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湖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研究

杨佳  
【摘要】: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是指拥有农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让渡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农户保留土地的承包权,让渡土地的经营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农村经济发展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必然趋势。加快农地流转,实现土地的规模经营,是建立高效的土地承包经营关系本身的要求,也是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发挥土地效用的手段。从第一个延长农村土地承包期的文件——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到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以下简称《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实施,再到2007年《物权法》的颁布,这个阶段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在全国各地逐步建立和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推动农地流转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不断出台和完善,尤其“全面免征农业税”等一系列的农村税费改革理论上对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的发展产生有力的推动,但事实上并没有取得预期显著的效果,与此同时农地的流转却出现了新的变化和特点。在新的政策环境下,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自愿、合理、有偿、有序流转,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市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研究结果对进一步促进农村生产要素的优化重组,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对于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在综合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鉴农业经济学、产权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理论和方法,从不同角度度对制约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发育的原因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研究总结”的思路来设计整体的研究框架。论文安排6个部分7个章节,通过解析农村税费改革以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呈现的现状和特点,试图建立一般市场均衡的分析框架,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供给和需求的角度分析制约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发育的主要因素。基于本文的调查数据,实证研究从流转的主体——农民的角度以农户为单位进行,对分别影响农户转出和转入农地意愿的假设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最后,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并提出相应的观点和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即第1章,主要内容是综述已有的研究成果,并对进入新世纪以来,尤其是对《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基本精神和农村税费改革后农地流转的新形势、新条件进行了简要分析。已有的研究成果对于探索我国未来农地承包经营权的改革和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更大规模的流转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第二部分,即第2章,述评相关的理论基础。这部分主要对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相关“基础理论”进行述评,分别有产权理论、制度变迁理论、地租与地价理论、土地市场理论以及农业规模经营理论。这一部分通过对这些理论的梳理和评述,为整篇文章的研究作理论铺垫。 第三部分,包括第3章和第4章。这一部分概述全国和湖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的现状和比较显著的特征,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的发展规模与趋势进行论证,并就农地流转、农地的规模经营和武汉市正在进行的都市农业建设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税费改革之后,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的突出特点有:农地流转的规模扩大,速度加快;流转的地域范围扩张明显,但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流转形式不断创新;参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体呈现多元化;流转的中介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的发育程度仍然比较低下,流转的主要类型仍是农户的自发流转;全面免征农业税并且直接对农户实施“种粮补贴”等支农惠农政策后,农地流转纠纷却不断增加,阻碍了农地流转的加快。通过对湖北省农地流转进行实地调查,并且在一般市场均衡的框架下考量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市场后发现,武汉市和湖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同样具备全国流转市场的主要特征,即农地流转市场的“二元化”特征显著,农地的供求均非常有限,以及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将在未来一段较长时期内“低水平波动”发展。 第四部分,包括第5章,理论分析制约农地流转的主要因素。这一部分从农村土地的产权、土地制度的变迁、地租地价以及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均衡的角度分别剖析了制约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发育的因素。在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的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进行分析时,我们首创地提出了农地市场的供求存在“双重有限性约束”的观点。 第五部分,包括第6章,影响农户农地流转因素的实证检验。这部分的研究基于我们对湖北省武汉市和襄樊市总计410个农户的问卷调查结果。从农户的角度进行考量,我们假设了13个变量对农户流转土地的意愿有显著的影响。接着,本文建立一个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就农户流转土地的意愿、转入土地的意愿和转出土地的意愿进行检验分析。实证检验的结果显示,户主的主业,家庭的农业劳动力数量、家庭成员中是否有人担任村干部,主要农产品价格的高低,租金的水平以及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等变量将对农户是否愿意流转自家的承包地产生显著但不同方向、不同程度的影响。以上的任一因素,对农户农地的转入或转出意愿也可能产生不同方向、不同程度的甚至显著与否的影响。 第六部分,包括第7章,全文的总结和政策建议。这一部分主要是对本文的研究结论进行总结,基于实证检验的结果,就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的发展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韩冬;韩立达;;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的农民意愿及对策研究——基于四川省成都市的分析视角[J];农村经济;2012年01期
2 安增军;张昆;;农地流转问题研究回顾与展望[J];华东经济管理;2014年11期
3 邹伟;王雪琪;林宝琴;;乡镇政府主导农地流转的经济困境分析——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中的D镇案例[J];中国行政管理;2017年09期
4 詹和平;;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实证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4期
5 刘兆胜;刘庆川;陈烨弘;;辽宁省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J];科技资讯;2010年16期
6 周陶;范轶玲;;我国农地流转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6期
7 周应恒;;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机制创新——《三权分置下农地流转激励与保障机制研究》述评[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8年01期
8 许庆;;有关农地流转的若干问题辨析[J];探索与争鸣;2014年02期
9 李鸿鹰;丁恩俊;骆云中;谢德体;;重庆市两翼区农地流转研究——以黔江区为例[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10 徐占军;张绍良;张建;刘卫;朱新华;;农地流转影响因素:基于农户层面的实证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农村经济;2008年11期
11 王晓峰;刘兆胜;陈烨弘;石立山;;辽宁省农地流转的模式对比分析[J];国土资源;2010年04期
12 刘洪芹;;发展土地银行促进农地流转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22期
13 张业湘;建立农地流转机制必须进行配套改革与创新[J];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1996年05期
14 吴昊;赵朝;;吉林省西部地区农户农地流转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05期
15 孙才明;郑琼洮;关江华;;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研究综述[J];河北农业科学;2020年03期
16 乔博;;农地流转“永股制”模式探析[J];青海社会科学;2015年05期
17 杨佳;谭志喜;;武陵山民族地区农户农地流转行为分析——基于恩施州农户的调查[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18 赵花蕊;娄坤;;健全农地流转市场法律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年16期
19 张虎林;;关于西部农地流转主体农工商结合的思考[J];商业时代;2009年30期
20 肖攀;苏静;甘婷;;功能替代视角下农户农地流转决策的影响因素分析[J];山西农经;201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冯凤英;石艳妮;;安阳市农地流转和集约利用的现状调查[A];中国土地资源开发整治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C];2015年
2 骆东奇;周于翔;姜文;;基于农户调查的重庆市农村土地流转研究[A];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新农村建设研究[C];2008年
3 袁玲玲;;贵州农村农地流转问题研究[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王丽娟;胡豹;;典型国家(地区)农地流转的案例及其启示[A];2011年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宋金泓;王世秀;高佳;王尧;;农户农地流转行为及其市场化引导机制研究——以陕西省白水县为例[A];陕西省改革发展研究会2009优秀论文集[C];2010年
6 李星光;刘军弟;霍学喜;;基于PSM法评价政府对农地流转规模的影响——来自多年生高价值作物种植户的调查数据[A];2015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7 王欢;杨海娟;;大城市郊区农地流转特征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西安市秦岭北麓684户农户调查[A];土地管理创新与生态文明建设-2017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7年
8 韩纪江;;中国式人地分离、农地流转与不在地主[A];中国改革开放再出发:后小康社会中国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第十四届中华发展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20年
9 邓晓玲;张绍良;胡璐;;农地流转市场信息不对称影响及其测度模型[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李晓龙;;新时期农地流转的现状、问题及对策[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土地问题研究[C];2006年
11 王湃;;关于我国农地流转问题的几点思考[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土地问题研究[C];2006年
12 李怀;高磊;;我国农地流转中的多重委托代理结构及其制度失衡解析——从当前我国重庆、成都、四川、广东等省土地产权流转案例中得到的启示[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3 熊玉双;刘彬;冯营丽;;农地流转维度中的农村社会保障法制需求探析[A];第三届中部崛起法治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4 刘灵辉;;农地流转正外部性内在化研究[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土地问题研究[C];2006年
15 陈展图;杨庆媛;张丽;焦庆东;孙小群;;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城市边缘区农地流转模式探析——以重庆市江北区双溪村为例[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6 袁鹏松;李亚婷;;河南省农地流转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A];2019年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9年
17 范毓川;;建立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农地流转制度[A];土地市场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中国土地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18 夏永祥;王常雄;;利益诉求与发达地区农地流转制度的改革:基于S市的调查和EVH模型的分析[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19 孙静;周玉林;刘宗敏;梁选举;;保定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建设现状与对策[A];2011年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0 王岩;;人情法则VS市场规则:道义经济视野下农民农地流转行为分析——基于新疆维吾尔族聚居村落的调查[A];生态经济与健康中国----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杨佳;湖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2 陈晨;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农地流转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李振远;我国农户农地流转行为与流转权益保障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4 李启宇;基于城乡统筹的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创新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5 文雄;农地流转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6 杨昊;农地流转的法经济学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张戈;中国农地流转模式研究[D];武汉大学;2017年
8 赵朝;吉林省西部地区农地流转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9 刘颖;农地流转对农业生产及农民收入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8年
10 夏兴;我国农地流转规模、流转价格与流转期限的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8年
11 车裕斌;中国农地流转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12 曹海英;我国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利益主体行为选择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6年
13 王丽双;农户分化对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决策的影响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5年
14 文龙娇;农地流转公积金制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15 翟研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16 王珊;公益性和非公益性农地城市流转的农户福利效应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17 贾雪池;转轨时期中俄农地产权制度比较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18 易永锡;中国现阶段农地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9 王正环;农地流转后农户经营效率差异的比较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20 石冬梅;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许云仙;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创新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3年
2 王一天;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3 黄祥勇;农地流转意愿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年
4 俞文博;农户分化背景下农地流转意愿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6年
5 鲍鑫;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户意愿调查及农地流转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6 邵景坤;农地流转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D];山东大学;2011年
7 黄河沙;郫县农地流转交易费用影响因素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8 杨伟;农村农地流转法律适用的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6年
9 陈甜甜;中国农村土地流转风险及其防范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10 严庆业;“新土改”条件下农地流转问题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11 王玉桢;统筹城乡背景下农地流转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2 赵亮;农地流转中基层政府的角色与行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13 杨小林;“三权分置”视野下农地流转法律制度完善[D];广西师范大学;2017年
14 窦娜;基于土地流转价值与农地流转关系的土地银行机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5 蒋忠良;道县农地流转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16 陶志远;农地流转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17 刘国正;我国土地流转过程中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6年
18 庞瑞霄;河北省大名县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实证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19 耿艳丽;寿光市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20 李洁;雅安市雨城区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记者林远;全国农地流转面积已达1/4[N];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
2 吴融 记者 陈兵;江苏完成国内首笔农地流转“云签约”[N];农民日报;2020年
3 记者 付伟;广东出硬招加快农地流转[N];农民日报;2019年
4 整理 记者 陈伟;农地流转破冰尚需政策细化[N];经济参考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郝凌峰;制定差别化政策推进农地流转[N];农民日报;2014年
6 记者 于祥明;农地流转不会“一刀切”[N];上海证券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张晓晖;重庆农地流转细化政策8月底出台[N];经济观察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余寒 实习记者 刘婷婷 赵雪辰 王正浩;改革“中间派”凌斌:在集体所有制基础上讨论农地流转[N];经济观察报;2014年
9 本报评论员 刘波;推动农地流转需先明晰产权[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
10 本报记者 陈明 见习记者 向芸 甘球;农地流转亟待法律规范[N];中华工商时报;2014年
11 本报记者 李芳;提案“引航”农地流转[N];云南政协报;2014年
12 记者 于祥明;农地流转进入“倒计时”[N];上海证券报;2013年
13 王芬兰 顾玲;苏州尝试为农地流转找“管家”[N];江苏经济报;2009年
14 曹申义;山西原平遏制农地流转“非粮化”[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4年
15 记者 毛明江;农地流转技术准备即将收官[N];上海证券报;2013年
16 记者 罗晶;江苏农地流转获补贴[N];中国财经报;2008年
17 本报记者 李军晶;规范农地流转,市场建设须跟进[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18 本报记者 兰亚红;农地流转第一拍4000万落槌[N];中国房地产报;2012年
19 记者 杨柏国;农地流转游走于事实与规范之间[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20 本报记者 薛海滨乔素华 吴国庆;平罗土地信用社创新农地流转模式引起国内关注[N];华兴时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