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农艺措施对坡地紫色土保育的研究
【摘要】:三峡库区紫色土坡耕地分布广,水土流失严重。通过对秭归县王家桥流域6个植物篱小区、5个不同耕作方式(梯田、坡耕地)、土地利用方式(柑橘、农作物)的小区及4个种植植物篱的不同坡度小区的野外径流观测,室内土壤性质的分析及作物产量的测定,结合野外调查,研究不同农艺措施对坡地紫色土的保育效果,研究结果表明:
人工模拟降雨实验表明,植物篱对径流有阻滞作用,对泥沙具有拦截作用,单纯植物篱处理的1-2小区的侵蚀量、径流量相当于对照小区的20.24%、43.8%,同时也促使表土养分与径流的溶解作用加强:此外施肥,覆盖也会影响养分的淋溶。
在侵蚀作用及侵蚀控制措施下,植物篱小区的坡面发生了改变,坡面局部出现下降或上升。同时对颗粒分析表明,侵蚀导致0.2mm的颗粒相对富集,而植物篱有效地控制0.02mm的颗粒的流失;坡耕地较梯田在侵蚀时对0.2mm粒级具有更强的控制效果。
在降雨情况下,由于植物篱各篱带区间径流携带细颗粒的差异,导致土壤养分在三带区间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即中带区间养分含量较低,上下两带区间相对较高。
通过对侵蚀条件下土壤养分时间的变化分析表明,种植植物篱并结合一定的施肥等措施,能够有效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是一种较好的保育土壤的措施;同时梯田较坡耕地能够更有效地控制侵蚀,培肥土壤,其中梯田柑橘处理效果最佳。
种植植物篱配合施肥和覆盖能有效保育土壤,相对于对照小区其小麦产量提高了345%;同时通过对紫色土地区不同管理方式的投产比分析,梯田柑橘的产投比最高为6.24,其次顺坡柑橘产投比为4.63,可得知梯田种植柑橘不仅能保育坡地紫色土,而且能较好的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
|
|
|
1 |
尹启后,徐茂其,陈年,杜子荣,牟树森,王岗;重庆地区紫色土中某些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背景值[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3期 |
2 |
郭永明,汤宗祥;四川紫色土旱地退化及其防治[J];山地学报;1993年04期 |
3 |
彭奎,朱波,Kazuko Abe,游翔;紫色土集水区氮素收支状况与平衡分析[J];山地学报;2001年S1期 |
4 |
何毓蓉,黄成敏;四川紫色土退化及其防治[J];山地学报;1993年04期 |
5 |
成文,何毓蓉;紫色土不同土体的土壤肥力综合评价[J];山地学报;1993年04期 |
6 |
雷加容,何毓蓉,余敖;几种紫色土的腐殖质组成特点[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
7 |
唐时嘉,徐建忠,张建辉,罗有芳;紫色土系统分类研究[J];山地学报;1996年S1期 |
8 |
谢树春,赵玲;基于GIS的湘中紫色土丘陵地区土地适宜性评价——以衡南县谭子山镇紫色土综合治理试验区为例[J];经济地理;2005年01期 |
9 |
王晓林;;“水鬼”——梯田里的噩梦[J];奇闻怪事;2008年08期 |
10 |
陈平;;中国最美的古村落(五) 醉在金坑 绝美瑶寨[J];地图;2008年06期 |
11 |
李纯华;有机肥对紫色土容重及孔隙度的影响[J];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
12 |
吴柏清,李正积,何政伟;川中丘陵区红层紫色土对果树的生态效应分析[J];四川地质学报;2001年02期 |
13 |
刘付程,顾也萍,史学正;安徽休屯盆地紫色土的特性和系统分类[J];土壤通报;2002年04期 |
14 |
邓廷秀,刘国凡;紫色土造林树种苗期生态条件的研究Ⅲ.土壤理化特性与桤木生长的关系[J];生态学报;1986年04期 |
15 |
唐时嘉,陈学华,罗有芳;湘赣浙紫色土的类型与分布特点[J];山地学报;1993年04期 |
16 |
王洗春,赵存兴;晋陕蒙接壤区基本农田建设现状和发展远景的初步研究[J];资源科学;1995年05期 |
17 |
蔡崇法,丁树文,张光远,黄丽,王道合;三峡库区紫色土坡地养分状况及养分流失[J];地理研究;1996年03期 |
18 |
张先婉,朱波,蒋明富;中国科学院盐亭紫色土农业生态试验站建站20周年回顾[J];山地学报;2001年S1期 |
19 |
黄云,廖铁军,向华辉,曾令康;紫色土丘陵区土地整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以重庆市铜梁县为例[J];水土保持学报;2003年01期 |
20 |
龚子同;简评《中国紫色土(下)》[J];山地学报;2003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