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住房供需结构预测模型研究及住房政策评价
【摘要】:
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住房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住房市场中也出现了许多迫切待以解决的问题,特别是住房供需结构失衡的矛盾,即住房的生产结构与居民的收入水平不相匹配,导致住房空置现象大量出现,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成为困扰我国住房建设健康发展的一大障碍。在现有的住房机制条件下,如何解决这一矛盾问题,寻求一种合理的住房建设规模和等级预测模型已成为当务之急。基于此目的,本文尝试以伯吉斯的住房过滤原理为理论依据,在Ohls的住房租赁模型研究的基础上对其模型进行扩展,增加住房面积属性、修改住房维护模型以及完善住房交易模式,通过住房交易现金流量图建立了一个适合我国具体国情的民营住房市场供需结构模型,并对目前实施的一些住房政策进行了分析。同时,本文采用武汉市住房市场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得出关于武汉市民营住房市场中一些重要的结论。本文结论认为,在不实施住房政策的情况下,只有月收入超过2700元的家庭才有能力购买一套住房,而且家庭所能承受的最高住房等级为第4级(建筑面积70平方米)。通过引入住房政策后,如住房公积金政策、住房补贴政策等,居民家庭住房效用和购买力得到了显著提高。此时,月收入超过800元以上的家庭都有能力购买一套适合自己的住房,可承受性住房等级由最初的第4级上升到第12级。即使如此,但目前仍有大约7.30%的家庭因收入偏低还必须依赖政府提供的廉租房。最后,本文通过住房效用模型得出了与居民收入相匹配的最优住房需求与生产结构模式,并且在文章结尾对目前住房市场上出现的一种奇怪现象给予了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