英;大兴凯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生物多样性[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
13 |
宋秀凯;刘爱英;马元庆;孙国华;刘丽娟;刘义豪;秦华伟;郝日光;;东营近海枯水期浮游生物群落特征研究[J];海洋湖沼通报;2010年01期 |
14 |
汤亚斌;罗迪武;荣克明;;施用渔肥对水体浮游动物的影响[J];养殖与饲料;2008年08期 |
15 |
陈亚瞿,徐兆礼,王云龙,胡方西,韩明宝,严宏昌;长江口河口锋区浮游动物生态研究Ⅱ种类组成、群落结构、水系指示种[J];中国水产科学;1995年01期 |
16 |
方金钏;洪幼环;李福振;黄美珍;;闽南—粤东近海浮游动物的平面分布与海况的关系[J];福建水产;1980年01期 |
17 |
包文仲,刘振琦,申玉春,刘国才;鱼池不同水层细菌的密度、昼夜波动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J];水产科技情报;1993年03期 |
18 |
李纯厚,林婉莲;武汉东湖浮游动物对浮游细菌的牧食力研究[J];生态学报;1995年02期 |
19 |
丛万滋,吴秀芹,孟宪良;蟹苗培育的代用饵料─—浮游动物[J];中国水产;1998年10期 |
20 |
李共国,胡天云,吴洁;杭州西溪河浮游动物生态研究[J];生态学杂志;2001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