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喹噁啉类定量分析方法及脱氧速率研究

吴玉杰  
【摘要】: 喹噁啉类是化学合成的具有抗菌、促生长作用的动物专用药,被广泛用作猪、鸡、鱼等动物的饲料添加剂,主要包括卡巴氧、喹乙醇、喹赛多、喹烯酮和乙酰甲喹等5种药物。因毒副作用,卡巴氧和喹乙醇已被禁止或限制使用。中国相继批准了乙酰甲喹和喹烯酮的使用,并正在开发较安全的喹赛多等同类替代产品。但喹噁啉类的滥用和非法使用现象普遍,药物毒性及残留造成的潜在的食品安全危害不容忽视,开展这类药物毒性作用机制及其在饲料和动物源食品中的分析方法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喹噁啉类分析方法研究禁锢于单一基质、单组分,不同基质中多种喹噁啉类分析方法研究未见报道。喹噁啉类毒性研究也仅局限于推测其源于脱氧过程,但未见毒性与脱氧速率关系的阐述。本课题从喹噁啉类分析方法展开研究,深入探索并建立饲料中喹噁啉类和动物可食性组织中喹噁啉类残留标示物的同时分析方法,进而初步探讨喹噁啉类脱氧速率和毒性的关系,具体为以下3个研究体系内容。这些研究为这类药物的残留监控和毒性作用机制等研究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对动物源食品安全评价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1.饲料中喹噁啉类药物同时分析方法研究 深入探索样品前处理和检测方法,确定最佳条件,建立猪、鸡、鱼饲料中5种喹噁啉类高效液相色谱同时分析方法。样品经甲醇-水-乙腈(35:35:30,v/v/v)溶剂超声提取,中性氧化铝固相萃取小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梯度洗脱分离,380 nm紫外波长测定。不同饲料样品中,5种药物的CCα小于0.45 mg/kg,CCβ小于0.75 mg/kg;在1、5、50和200 mg/kg的添加浓度,除喹赛多(>75%)外,其它4种药物的回收率为92.1%~104.3%,日内、日间相对标准偏差为3.0%~13%。 超声提取和固相萃取净化,可以节省样品前处理时间,避免有毒试剂的使用,减少有机试剂用量,消除饲料基质对喹噁啉类药物测定干扰。仪器测定条件选择过程中,采用流动相梯度洗脱方式,考察了流动相成分和比例对5种喹噁啉类药物同时分析的影响,选用380 nm作为紫外检测器测定波长,进一步对5种喹噁啉类药物进行筛选,对比不同溶剂对药物测定分析结果差异,确定5种喹噁啉类药物同时分离分析的高效液相色谱条件。 本方法操作简便、材料易得、环境污染小,可以广泛应用于猪、鸡、鱼等饲料中多种喹噁啉类的监测,对饲料中其它化合物的多组分分析方法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2.动物可食性组织中喹噁啉类多残留分析方法研究 探讨样品提取、净化和测定溶剂等条件,建立猪、鸡、鱼肌肉及猪、鸡肝脏组织中喹噁啉-2-羧酸和3-甲基喹噁啉-2-羧酸的高效液相色谱多残留分析方法。动物组织样品采用偏磷酸甲醇溶液水解,乙酸乙酯提取,MAX阴离子固相萃取小柱净化,碱性甲醇溶解浓缩残渣,高效液相色谱分离,320 nm紫外波长测定。猪、鸡、鱼肌肉组织中喹噁啉-2-羧酸的CCα为0.7~1.0μg/kg,CCβ为1.3~1.7μg/kg;3-甲基喹噁啉-2-羧酸的CCα为1.2~2.6μg/kg,CCβ为2.0~4.4μg/kg。猪、鸡肝脏组织中喹噁啉-2-羧酸的CCα为2.5~2.6μg/kg,CCβ为4.3~5.6μg/kg;3-甲基喹噁啉-2-羧酸的CCα为2.1~2.4μg/kg,CC∞为4.4~5.6μg/kg。喹噁啉-2-羧酸和3一甲基喹噁啉-2-羧酸在各动物肌肉组织中添加浓度为2.0~16μg/kg,回收率为70.7%~104.3%,相对标准偏差<20%;在猪、鸡肝脏组织添加浓度为10~50μg/kg,回收率为72.3%~80.7%,相对标准偏差<13%。 酸性环境水解样品,结合阴离子固相萃取小柱净化,简化了样品前处理步骤,避免强酸、强碱和有毒试剂的使用,可有效消除基质对药物测定的干扰,扩大了分析样品范围,方法灵敏度高。对比不同样品溶剂对两种分析物紫外吸收的影响,明确其经样品前处理后紫外吸收波长的变化,选用碱性甲醇溶剂,抵消了分析物紫外吸光度变化值,减小了回收率测定误差,提高了分析方法的准确度。 本方法样品前处理简单、基质干扰少、分析范围广、检测灵敏度高,基本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可广泛应用于喹噁啉类药物的残留监测,对动物组织中多残留分析方法研究具有指导意义,为动物性食品安全评价提供技术支持。 3.喹噁啉类脱氧速率研究 建立脱二氧喹赛多、脱二氧喹烯酮和脱二氧喹乙醇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为喹噁啉类脱氧产物定性分析提供技术方法。3种化合物经高效液相色谱流动相梯度洗脱分离,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测定,检测限为0.01μmol/L,定量限为0.02μmol/L,在0.01~10μmol/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5 9~0.997 1。 化学还原体系中5种喹嗯啉类脱氧速率比较,为这类药物脱氧反应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提供判断依据。酸性碘化钾还原体系中,5种药物脱氧还原反应近似符合一级化学动力学规律,半衰期为4.80~19.06 min。碱性连二亚硫酸钠还原体系中喹噁啉类迅速还原,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反应体系,由其脱氧还原产物类别推测喹赛多脱氧速率最大,喹烯酮次之。化学还原体系中5种喹噁啉脱氧速率关系:喹赛多>卡巴氧>喹烯酮>喹乙醇>乙酰甲喹。 猪肝微粒体中5种喹噁啉类脱氧速率比较,验证喹噁啉类脱氧速率关系。5种药物在加有还原型辅酶的猪肝微粒体中孵育,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不同时间原形药物浓度,发现其脱氧还原反应符合一级化学动力学规律,5种药物的半衰期为11.75~69.31 min。脱氧速率喹赛多>喹烯酮>喹乙醇>卡巴氧>乙酰甲喹。 喹噁啉类脱氧速率及毒理学研究结果,进行脱氧速率与毒性相关性分析,证明脱氧速率为:喹赛多>喹烯酮>喹乙醇>卡巴氧>乙酰甲喹,速率越大毒性越低,脱氧速率与毒性之间存在负相关性,可以作为喹噁啉类毒性高低判断的重要参数,此结论可为喹噁啉类毒性作用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本课题开展喹噁啉类分析方法和脱氧速率的研究,在国内外首次建立了饲料中多种喹噁啉类同时分析方法和不同动物可食性组织中喹噁啉类多残留分析方法,比较喹噁啉类脱氧速率快慢,分析脱氧速率与毒性大小之间的关系,这些研究为喹噁啉类残留监控和毒性机理研究提供了先进的检测方法和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对动物性食品安全评价有重要参考价值。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蔡恩兴;;毛豆中啶虫脒的残留分析方法[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7年06期
2 曹爱华;李义强;孙惠青;徐金丽;郑晓;杨志兰;薛良斌;李春;;烟草及土壤中精甲霜灵残留分析方法和降解规律研究[J];中国烟草科学;2007年03期
3 韩红新;岳永德;花日茂;吴莉宇;孙翠平;;异菌脲在油菜籽中残留分析方法研究[J];粮油食品科技;2007年06期
4 曹爱华;孙惠青;徐金丽;徐光军;郑晓;王秀国;李义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在烟草及土壤中残留分析方法的研究[J];中国烟草科学;2010年04期
5 赵莉;谢显传;占绣萍;;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同时检测蔬菜中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伊维菌素的多残留量[J];中国农业科学;2010年16期
6 张朝辉;丁芳林;姜放军;;液-液-液微萃取与高效液相色谱联用技术测定饲料中的己烯雌酚[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年05期
7 戴华;王美玲;李拥军;朱中武;;饲料中氯霉素、甲砜霉素和氟甲砜霉素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J];光谱实验室;2006年06期
8 林仙军;应永飞;陆春波;郑明勉;屈健;罗成江;;液相色谱法测定饲料中9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J];饲料工业;2009年19期
9 陈明,耿志明,王冉,柳伟荣,郑勤;饲料中聚醚类抗生素的柱后衍生同时测定方法研究[J];中国饲料;2005年20期
10 洪二利;郑光明;吴仕辉;孟娣;谢文平;宋怿;马兵;卢迈新;戴晓欣;马丽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罗非鱼鱼苗和不同来源罗非鱼中甲基睾丸酮残留[J];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10期
11 童小麟;王增盛;朱尚同;;一种快速简便的茶儿茶素高效液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3期
12 李瑞娟;于建垒;宋国春;;葡萄和土壤中吡唑醚菌酯的高效液相色谱残留分析方法[J];农药科学与管理;2010年06期
13 王新伟;杨宝东;张志勇;赵建庄;王鹏飞;孙淑玲;;吡虫啉在桃果实中残留分析方法[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4 王培龙;田静;苏晓鸥;;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饲料中有机胂的研究[J];分析化学;2008年02期
15 王宏杰;徐剑宏;祭芳;丁衬衬;董飞;史建荣;;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提纯与测定[J];江苏农业学报;2011年03期
16 李荣玉;吴小毛;李明;;植烟土壤及烟叶中辛硫磷残留量分析方法[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9年06期
17 李荣玉;吴小毛;刘慧芳;李明;;烟叶及土壤中异丙甲草胺残留分析及降解规律[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0年04期
18 张锦红;葛长荣;;盐酸克伦特罗在动物血浆与组织间残留量的相关性分析及其在体内的残留分布规律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12期
19 唐俊;朱仁杰;何成鹏;汤锋;李学德;花日茂;岳永德;;大米、苹果中吡蚜酮残留量测定[J];中国农学通报;2008年11期
20 赵芸;余玲雁;张惠宏;许宝青;;水产品中氟甲砜霉素的残留分析方法研究[J];杭州农业科技;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震;贺浪冲;曹进;罗国安;;中药栀子的多波长融合指纹图谱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的建立[A];第十五次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文集(下册)[C];2005年
2 高兴蓉;姚善泾;朱健;卿亚丽;张小玲;;霉酚酸及霉酚酸酯测定方法的建立[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2006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3 ;加强合作 欢迎加盟 《养殖与饲料》诚征协办单位[A];中国羊业进展——首届中国羊业发展大会会刊[C];2004年
4 阚颖;张建平;束茹欣;;卷烟中多酚类化合物的分析及其在卷烟质量判定中的应用[A];上海烟草系统2001年度学术论文选编[C];2001年
5 秦玉昌;李军国;;饲料加工工艺与质量控制技术研究进展[A];动物营养研究进展论文集[C];2004年
6 傅廷栋;涂金星;张毅;陈常兵;杨祁峰;滕怀渊;牛菊兰;尹经章;;在我国西北部地区麦后复种饲料油菜的研究与利用[A];21世纪作物科技与生产发展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7 尹钊;;基于数值模拟的复杂财经系统定量分析方法研究[A];第十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李加友;;菌糠综合开发利用进展[A];第二届全国食用菌中青年专家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9 游清雷;金文旭;蒋奇武;;立方系大晶粒薄板材料面织构的定量分析[A];2010第11届中国电工钢专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张光圣;张嘉保;李春信;王玉平;;西藏植物性饲料矿物元素含量测定[A];第三届全国饲料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玉杰;喹噁啉类定量分析方法及脱氧速率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2 何继红;阿维菌素类药物多残留分析方法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3 汪洁;色谱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徐青;中药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发展的理论基础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4年
5 道毅俊;肾移植患者麦考酚酸的药动学和遗传多态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6 袁波;复方大青叶注射剂质量控制方法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6年
7 张少军;嗪草酮等农药的残留分析方法和残留规律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8 杨丽萍;拮抗菌PY-1菌株的鉴定及对油菜菌核病防治潜能的评估[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9 仲娜;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及高效液相色谱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HPLC-ICP/MS)用于富硒生物样品中硒的化学形态组成及分布规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10 张平平;贮藏蛋白组份对小麦面团特性与食品加工品质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莫玉琳;饲料中四环素的分析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吴小平;乙胺嘧啶在鳗鲡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和残留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3 翟克影;盐酸多西环素可溶性粉在猪体内药物动力学及残留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4 张延;川芎药效成分对照品的制备和定量分析方法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5 秦旭;毕克草Ⅱ在油菜中的残留动态及其光降解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7年
6 吕艳;酶解小麦蛋白制取谷氨酰胺活性肽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7 郭文杰;桔梗中三萜皂苷类化学成分及质量控制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8 王铁岗;中国奶牛饲料利用现状及发展前景[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9 黄水林;重组家蚕杆状病毒表达鱼类生长激素基因[D];苏州大学;2004年
10 李朝绪;相关环境生理因素对草地螟幼虫发育和抗寒能力的影响[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罗盘军;华中农业大学来我市洽谈科技项目合作[N];黄冈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夏静 通讯员  张才刚;“精品”铺就育才路[N];光明日报;2006年
3 通讯员 张章 叶若兰;黄冈师院与华中农业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获实质进展[N];黄冈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贾婧;熊本海:他以没跳出“农门”为傲[N];科技日报;2007年
5 新华社记者 周之江;“不是我感动了中国,是人们感动了我”[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6 韩萍张华;豆粕发酵专用酶研制及应用技术研究项目通过鉴定[N];中国质量报;2007年
7 朱乾坤 江和意;让特色资源走出“深闺”[N];中国绿色时报;2006年
8 通讯员 汤先平;漳河水库发展环保养殖[N];人民长江报;2007年
9 记者 徐宁通讯员 杨一民;推进产学研结合 加快产业化进程[N];三峡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宋波;无球果悬铃木育种无果不收兵[N];中国花卉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