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湖北省公共财政农业投入问题研究

陈其清  
【摘要】: 湖北省地处长江中游,是一个农业大省和全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也是重要的棉、油、肉产区之一。建国以来湖北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和“中部崛起”战略的要求来衡量,湖北省最薄弱的环节是农业,差距最大的是农村,收入最低的是农民。湖北农业结构如何调整、农业如何增效、农民如何增收仍然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农业属于社会效益大而比较利益低的弱质产业,对整个社会具有正外部性,但在产业竞争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并存在较多的市场失灵。因此政府必须对农业进行支持和保护,政府财政农业投资是对农业支持和保护的重要措施,这也是当前农业发展在加入WTO之后面临新的环境、取消农业税和跨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的历史阶段的客观要求。因此,探索和研究湖北省公共财政农业投入问题,更为有效地发挥政府公共财政对农业投资职能,推动湖北省农业发展,显得尤为迫切。 论文在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公共财政农业投入的内涵和相关理论基础进行界定与阐述,从定性的角度比较全面地对湖北省公共财政农业投入的体制变迁与变迁做出评价;从定量的角度对湖北省公共财政农业投入的历史变迁与现状、规模与效益进行数学模型的分析,分析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找出湖北省公共财政农业投入的优先序,并对湖北省未来几年内的公共财政农业投入资金需求做出预测;对公共财政农业投入的主体——政府行为进行检视和分析,确定政府在农业领域内的投资职能与公共财政农业投入的边界;然后对国外农业财政政策和公共财政农业投入进行经验比较,借鉴其基本做法;考察WTO《农业协定》下的有关公共财政农业投入的规则,综合分析其框架下政府投资的空间与湖北省的农业补贴问题:最后依据上述研究,对强化湖北省公共财政农业投入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措施,希望能够对优化和改善湖北省的公共财政农业投入政策有所裨益。 全文共分作八章:第一章为导论。阐述整个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以及研究的意义,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指出技术路线和全文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并给出关键性概念的内涵界定。第二章,公共财政农业投入的基础理论。阐述了农业投资与农业发展以及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探讨政府公共投资资金介入到农业投资的理论依据,为后续各个章节的研究奠定整个理论基础。第三章,湖北省公共财政农业投入的历史变迁与现状考察。对我国历史上的公共财政农业投入管理体制的演变进行分析和评价,并着重对湖北省历年来的公共财政农业投入的总体运行情况进行分析,揭示其周期性波动和结构特征,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弊端以及成因。第四章,湖北省公共财政农业投入的绩效评价与预测。这是论文最核心的部分,首先利用现代计量经济学中的双元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建立误差修正模型(ECM),探讨了湖北省公共财政农业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以及因果关系,而后利用经典Cobb-Douglas生产函数对湖北省公共财政农业投入资金的使用效益进行效果评价,最后是利用逻辑斯蒂(Logistic)增长曲线和三和值法对未来几年内湖北省公共财政农业投入资金的需求进行预测。第五章,公共财政农业投入的主体行为检视与分析。主要是从公共财政农业投入的主体——政府的行为分析出发,从理论上分析探讨政府的投资职能,确定公共财政农业投入的投资边界,并对其行为特征进行分析。第六章,国外农业财政政策与公共财政农业投入的比较和借鉴。总结世界上主要国家的公共财政农业投入模式与主要概况,并进行借鉴,希望能够对完善湖北省公共财政农业投入措施提供帮助。第七章,WTO框架下政府投资空间与湖北省农业补贴。首先在WTO的框架下考察湖北省公共财政农业投入的主要方式,以及公共财政农业投入的重点内容,然后对湖北省的农业补贴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第八章,强化湖北省公共财政农业投入的基本思路与政策措施。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内完善湖北省公共财政农业投入政策的基本思路,包括其基本特征与目标体系,然后是具体的实现路径和配套政策措施。 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力图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创新: (1)湖北省公共财政农业投入的绩效评价问题。运用现代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湖北省公共财政农业投入资金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使用效果进行评价,找出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充分认识到公共财政农业投入资金对于湖北省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2)本研究从湖北省公共财政农业投入的历史变迁与现状考察出发,对湖北省历年来公共财政农业投入的总体运行情况进行评价,揭示了其周期性波动和结构特征,找出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弊端以及成因。 (3)本研究的最终落脚点是强化湖北省公共财政农业投入的基本思路与政策措施,在全面把握世界主要国家公共财政农业投入政策的现实选择与未来走向基础上,剖析WTO框架对公共财政农业投入与农业补贴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提出新时期内完善湖北省公共财政农业投入政策的基本思路和配套政策措施。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秉坤;在公共财政下加强农村财源建设[J];商业研究;2002年14期
2 石立波;冯丕同;;公共财政对“三农”支持的思考及建议[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年07期
3 王家年;;以钱养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公共财政新思路[J];农村经济;2010年01期
4 赵秋梅;李存英;;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对策探讨[J];山西财税;2008年08期
5 丁文恩;;我国财政农业投入的理论阐释与政策优化[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年09期
6 韩庆顺;龚晓松;;公共财政在城市建设中的融资作用[J];中国财政;2008年20期
7 湖北省财政科学研究所课题组;龚金保;李晓东;;湖北省财政改革30年[J];经济研究参考;2009年03期
8 张木生;中国公共财政的困境[J];战略与管理;2001年02期
9 马杰;SARS,公共财政与公共卫生[J];涉外税务;2003年07期
10 余建成;;切实履行公共财政职责 促进新农村建设[J];管理科学文摘;2006年11期
11 ;政协委员会建议去年增收1890亿税应还富于民[J];广东经济;2008年02期
12 陈晨;;公共财政与贵州农民增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年01期
13 ;公共财政要多向“穷人教育学”倾斜[J];教育;2008年25期
14 马学准;;县域财政建立公共财政的若干思考[J];财政监督;2009年01期
15 李果仁;;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财政支农的成功经验及启示[J];南方农村;2009年05期
16 江秀平;公共财政与提高公共物品供给效率[J];财贸经济;2000年02期
17 张馨;论建立公共财政的现实意义[J];当代财经;2000年01期
18 缪国亮;公共财政的含义和我国财政模式的选择[J];南方经济;2000年09期
19 吴振舟,邢福俊;试论建立起科学的公共财政框架体系[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0年04期
20 冯曦明;构建我国公共财政的理论依据及初步设想[J];发展;200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伟星;朱炜琪;吴志敖;徐和平;应征;;关于公共财政支农体系的研究[A];中国“三农”问题研究获奖优秀论文选编(2004)[C];2004年
2 周瑞麟;;健全行政监督机制——政府成本的财政约束机制研究[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胡道玖;;可行能力视野下的公共财政制度[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4 王玉屏;陈泽军;;如何把公共财政框架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结合起来[A];2004乌蒙论坛论文集(一)[C];2004年
5 侯伟丽;;对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困境的思考[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6 朱志龙;;湖北省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水质监测体系建设[A];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高层论坛优秀论文集[C];2010年
7 张维平;邬建华;;试论税费归位[A];新世纪行政管理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1999年年会暨“政府管理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8 卢卫民;梅伟俊;肖利;;湖北省蛇类资源现状及养殖利用情况的研究[A];蛇类资源保护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9 叶临湘;唐少文;;湖北省结核病世行贷款控制项目经济学评价[A];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10 周月华;;湖北省2001年汛期旱涝趋势预测回顾及2002年汛期初步预测[A];2002年湖北省减轻自然灾害白皮书——湖北省2002年重大自然灾害合趋势分析会商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其清;湖北省公共财政农业投入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2 马珺;对公共财政的多维考察[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张美芳;经济转轨时期中国公共财政体系的构建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4 石泓;中国公共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5 张立承;中国县乡公共财政运行机理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6 欧文汉;公共支出管理的制度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7 胡绍雨;清洁发展目标下和中国公共财政优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王冬梅;转向公共财政的支出结构选择[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9 刘晓光;公共财政体制下的林业投入保障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10 伏晓东;中国政府采购制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红丹;港澳台公共财政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及启示[D];武汉科技大学;2003年
2 李成威;公共财政与政府投资范围界定[D];湘潭大学;2001年
3 魏苹花;我国公共财政风险控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4 娄冰;论我国政府采购制度与实施[D];西北大学;2002年
5 李伟;当前我国行政性收费的政府监管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周锋;长春市公共财政中行政事业支出情况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周丹;市场经济与我国预算法改革[D];武汉大学;2004年
8 柴艳荣;公共财政视角下的公共服务型地方政府的构建[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仉巍;对我国《政府采购法》宏观调控经济职能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10 王亮;我国财政发展模式与财政支出经济效果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慧莲;公共财政的阳光如何照向农村[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2 邱海鹰刘正;华蓥让农民共沐公共财政阳光[N];广安日报;2008年
3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财金系主任、博导 张馨;没有公共财政就没有市场经济[N];中国财经报;2001年
4 本报记者 唐红丽;城市化进程亟须解决公共财政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陈爱林 袁艳霞;新时期公共财政的发展目标[N];中国审计报;2004年
6 支玲琳;“民生财政”心系民生[N];解放日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边丽娟;以公共财政还利于民[N];石家庄日报;2006年
8 许力攀 作者系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公共财政的和谐之路[N];温州日报;2006年
9 林萍;化隆公共财政阳光普照山区农民[N];青海日报;2008年
10 柴轩;公共财政阳光照耀公民[N];安庆日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