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鄂西纳水溪古村落景观及其变迁研究

武静  
【摘要】: 鄂西地区是巴、楚、蜀文化与汉文化的交汇点,文化的多元性和独特的地貌特征催生了这一地区典型的山地村寨和传统民居的型制与风格。纳水溪古村落是中国漫长的农业社会文明在鄂西地区独特的地域环境下的产物,是人们聚居生活、生产的物质居住空间和精神文化的载体。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纳水溪古村落在该区域的城乡发展建设中,可以作为具有历史记忆和地方特色的文化根源。因此,其具有极强的研究保护价值。 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文明的相互交融,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的交流,现状的纳水溪古村落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其中依旧保有的物质和文化遗存与新的生活内容之间冲突日益激烈、明显。古村落原始的风土人情、传统民居、山水环境等特征逐渐消失殆尽。尤其是,举世瞩目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势头是迅猛的,当文化建设不能引导经济建设方向的时候,地区的开发往往会显现出巨大的破坏力,这些破坏不仅指向了自然环境,同时也无情的指向了珍贵的地域人文资源。 本文研究选定鄂西纳水溪古村落为对象,通过实地调查、访谈、测绘和查阅相关的历史文献资料,同时综合运用人居环境科学、文化地理学、乡村景观规划等相关理论,重点研究纳水溪古村落景观及其变迁,并分析古村落景观及其变迁的影响因素。文章从宏观到微观对古村落景观及其变迁分三个层次进行研究:第一层,村落整体结构形态层面景观及其变迁;第二层,村落公共邻里层面景观及其变迁,结合实地测绘与访谈资料,对商业街道空间、生活性巷道空间、纳水关庙、坝场空间等进行空间围合界面、使用活动空间、公共建筑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第三层,村落居住建筑单元层面景观及其变迁,此层面依据实地情况将居住建筑分为三类,结合相关建筑测会资料,对各类居住建筑的平面类型和空间使用形态、建筑结构和空间形制特征、民居建筑的居住文化、建筑的材料与装饰等方面进行研究。同时,文章针对古村落景观及其变迁的三个层面,分别从村落所在区域传统和现代时期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入手,重点选取各层面的主导因素,分析其对纳水溪古村落景观及其变迁的影响与作用。之后,进一步提出纳水溪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的研究,包括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必要性、紧迫性、相关原则,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内容,最终提出有针对性的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可行性方法。 本文希望通过对案例村落——纳水溪古村落景观及其变迁的研究,找到一种适合具有某一特定民族和地域特色的古村落保护与发展模式,保护古村落的历史文化资源,并使其在保护的基础上仍具有“文化意义”的价值,从单纯保护走向保护与再利用的新阶段。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谢浩;;传承古村落文化 促进可持续发展[J];混凝土世界;2011年07期
2 陈麦池;黄成林;;古村落型文化遗产旅游地历史保护体系、原则与策略[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翁时秀;彭华;;旅游发展初级阶段弱权利意识型古村落社区增权研究——以浙江省楠溪江芙蓉村为例[J];旅游学刊;2011年07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11 ;[J];;年期
12 ;[J];;年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禹辰;罗述龙;;浅议都市古村落保护与再生——以深圳市宝安区古村落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钱益旺;;皖南南屏古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A];首届中国民族聚居区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翁松龄;黄文德;;深圳古村落现状调查与保护策略探析[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4 都荧;;从沙溪寺登街复兴项目看民族古村落的保护[A];海南地域建筑文化(博鳌)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汤蕾;;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古村落群整体保护策略——以苏州西山镇古村落为例[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陈新国;沈兵明;余建军;;古村落用地布局保护及其用地策略——以江山市廿八都古村落为例[A];“土地整理与城市化”研究文集[C];2003年
7 朱光亚;黄滋;;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冲突及其统筹规划——古村落保护问题探讨及其它[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8 赖德劭;;城镇建设中的古村落保护和规划——深圳燕川村传统建筑群的保护[A];中国民族建筑论文集[C];2001年
9 刘文娟;;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初探[A];三湘青年社会科学优秀论文集(2004年卷)[C];2004年
10 陈翀;;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古村落保护研究——以苏州市东山、西山镇古村落为例[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聂存虎;古村落保护的策略与行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季诚迁;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郭美锋;理坑古村落人居环境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4 张鸽娟;陕南新农村建设的文化传承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5 刘艺兰;少数民族村落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静;鄂西纳水溪古村落景观及其变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2 杨萍;广西水源头古村落解读[D];北方工业大学;2010年
3 尹怀玉;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郑亮;湘南古村落的保护与利用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5 荣盼盼;太原市店头古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模式探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6 赵松;夏浒古村落保护与更新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1年
7 陈艳;基于空间句法的古村落空间形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智启;古村落的认定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9 尚圆圆;浙江缙云县河阳古村落保护与更新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1年
10 冯亚南;河北省山区古村落的“活性化”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琇华 姚连红 于都县政协;新农村建设要重视古村落的保护[N];光华时报;2010年
2 宋守军 省政协委员、省建设厅副厅长;山东要高度重视古村落保护[N];联合日报;2010年
3 记者 王龙玉;市领导检查指导古村落保护[N];金华日报;2010年
4 南方日报记者 李培 实习生 文秀维 通讯员 陈益刚;古村落已很难延续下去?[N];南方日报;2010年
5 记者 杨金志 张建松;别把古村落搞得“四不像”[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6 记者 李珊珊 郭人旗;周骏羽委员:保护古村落是对历史和未来的责任[N];中国文化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谢颖;如何留住古村落[N];人民政协报;2011年
8 毛梦溪;把根留住,发力保护古村落[N];人民政协报;2011年
9 李超;我州古村落的保护与利用[N];恩施日报;2011年
10 记者 游峰 见习记者 肖烨;古村落可整合资源合理开发[N];东莞日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