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水资源管理制度研究
【摘要】: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农业生产和整个国民经济建设的命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旅游服务业的蓬勃兴起,对水质、水环境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对水资源进行高效的管理,提高其利用效率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水资源是以流域为单元的自然特性,本研究着眼于“流域水资源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用系统论的思想来研究流域水资源的管理问题,提出了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制度构想。
本研究试图运用产权经济学、制度经济学、资源经济学、博弈论等相关理论解析目前严重的水资源问题,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出发点,用经济学原理对目前水资源管理的现状进行剖析,探寻以流域为单位管理水资源的对策。本研究从我国流域水资源的产权管理、市场管理、价格管理、环境管理等角度详细分析了存在的制度障碍,构建了相应的制度框架,以期达到流域水资源的高效管理,缓解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本研究共分为六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章。主要对本研究的选题背景、选题意义以及研究动态进行了评述,提出了“以流域为单位统一管理水资源”这一基本命题。
第二部分:第二章。主要对流域水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外部性理论、制度经济理论、产权经济理论、水价理论等理论进行了阐述,为后续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第三部分:第三章、第四章。这一部分是对流域水资源管理的国内外现状的分析。首先陈述了我国流域水资源管理的历史演变与现状,接着分析了法国、英国、加拿大、埃及等国的水资源管理体制以及美国田纳西河流域、意大利波河流域和澳大利亚墨累—达令河流域等典型流域的水资源管理状况,为我国流域水资源管理制度创新提供了经验借鉴。
第四部分: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该部分是本研究的主体,分别从流域水资源的产权管理、市场管理、价格管理、环境管理等角度分析了我国流域水资源管理中的制度障碍,提出了我国流域两阶段水权配置模式,分析了流域水权交易的内在动力和水价在流域水资源管理中杠杆作用,以及流域水量与水质统一管理的必要性。
第五部分:第九章。这一部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黄河流域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从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制度创新的必要性与诱因出发,提出了构建新型的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总体构想。
第六部分:第十章。针对本研究中分析的制度障碍,提出了创建新型的流域水
华中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流城水资派苦理侧度研究
资源管理制度的对策建议。
本研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有所创新:
第一,在研究方法上,运用博弈论分析了自由状态、市场机制以及政府管制下
流域水环境污染与保护的博弈格局。第二,更为合理和系统地构建了我国流域水资
源市场管理和环境管理的运作模式和组织体系。第三,对比分析了水资源行政管制
分配、用水户参与分配以及市场交易分配模式的优缺点及其适应范围,构建了我国
流域两阶段水权配置模式。第四,比较分析了优先权制与比例分享制的经济效率,
构建了我国流域水权初始分配中的优先制度。第五,采用经济学方法剖析了流域水
权交易的内在动力,提出了该内在驱动力是来源于用水的边际效益,以及水权交易
的市场潜在效益与交易成本是决定水资源重新分配的关键。
|
|
|
|
1 |
陈祖海,曹明宏,李国英,徐文兴;论我国水资源产权制度及其创新[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
2 |
吕晋津;;我国水污染的经济学思考[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8年11期 |
3 |
朱进星;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储德义认为,要合理配置淮河水资源维护河流健康生命[J];中国水利;2005年05期 |
4 |
曹淑敏;海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其对策[J];海河水利;2004年02期 |
5 |
黄家宝;水资源价值及资源水价测算的探讨[J];广东水利水电;2004年05期 |
6 |
郑通汉;论制度绩效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J];中国水利;2003年23期 |
7 |
薛建枫;加强珠江水资源的流域管理[J];人民珠江;2002年05期 |
8 |
赵学山,石华;西辽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其发展方向[J];内蒙古水利;2004年04期 |
9 |
崔秀杰;水资源行政管理改革探讨[J];人民珠江;2003年03期 |
10 |
刘振胜;长江流域水资源合理调配的构想[J];中国水利;2002年10期 |
11 |
许文海;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J];中国水利;2004年23期 |
12 |
胡振鹏,傅春;水资源产权配置与管理[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
13 |
沈红心,林海滨;水资源全流域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年06期 |
14 |
郭建军;晋城市水资源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山西水利;2004年06期 |
15 |
胡毅,陈国刚,杜成华,李雪梅,张筱跃,王中,刘伟;涪江流域水资源变化研究[J];成都气象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
16 |
;我国将出台新的《水资源保护规划》[J];四川水利;2000年04期 |
17 |
张仁慧;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合理利用问题探讨[J];水土保持通报;2003年05期 |
18 |
严立冬;开发保护长江水资源 促进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J];水利经济;2002年01期 |
19 |
李玉强;对淮河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几点思考[J];治淮;2004年11期 |
20 |
王永军;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建立探讨[J];海河水利;2005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