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乳品产业发展研究
【摘要】:
乳品产业发展对我国农业发展新阶段下农业结构优化和农民增收、以及WTO框架下乳品企业参与国际竞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我国现代乳品产业起步晚、起点低,不仅在原奶生产、乳品加工及乳品消费各主要活动上存在问题,而且在产业的整体协调发展上也存在更为突出的矛盾。这些问题对产业的成长、扩张及成熟的发展过程都会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因此系统深入地研究这些问题,以便把握乳品产业的演变时机,从而有效地促进中国乳品产业成长为现代农业的主导产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论文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章,讨论产业分类与实际管理及研究活动之间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乳品产业”进行了界定;在分析中国乳品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对已有相关研究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提出本论文的研究对象——中国乳品产业的发展问题。
第二章,介绍新制度经济学中有关产业纵向链的上下游主体在权衡代理效率、技术效率、资产所有权及市场不完善等因素的基础上如何理性选择纵向关系的各种理论假设;同时对产业组织理论中的有关市场结构与企业行为及施蒂格勒的“生存技术”等理论也作了较详细的介绍。该章为论文的理论依据。
第三、四、五章,分别对中国原奶生产、乳品加工和乳品消费三个主要活动的历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作了系统分析,作为对整个产业发展研究的基础。此三章主要采用比较分析方法和历史发展分析方法对三个主要活动的发展变化进行研究,找出其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的历史根源;采用经济计量分析方法对其发展的趋势进行预测。
第六章,对中国乳品产业纵向链关系及其对产业发展的影响进行研究。论文首先对中国乳品产业纵向链关系的演变过程进行分析,通过示意图展示了城郊和农牧区的乳品产业纵向链的形成过程是劳动分工不断专业化的过程,它不仅受到乳品消费市场范围的限制,而且还受生产技术、经济制度和生产基础设施等的限制。其次对中国乳品产业纵向链关系主要模式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模式均是上下游主体之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理性选择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最后对现有的纵向链关系对整个产业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表明现有关系对整个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有着负面影响。
第七章,对中国乳品企业间竞争及其对产业发展的影响进行研究。论文首先对市场结构与乳品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分别从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别化与
市场进入壁垒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其次对乳品企业间的竞争与产业发展之间关系进
行研究,以中国排名前十位的乳品企业为主,从奶源争夺、市场份额争夺及产品质
量、研发与生产技术上的竞争三个方面分析了企业间的竞争关系;从规模经济、产
品的易复制性、奶源有限性及降低风险的角度讨论了乳品企业间竞争以规模扩张为
主的原因;从农业结构调整与农民增收、开拓乳品消费市场、应对国际竞争的角度
分析了乳品企业间竟争对产业发展的作用。最后对乳品企业间竞争存在的问题与发
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第八章,对世界乳品贸易自由化下中国乳品产业发展前景进行展望。论文首先
从生产、消费与贸易的角度分析了世界乳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其次从世界乳品生产
与贸易大国的乳业政策角度对世界乳品市场政策环境进行了分析;从WTO《农业
协议》的有关条款及主要国家的相关承诺的角度分析了贸易自由化趋势。最后在分
析中国乳品国际贸易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世界乳品市场政策环境与贸易自由化趋势
讨论了中国乳品产业发展前景,并提出了在贸易自由化下进一步发展的几点建议。
第九章,在对论文研究做出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中国乳品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包括:一、加强扶持原奶生产,进一步提高原奶的产量和质量;二、建立奶业风险
管理机制,降低奶农风险:三、优化原奶生产与乳品加工之间的纵向组织关系,保
证乳品产业协调发展;四、优化乳品加工行业的组织结构,扶持大型乳品加工企业,
增强其对乳品产业的带动力;五、加强消费引导,鼓励企业积极开拓市场;六、改
革乳品产业管理体制,加强宏观管理。
论文主要有三点创新:其一、论文首次将产业链理论引入乳品产业发展分析,
提出了四种具体的乳品产业链模式,分析了主要活动之间关系的演变过程,并揭示
出其形成的原因及对乳品产业发展的影响;其二、论文首次运用产业组织理论系统
深入地研究了乳品产业发展问题,揭示了乳品加工行业的市场结构及企业间竟争行
为对乳品产业的发展影响;其三、在研究方法上,论文采用双对数需求函数模型和
二次曲线时间序列模型对中国乳品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其结果与其他学者的
相关结论基本一致,在方法上是一种新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