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微萃取技术在农药残留前处理中的应用
【摘要】:
氨基甲酸酯和有机磷类杀虫剂广泛应用于提高农业产量,对于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有着重要意义。虽然这些农药能够有效提高农业产量和降低城市草坪等的维护成本,但是由于食物链的生物富集结果可能会影响到人类健康。传统的氨基甲酸酯和有机磷农药残留分析方法如液液萃取、固相萃取等,溶剂使用量大、前处理时间长,对环境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对于氨基甲酸酯和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检测,需要寻求一种高效、快速的方法。
单滴液相微萃取、扩散微萃取、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正是在这样情况下产生的新型样品前处理技术。单滴液相微萃取主要基于被分析物在微量进样器的针尖悬滴和水样体系之间的分配系数的不同;扩散微萃取的特点在于萃取溶剂充分扩散到水样中,获得极大的比表面积,使得被分析物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传质过程;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具有特异的识别能力,并且相比于传统的固相萃取,能够重复使用。论文分别使用这三种先进的前处理技术,对氨基甲酸酯和有机磷农药残留前处理考察,主要研究内容有:
1.提出了单滴液相微萃取对氨基甲酸酯和有机磷农药残留同时测定的新方法,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测定了水体中的氨基甲酸酯和有机磷农药残留。考察了影响萃取的各种因素,如萃取剂种类和用量、萃取时间、pH值、离子强度,最终确定了最佳的萃取条件,并应用于实际水样的测定。
2.采用了新型的液液扩散微萃取技术,将其和气相色谱串联质谱相结合,分析了水体中的氨基甲酸酯和有机磷农药残留,考察了影响液液扩散微萃取的条件,如萃取剂的类型和用量、扩散剂的类型和用量、萃取时间、pH值、离子强度,确定了最佳的条件,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水样的测定,取得好的效果。
3.提出了微波辅助合成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材料的方法,并将此材料应用于水样中克百威的分离富集,采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检测。优化了微波辅助悬浮聚合的合成条件,对克百威及其类似物进行了固相萃取吸附试验,并将该分子印迹固相材料应用于实际水样分析。
|
|
|
|
1 |
;农药残留和黄曲霉素分析技术[J];农村实用工程技术;1995年01期 |
2 |
方德贵,刘奎,纪维霞;一份关于鲜牛乳掺假及农药残留的调查报告[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
3 |
曲虹云,张军民;当前国际上先进的农药残留分析技术[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0年05期 |
4 |
林学军,谭仕彦;广西部分主要城市蔬菜有机磷农药残留监测与分析[J];广西农学报;2002年03期 |
5 |
;农业部农药残留质检中心在河北石家庄正式运营[J];河北农业科学;2002年01期 |
6 |
张翼
,宫国东
,李登姿;新型快速农药残留检测剂——乙酰胆碱酯酶研制成功[J];农技服务;2002年12期 |
7 |
江天富;出口豆类蔬菜农药残留问题与对策[J];江西植保;2003年04期 |
8 |
朱丽梅;生物检测方法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J];南京农专学报;2003年03期 |
9 |
刘凤权,张友军,刘贤进,胡白石;“农药残留免疫检测技术研究及检测试剂盒研制”获得重大进展[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3年05期 |
10 |
王梅玲
,杨建南
,张生才;控制农药残留 加强无公害茶叶生产[J];引进与咨询;2003年08期 |
11 |
;水果农药残留最高限量[J];农家顾问;2003年10期 |
12 |
刘永杰,张金振,曹明章,沈晋良;酶抑制法快速检测农产品农药残留的研究与应用[J];现代农药;2004年02期 |
13 |
;怎样减少农药残留[J];黑龙江粮食;2004年06期 |
14 |
边连全;农药残留对饲料的污染及其对畜产品安全的危害[J];饲料工业;2005年09期 |
15 |
路凯;林少彬;江树人;;中外蔬菜农药残留标准比较与展望[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5年06期 |
16 |
胡玉忠;;山东农药残留检测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J];农药市场信息;2005年22期 |
17 |
冯国明;;生产安全放心农产品三措施[J];农业知识;2008年32期 |
18 |
颜振敏;吴艳兵;李广领;王建华;;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及其控制措施[J];湖南农业科学;2009年03期 |
19 |
;农药残留降解技术减少农药排放量[J];植物医生;2009年02期 |
20 |
薛茂云;;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及其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0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