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_9N_2亚型禽流感病毒人工感染蛋鸡的病理学研究
【摘要】:4周龄健康海兰灰蛋鸡100羽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50羽,对照组50羽。试验组经滴鼻-点眼的方式接种H_9N_2亚型禽流感病毒尿囊液0.4ml/羽(含毒量为10~7-10~9EID_(50)),复制禽流感病理模型。对所建立的病理模型进行临床症状、病理组织学变化的检查,在接种后1d、3d、7d、14d、21d测定感染蛋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用微量平板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HI试验)测定不同日龄鸡抗体水平的变化,应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简称TUNEL)法对感染蛋鸡脾脏、胸腺、法氏囊、盲肠扁桃体进行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研究。
临床症状为:接种后第3天,感染蛋鸡精神萎靡,食欲下降,饮水量增加。剖检可见,感染蛋鸡肝脏肿大、出血、淤血,密布针尖大小灰白色或灰黄色坏死灶;肾脏肿大,淤血;肠道粘膜水肿、出血。
分批剖杀接种蛋鸡,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该病毒可引起多种组织细胞出现变性、坏死,尤以肝脏、肾脏的损害最重,且在不同时间内其损伤程度不同。肝:出血、淤血,肝细胞变性、坏死。肾:轻度淤血,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严重变性、坏死。心脏:心肌出血、变性。肠道:粘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肺:出血。气管:粘膜层脱落,内有浆液性渗出物。脾、胸腺、法氏囊:淋巴细胞大量减少,部分细胞发生变性、坏死。肝和肾组织进行Mann亚甲蓝伊红染色表明胞质内有嗜酸性包涵体。
电镜观察结果表明:感染蛋鸡胸腺、脾脏、法氏囊、盲肠扁桃体等免疫器官部分细胞出现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特征,细胞染色质固缩并凝结成块,聚集在核膜周边呈新月状或环状小体。肝、肾组织多数细胞发生坏死,血管内皮细胞发生肿胀、变形。
血清生化指标测定结果表明:接种后第3天,血清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GO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GPT)、磷(P)含量升高。钙(Ca)含量在接种后第7天下降。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尿酸(UA)和肌酐(CRE)、胆碱酯酶(ChE)无明显变化。
HgNZ亚型禽流感病毒人工感染蛋鸡的病理学研究
感染蛋鸡Hl抗体水平测一定结果表明:鸡接种后第3天检测出H工
抗体,随后持续升高,14天升至最高值1:256,21天下降到1:64。
免疫器官细胞凋亡研究结果表明:感染蛋鸡脾脏、胸腺、法氏囊的
细胞凋亡率升高,表明禽流感病毒感染诱导了免疫器官的细胞凋亡。
由此作者认为,在蛋鸡感染禽流感病毒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病毒通
过呼吸道等途径侵入动物机体,随血液循环到达体内特定部位增殖。血
管内皮细胞发生变性、坏死和脱落,造成微循环障碍。肝肾组织变性坏
死较严重,免疫器官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另一方面,机体的抗体水平
升高。这些表明禽流感病毒在使机体致病的同时,也刺激机体的免疫应
答。
|
|
|
|
1 |
郭志儒;香港再次发生禽流感病毒感染人[J];中国兽医学报;2003年02期 |
2 |
杨瑞富;冬春季注意防治禽流感[J];四川农机;2003年01期 |
3 |
;禽流感突如其来荷兰鸡遭受灭顶之灾[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3年03期 |
4 |
叶国安;香港连年暴发烈性禽流感给我们的警示[J];养禽与禽病防治;2003年07期 |
5 |
武晓宏,周战江,闫忠耀;禽流感的诊断和防治[J];宁夏农林科技;2003年06期 |
6 |
曹惠良,沈瑞玲;禽流感流行特点及防制[J];福建农业;2003年02期 |
7 |
顾云飞;由禽流感爆发引发的思考[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4年04期 |
8 |
;哪些消毒剂能有效杀灭禽流感病毒?如何使用?[J];内蒙古林业;2004年04期 |
9 |
李路;禽流感[J];农业科技通讯;2004年06期 |
10 |
;禽流感问答[J];西南民兵;2004年02期 |
11 |
吴祥辉
,王桂朝;大家论坛——禽流感防制的新视点[J];中国家禽;2004年12期 |
12 |
;低温下的禽流感病毒能存活更长时间[J];饲料与畜牧;2004年06期 |
13 |
魏秀俭,李晓鹏;禽流感病毒概述[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
14 |
;禽流感病毒在鸭身上变异后更危险[J];中国家禽;2004年13期 |
15 |
王小芬;禽流感的危害与防制[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
16 |
吴长德,赵德明,韩彩霞,宁章勇,方永辉;气候对禽流感爆发的影响[J];吉林畜牧兽医;2004年07期 |
17 |
陈连颐;禽流感疫情走了,我们还应做什么[J];中国禽业导刊;2004年10期 |
18 |
籍玉川,高显明;禽流感的回顾与反思[J];动物医学进展;2005年10期 |
19 |
范宗理;鸭子可扩大禽流感病毒传播的危险性[J];自然杂志;2005年03期 |
20 |
;哪些消毒剂能有效杀灭禽流感病毒?[J];家禽科学;2005年11期 |
|
|
|
|
|
1 |
孙恩泽;谢敏;赵海粟;黄碧海;刘书琳;张万坡;张志凌;王汉中;庞代文;;量子点标记禽流感病毒[A];第六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
2 |
黄志坚;陈强;李清禄;王寿昆;江和基;;不同消毒剂对禽流感病毒的杀灭试验[A];福建省科协第八届学术年会分会场“转变饲养方式,促进海西畜牧业和谐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
3 |
周祖华;张敏;程礼明;徐彬;沈彩信;;禽流感流行趋势分析[A];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
4 |
韦婷;胡杰;兰彬;陆文俊;苏凯;覃芳芸;;广西暴发中低毒力禽流感情况报告[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会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
5 |
于康震;付朝阳;崔尚金;步志高;唐秀英;;我国禽流感防制研究进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会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
6 |
杨爱梅;陈福勇;;禽流感病毒HA基因的克隆和测序[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会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
7 |
黄韧;刘忠华;刘香梅;;应用RT-PCR技术检测H_5N_1型禽流感病毒[A];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
8 |
崔尚金;李曦;童光志;;禽流感发生的流行病学分析[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4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全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
9 |
张鹤晓;赖平安;刘环;刘继红;郭晋优;谷强;张利峰;汪琳;段生涛;张向东;朱文斯;杨伟;李宁;;荧光RT-PCR检测活禽和禽组织中禽流感病毒的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4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全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
10 |
杨小燕;;禽流感与公共卫生[A];第六届全国会员代表大学暨第11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5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