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5型金黄色葡萄球菌荚膜多糖的提取纯化与鉴定
【摘要】:
目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是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其主要致病因子之一是其细胞壁外面的一层保护膜——荚膜多糖(capsularpolysaccharide,CP)。研究发现,CP5型和CP8型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株,因此,本实验选取荚膜多糖5型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细菌培养,提取、纯化和鉴定其荚膜多糖,为进一步了解荚膜多糖在细菌生物学上的作用和免疫学用途做准备。
方法:细菌在50个哥伦比亚血琼脂基础培养基平板上24h培养后用磷酸缓冲液生理盐水收集。菌液经121℃,1h高温高压处理后25,000×g离心沉淀,收集上清液。无水乙醇30%(V/V)4℃过夜,离心去除沉淀。上清液加入核糖核酸酶A和脱氧核糖核酸酶Ⅰ,37℃过夜,链霉蛋白酶和蛋白酶K 37℃过夜。12~14KDa截留分子量透析袋三蒸水透析。无水乙醇80%(V/V)4℃过夜,离心收集沉淀,得有粘稠感白色粗荚膜多糖。加入PBS,溶解粗提物,高碘酸钠黑暗处常温处理,用25%(V/V)乙二醇终止反应,三蒸水透析。超滤离心管去除大于100KDa和小于50KDa物质。30KDa和10KDa超滤管浓缩样品,葡聚糖纤维纯化荚膜多糖,紫外光分光光度计490nm检测,含多糖样品低压冻干保存。
结果:苯酚-硫酸法测定粗制荚膜多糖样品含糖量为:26.15μg/ml,即29.88%;核酸蛋白仪测定核酸含量为0.1113 mg/ml,蛋白质含量为0.0103 mg/ml;高效液相色谱鉴定样品多糖的单糖主要组成成分为:甘露糖、岩藻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木糖及阿拉伯糖。
结论:经高效液相色谱对荚膜多糖样品进行单糖组成分析和600兆高灵敏度核磁共振氢谱一级结构分析,样品基本上与国外研究相符合。
|
|
|
|
1 |
刘文富;阎桂华;邝启荫;唐冀雪;;抗菌药物实验治疗模型——II.小白鼠实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探讨[J];微生物学报;1964年01期 |
2 |
陈小英;冯瑞山;陈知本;;金黄色葡萄球菌抗生素耐药质粒DNA的抽提及检测[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85年02期 |
3 |
张杏怡,何礼贤,胡必杰,李锡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6年02期 |
4 |
裴建武;甘孟侯;;鸡源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转移的研究[J];中国兽医杂志;1996年04期 |
5 |
李菁华,王东辉,关显智,周密;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R)质粒的鉴定[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
6 |
温建新;奶牛乳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清型的分离鉴定[J];中国奶牛;2000年02期 |
7 |
;科学发现[J];国外科技动态;2006年05期 |
8 |
刘庆涛;李颖;杨正涛;张乃生;;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清5型生长曲线的测定[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9期 |
9 |
赖奇;刁易;刘国钦;李玉峰;蒋志强;;石墨材料对黑曲霉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的不同作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3期 |
10 |
杨玉军;黄韦唯;王志云;刘衡川;余倩;汪川;;多重PCR快速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四型肠毒素基因的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9年09期 |
11 |
李学军;戴晓天;杨和平;;金黄色葡萄球菌附属基因调节子的表达与纯化[J];重庆医学;2009年10期 |
12 |
曹宏伟;崔玉东;刘哲;;金黄色葡萄球菌抗吞噬因子研究进展[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9年06期 |
13 |
杜平;謝正暘;葉天星;;葡萄球菌濾過形態及其再生株之性質的實驗研究[J];微生物学报;1958年02期 |
14 |
王秀梅;人体多形核白细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粘附和吞入的动力学同时检测[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1985年06期 |
15 |
何适国,付绍兰,李新玉,卢东升;我国葡萄球菌的耐药性[J];生物技术;1992年03期 |
16 |
王松森;;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实验细菌——葡萄球菌[J];生物学通报;1993年01期 |
17 |
林燕英,梁军,杨明学,黄永茂;金黄色葡萄球菌β-内酰胺酶测定及药敏分析[J];泸州医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
18 |
李咏梅,邵世和,顾世海,张忠芳;微量元素硒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1期 |
19 |
周娅,赵忠,赵舒斌,王宁萍;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表型检测[J];宁夏医学杂志;2000年02期 |
20 |
舒文;谭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耐药谱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