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鄂东南花岗岩崩岗区土壤水分特征研究

王维勇  
【摘要】:鄂东南由崩岗引起的水土流失严重,前人对崩岗形成机理的研究多从崩岗岩土本身的性质出发,很少以土壤水分为研究对象。本文以湖北省通城县的崩岗试验小区和非崩岗试验小区为研究对象,结合径流小区试验,以室内实验和野外实验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测定和分析小区剖面层次土壤的基本属性、雨后水分分布特征等,分析鄂东南丘陵花岗岩崩岗区的土壤水分性质,并使用Hydrus模型模拟崩壁水分随时间的变化。 花岗岩风化壳具有层次明显、淋溶层粘重且母质松散的特征,是崩岗发生的首要条件,淀积层最为粘重,砂粒(2-0.05mm)含量:淋溶层(A层)淀积层(B层)母质层(C层);粘粒(0.002mm)含量:B层含量最高,C层含量最小(仅3.80%)。 崩壁剖面各层次的释水能力的强弱顺序为C层A(BC)层B层。在孔隙分布上看,崩岗区B层的通气孔隙度非常小(仅1.78%),毛管孔隙度大,导致整个崩岗区土层排水能力差,持水能力强。崩壁剖面土壤水分的分布特征是:近表层土(A层)的含水量从上到下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A层底部至B层之间含水量变小,B层以下至C层含水量又逐渐变大的趋势。崩壁剖面同一深度、水平方向上的土壤含水量由里到外逐渐减小,且表层土壤水平方向的土壤含水量变化梯度要大于剖面底层。 崩岗径流小区的径流量随着降雨量的增大而增加,降雨及其产生的径流是造成土壤侵蚀的主要动力,侵蚀量随着径流量的增加而增加。侵蚀量与降雨量呈正相关,即降雨量增大,产生的径流量增加,其携带的泥沙量也将增加。崩岗径流小区的水分分布特征是:从坡顶到坡底总体上逐渐增大,但是坡底的日平均土壤含水量变化梯度明显小于坡顶,从坡顶到坡底土壤含水量变化差异明显。 Hydrus模型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吻合程度很高,模拟后期的吻合程度强于前期,浅层次的吻合程度强于深层次,这与土壤含水量的实际测定环境的影响是相符的。能够很好地把握模型各种输入参数,利用Hydrus模型模拟崩壁纵剖面的土壤含水量变化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该模型的成功模拟对以后研究崩岗区的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洪生;刘金铜;刘慧涛;徐友信;李志祥;高树红;于淑会;;植物篱模式下土壤水分特征变化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9年S1期
2 赵世伟,周印东,吴金水;子午岭北部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特征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2年04期
3 邱扬;傅伯杰;王军;张希来;孟庆华;;土壤水分时空变异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生态学杂志;2007年01期
4 付晓燕;江大勇;黄选瑞;刑存旺;;黄羊滩不同沙地类型土壤水分特征研究[J];河北林果研究;2008年01期
5 宁鹏;杨庆华;张燕;陈欣;游静;;关帝山华北落叶松林下土壤水分空间异质特征[J];山西农业科学;2007年08期
6 孙一琳;王洪英;刘秀萍;;黄土高原人工刺槐林土壤水分特征[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7 K.E.Saxton;W.J.Rawls;潘永地;;水文方案中用质地和有机质估算土壤水分特征[J];干旱气象;2007年04期
8 周勋波;杨国敏;孙淑娟;陈雨海;毕建杰;;不同行距对雨灌夏大豆土壤水分特征及产量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08年06期
9 刘云辉;朱建臣;;丹东地区中部春播期土壤水分特征及旱涝评价[J];中国农业气象;2008年02期
10 李慧成;郝明德;杨晓;张园;;黄土高原苜蓿草地在不同种植方式下的土壤水分变化[J];西北农业学报;2009年03期
11 侯建秀;张元明;陶冶;全永威;李铭杰;杜晓虎;;沙漠水渠人工固沙区沙蒿和沙拐枣灌丛的土壤水分特征对比[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1年04期
12 杨婕,杨晓光,王化琪,王璞,Bouman B.A.M.;旱稻农田土壤水分变化特征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5年03期
13 杨英;孙虎;胡克志;耿海波;;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不同植被类型坡地土壤水分特征研究——以秦岭南坡宁陕县寨沟小流域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年02期
14 周宏飞,李彦;绿洲农田土壤水分平衡及变化特征[J];干旱区地理;1996年03期
15 成彩霞;张学龙;刘占波;金铭;王顺利;;祁连山西水林区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特征分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16 成向荣;黄明斌;邵明安;;沙地小叶杨和柠条细根分布与土壤水分消耗的关系[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8年05期
17 妥德宝;李振华;康暄;赵沛义;刘一灵;刘芳;;半干旱区地膜垄沟集雨系统土壤水分特征的初步研究[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年01期
18 上海市农科院土保所治水改土课题组;;麦田不同开沟方式的排水效果[J];上海农业科技;1977年19期
19 杜永祥;黄芪栽种产生”鸡爪芪”原因探讨[J];中药材;1980年02期
20 陶汉之;;茶树的水势和灌溉的生理指标[J];中国茶叶;198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牟伶俐;闫娜娜;吴炳方;;旱情遥感监测方法与系统开发[A];中国数字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学术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王静;宝音陶格涛;;羊草草原不同退化阶段群落蒸散量比较[A];第二届上海市植物生理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赵雨森;孟琳;辛颖;;植物沙障对土壤水分的影响[A];中国首届沙产业高峰论坛文集[C];2008年
4 杨云贵;寇建村;赵昆;;土壤含水量对草坪草出苗和早期生长的影响[A];草坪与地被科学进展论文汇编[C];2006年
5 顾静;;西安地区麦地不同降水年份土壤含水量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韩雄;王珍;赵萌莉;珊丹;王忠武;韩国栋;;增温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水分及其利用效率影响的研究[A];农区草业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刘苑秋;杜志勇;郭圣茂;王红胜;;退化红壤重建森林土壤水分动态规律研究[A];第五届中国青年生态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沈铁元;崔春光;宋星原;张利平;殷志远;彭涛;;降雨入渗过程的一维数值模拟[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山洪灾害监测、预报和评估”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9 刘松涛;王汉民;曹雯梅;马丽;房卫平;;保水剂对土壤和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A];中国棉花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七次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10 党修伍;周景春;张永芹;孔妲;张存岭;陈若礼;;0-50cm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生态气象业务建设与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长明;基于耗水特征的农林复合模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2 李洁;晋西黄土果农复合系统苹果树耗水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3 德永军;中间锦鸡儿带状林地根系和土壤水分特征及抗旱性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4 王金艳;沙尘模式优化与东亚沙尘天气量化分级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5 杨贵羽;土壤水变动下冬小麦根、冠生长动态模型的建立及根、冠动态特性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6 陈祯;基于近红外光谱分析的土壤水分信息的提取与处理[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王辉;玛曲高寒草甸沙化特征及沙化驱动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8 甘卓亭;渭北旱塬苹果园根系分布格局及其土壤水分生态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07年
9 金鑫;黄河中游分布式水沙耦合模型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10 牛俊杰;太原及其周边地区人工植被土壤水环境与植被建设[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维勇;鄂东南花岗岩崩岗区土壤水分特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2 灵灵;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水分特征及物理性状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3 余蔚青;钟山风景区次生栎林土壤水分特征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
4 周宏民;西北旱区葡萄园土壤水分特征参数、水盐及蒸散发的空间变异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5 赵萍;宁夏毛乌素沙地SPAC系统中水分运移特征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4年
6 温存;宁夏盐池沙地主要植物群落土壤水分动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7 马维伟;兰州北山侧柏人工林地土壤水分物理特征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8年
8 张德斌;南方花岗岩区崩岗不同土层抗蚀性评价因子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9 赵奎;盐池沙地两种主要造林树种耗水特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10 曹奇光;晋西黄土区人工刺槐林地土壤水分特征及合理密度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西瓜巧施肥[N];湖北科技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吴晓燕 李夏;“这下就可以安心春播了”[N];农民日报;2009年
3 ;白扁豆生产操作规范(中)[N];东方城乡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赵新颜;守护那片生命的绿色[N];新乡日报;2009年
5 马君岭;棚内湿度过大怎么办[N];辽源日报;2005年
6 记者 赵京红;全市抗旱冬浇全面展开[N];临汾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庄俊康 通讯员 何凯华;“十年九旱”下的新突围[N];甘肃经济日报;2009年
8 记者 刘凯;挖掘灌溉潜力 打赢抗旱战役[N];运城日报;2009年
9 宝鸡市农科所 武世信 任雅琴 张慧成 罗全伟;小麦冬灌刻不容缓[N];陕西科技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王拉田;灌溉小麦要科学[N];宝鸡日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