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瘟病生防菌Af1、Af4的初步研究
【摘要】:
从水稻叶片上分离得到两株生防细菌,将其分别命名为:Af1、Af4。本实验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通过培养特征、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RNA序列同源性分析对拮抗菌Af1、Af4进行鉴定。2.通过对稻瘟病菌丝生长的抑制实验、对孢子萌发的抑制实验、广谱抑菌实验以及不同培养时间、不同浓度、不同pH值的发酵液对稻瘟病菌的拮抗性测定等实验对Af1、Af4进行抑菌活性鉴定。3.按照蛋白和脂肽类抗生素分离纯化方法定向地对Af1、Af4发酵液活性物质进行提取,获得粗提物质,并对粗提物质的生化特性进行研究,最后对脂肽类抗生素合成相关基因进行检测。4.水稻叶片离体接种实验,对Al1、Af4进行生物防效测定。
结果表明:1.通过鉴定表明Af1、Af4两个生防菌株同为枯草芽孢杆菌,两者的理化特征大致相似,但是Afl能够产生色素,而Af4不能够产生色素。2.Af1对稻瘟病菌的抑菌半径达到22 mm,Af4对稻瘟病菌的抑菌半径达到23 mm;Af1和Af4均能抑制稻瘟病孢子的萌发,当发酵液浓度为1:1(50%)时,抑制率最高分别可达到88%和92%,当浓度降低到1:124(0.8%)时,抑制率则为16.4%和46%;Af1、Af4具有广谱抑菌作用,除Af1对水稻纹枯病无作用外,Af1、Af4对稻瘟病菌、稻曲病菌等十种供试病原菌均具有抑制作用;Af1、Af4的发酵液在不同浓度梯度检测,均具有抑菌活性;Af1在发酵液培养5 d时抑菌活性最高,而Af4在3 d-4d抑菌活性最高,且两者都耐高温;两者均不能耐酸性环境,适宜在中偏碱性的环境下生存,Afl在发酵液pH 8时,抑菌活性最高,Af4在pH 7时有较高抑菌活性。3.Af1产生多种类型的抗真菌物质,其中包括蛋白质和抗生素,抗生素粗提物对温度、蛋白酶K不敏感,而蛋白质粗提物对蛋白酶K敏感,对温度不敏感,并能够抑制稻瘟病菌黑色素的形成;Af4发酵液粗提物与脂肽类抗生素一致,对温度、对蛋白酶K不敏感;从Af1中检测到fenB、sfp、ituA三个脂肽抗生素合成相关基因,而从Af4中检测到mycB、fenB、sfp、ituA四个脂肽抗生素合成相关基因,表明两个菌株都能够合成抗生素类物质。4.生物防效测定结果表明,菌株Af1,Af4发酵液在不同浓度梯度下均具有生防效果,且Af1的生防效果要略好于Af4的生防效果,二者在1:249低浓度下仍具有防病效果,且效果持续稳定。
|
|
|
|
1 |
岳宗岱;;稻瘟病菌生存力的观察[J];微生物学报;1974年02期 |
2 |
李桦;稻瘟病菌培养技术的研究[J];植物保护;1986年04期 |
3 |
A.O.Mackill;吕中平;;稻瘟病菌(Piricularia oryzae)的新寄主[J];植物医生;1987年02期 |
4 |
董国堃;宣伯承;;早稻稻瘟病大流行的成因条件及防治对策[J];中国农学通报;1989年02期 |
5 |
黄大年,王金霞,杨炜,倪云美;提高稻瘟病菌转化频率的研究[J];中国水稻科学;1995年01期 |
6 |
翁启勇,甘代耀,陈体强;稻瘟病菌染色体核型电泳条件研究初报[J];福建农业学报;1997年03期 |
7 |
鲁国东;稻瘟病菌转化体系的建立及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基因(gpd)的克隆[J];植物病理学报;1998年01期 |
8 |
刘二明,刘志贤,魏林,叶华智,朱有勇,罗峰;湖南两类稻瘟病生态系病菌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
9 |
卢代华,叶慧丽,龚学书,周西全,陈国华,蒋国荣,毛建辉,余桂蓉;四川部分稻瘟病菌的DNA指纹分析[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
10 |
杨静,何霞红,王云月,李作森,朱有勇;水稻遗传多样性田间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2004年05期 |
11 |
;持久抗击稻瘟病基因被发现[J];湖南农业;2010年02期 |
12 |
田伯光;;日本发现抗击稻瘟病基因[J];农药市场信息;2010年02期 |
13 |
夏陈澜;景德镇市稻瘟病流行规律和综合治理的探讨[J];江西植保;1981年04期 |
14 |
余名伟;王志祥;;镇海县万加大队综合防治稻瘟病的经验[J];浙江农业科学;1982年02期 |
15 |
;国际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别体系在我国研制成功[J];福建稻麦科技;1995年02期 |
16 |
叶钟音,杨荣明;稻瘟病菌体细胞突变体的研究[J];世界农业;1996年09期 |
17 |
雷财林,王久林,凌忠专;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变化动态[J];作物杂志;1996年04期 |
18 |
王宗华,鲁国东,王宝华,赵志颖,谢联辉,沈瑛,朱立煌;POR6与MGR586同源性及其所揭示的稻瘟病菌DNA指纹特征之比较(英文)[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1998年05期 |
19 |
张正光,郑小波;稻瘟病菌对稻瘟灵抗性遗传研究[J];植物保护;1998年06期 |
20 |
方祥,叶华智,曹燕;四川省稻瘟病菌中dsRNA因子的检测[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