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悬浮细胞系的建立及其培养细胞的程序性死亡的观察研究
【摘要】:细胞的死亡一般分为程序性死亡和坏死两种。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 PCD)是指生物在发育和胁迫反应中的一种受基因控制的、主动的、有序的细胞死亡过程。对动物细胞程序性死亡的研究表明,PCD一般具有比较典型的形态和生化特征,即细胞收缩、核浓缩、染色质边缘化、核DNA被剪切成寡聚核小体大小的片断并最终被膜包围形成凋亡小体。核DNA降解断裂产生带有3`—OH端的寡聚核小体片断,在凝胶电泳上呈以140-180bp倍增的DNA“梯”(DNA ladder)。坏死(necrosis)是一种不受细胞控制的损伤性细胞死亡过程,坏死细胞不能呈现出DNAladder。根据DNA ladder的有无,可以将PCD与细胞坏死区分开来。对整株植物进行PCD机理的研究常常要涉及到要将死亡细胞从正常细胞区分开来,而每个单个细胞细胞都有其内在的死亡表达程序。因此,建立由单细胞或原生质体组成的悬浮系可以大大的降低细胞环境的复杂性,可作为PCD研究的理想系统,对研究PCD的基因表达调控机理和信号传导途径非常有利。近年来,对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的研究报道不断增多,其中很多工作都是从悬浮细胞系着手的。
本试验选用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品种“珂字201”和“鄂抗9”作为试验材料,从无菌苗下胚轴切段诱导愈伤组织,建立棉花悬浮细胞系;同时对棉花悬浮细胞系建立过程中激素的配比和浓度、培养基成分、悬浮细胞的生长过程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MS+2,4-D 0.5mg/L+KT 0.1mg/L和MS+2,4-D 0.1mg/L+KT 0.1mg/L培养基有利于细胞分裂,能产生体积较大,均匀一致,细胞活力强的单细胞和小细胞团,适合于进行细胞生长调控及PCD研究。而MS+IBA 0.5mg/L+KT 0.1mg/L和MS+IBA 0.1mg/L+KT 0.1mg/L培养基则有利于形成大的细胞团和不同时期的胚状体,适合于进行胚状体的发生发育的研究。钾盐、肌醇有利于细胞的分裂增殖,且能抑制胚状体的发生。可以通过增加钾盐(K~+)、肌醇含量来调节细胞的生长状态和细胞活性,以建成分裂增殖快、细胞活性强的悬浮细胞系。在悬浮培养过程中,管状细胞渐渐消失,被球状的单细胞和小细胞团所替代。棉花胚性愈伤悬浮细胞的生长曲线呈S形,在起始培养的0~3d,是生长的延迟期;在第3~15d,是指数增长期;到第15d以后,生长速度降低,是静止期。悬浮培养的棉花细胞必须在15d以前进行继代,以保持其旺盛的分裂能力和细胞活性。
试验中以棉花悬浮细胞系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在自然衰老和在热激、喜树碱、
|
|
|
|
1 |
杨佑明,李华恩,徐楚年,贾君镇,周海鹰,翟志席;不同来源的棉花细胞在悬浮培养条件下诱导形成纤维的研究[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1997年04期 |
2 |
易福华;棉花化调应用条件浅议[J];中国棉花;2003年05期 |
3 |
张进杰;;若干因子对鸡冠花悬浮培养中花色素苷积累的影响[J];亚热带植物科学;2006年02期 |
4 |
张锋;崔百明;;棉花生长素应答因子ARF3功能的初步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7年07期 |
5 |
阳立恒;郝秀英;曲延英;;农杆菌介导外源基因转化棉花上胚轴方法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9期 |
6 |
王影,黄敏仁,陈道明,许农;杨树细胞悬浮培养及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3期 |
7 |
崔红,陈亮,沈明山,陈睦传;甘薯胚性悬浮系的建立及其细胞生长特性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
8 |
陈薇,梅文泉,赵丰萍,寸守铣;菘蓝下胚轴愈伤组织细胞悬浮培养[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
9 |
陈克贵,张义正;甘薯细胞悬浮培养的建立及其生长研究[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1999年03期 |
10 |
张宁,戴朝曦;建立高质量马铃薯细胞悬浮培养物的研究[J];中国马铃薯;2000年04期 |
11 |
江曙;段金廒;陈建伟;陶金华;付坤华;;明党参愈伤组织诱导及其细胞悬浮培养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9年09期 |
12 |
郑光植,何静波,王世林;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Ⅳ.三分三细胞悬浮培养中的激素调节[J];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1982年01期 |
13 |
佘建明,王月芳,魏振承;亚洲棉细胞悬浮培养技术的研究[J];中国棉花;1987年02期 |
14 |
郑启发,胡桂兵,陈大成,黄自然;荔枝龙眼细胞悬浮培养和转基因研究(英文)[J];果树学报;2005年02期 |
15 |
闫静辉;张小兵;李亚璞;李春生;吴萌;陈英珠;程华;籍宝霞;陈瑞琴;;西洋参悬浮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生长特性的研究[J];河北省科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
16 |
颜日明;张志斌;邱晓芳;曾庆桂;游海;朱笃;;高产绿原酸杜仲细胞悬浮培养体系优化研究[J];中草药;2010年02期 |
17 |
岳向国;张卫;邓麦村;;原位吸附提高葡萄悬浮培养中反式白藜芦醇产量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6期 |
18 |
;我站1958年棉花丰产技术经验[J];新疆农业科学;1958年06期 |
19 |
果列洛夫;韩长庚;;新疆植棉业的几个问题[J];中国农垦经济;1958年05期 |
20 |
;对棉花苗期管理的意见[J];陕西农业科学;1959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