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不同类型水库养殖生态学的比较与放养结构调整的研究

吕光俊  
【摘要】:有关水库水化学、浮游生物及底栖动物的研究是水库水生态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对于保护、维持、恢复水库水生态环境,以及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选取湖北省四座不同类型的大中型水库作为研究对象,比较研究了理化因子的分布变化特征,浮游生物、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特点,演替变化规律,分析了差异的成因所在。另外还探讨了浮游动物与浮游植物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环境因子对浮游生物、底栖动物的影响,并通过逐步回归分析、CCA等数量生态学的手段,明确了主要理化性状与浮游生物、底栖动物的相关关系。运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SIc)对四座水库营养状态进行了综合评价。根据饵料生物的现存量测算出的鱼产潜力大小,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现存量的特点,利用能量生态学的手段,对四座水库鱼类的放养结构进行调整,并比较了调整前后的鱼产量大小和渔业经济效益。其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 1、全年库水温度的变化范围为5.5-31.0℃,平均16.5℃;DO时空变化明显,且各水层DO充足,稳定,均维持在6.5 mg/L以上;DIN的水平分布和季节变化明显,但无水层分布现象;PO3-P极度匮乏,P是营养盐的主要限制因子;TN的值在冬季时为夏春季的3-5倍,除金沙河为0.392 mg/L外,其余三座水库均在0.700 mg/L以上,说明水体已受到不同程度的N污染;N/P偏大,变化范围为7.6-142.6,平均值在38.0左右;ALK、TH的变化范围为1.0-2.6 mmol/L,属软水;各库在10m左右均出现温跃层,上下温差达10℃。按照相关加权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TSIc),结合湖库营养类型划分标准,对四座水库的水质进行综合营养类型评价。结果是:金沙河为中营养型,道观河为富营养型,徐家河和桃园河为中-富营养型。 2、四座水库共鉴定出浮游植物215种,从组成来看,四座水库均属于硅藻-绿藻型,蓝藻含量居第3位。蓝藻主要分布在SD以上的水层,硅藻主要分布在SD-2SD之间水层,其余各门藻类基本上集中分布在2 SD以上水层,绿藻门中的栅藻(Scenedesmus),裸藻门中囊裸藻(Trachelomonas)则广泛分布于深水层中。表层和底层的差异很大,一般在2-3倍以上。浮游植物生物量的水层分布除道观河为表层SD2 SD3 SD底层,其余三座水库均为SD表层2SD3SD底层。金沙河Chl-a的年平均含量为2.04μg/L,变化范围1.25-2.93μg/L;道观河为17.9μg/L,变化范围5.31-36.56μg/L,是金沙河的7倍之多;徐家河和桃园河平均含量分别为9.64μg/L、7.26μg/L,变化范围分别为2.64-15.51μg/L、2.13-14.19μg/L。各库的Chl-a值季节差异大,且变化明显,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除徐家河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d)为中游最高外,其余三座水库均为上游中游下游,且差异不显著(P0.5)。从水库之间来看,金沙河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Margalef多样性指数(D)、Simpson多样性指数(d)、Pielou均匀度指数(J)与其它三座水库各指数之间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而道观河、徐家河、桃园河两两之间差异不明显。TN与浮游植物呈负相关,但相关系数低,其回归方程y=-0.33x+2.86,p=0.4420.05,R2=0.033,R2=0.021,r=-0.182;TP与浮游植物呈正相关,其回归方程y=19.9x+2.14,p=0.060.05,R2=0.183,R2=0.138,r=0.478,虽相关系数达到0.478,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水体的营养水平不同是四座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差异的主要原因。 3、四座水库共鉴定出浮游动物147种,从种类组成上来看,原生动物和轮虫占优势。四座水库含共有种15种,其中原生动物6种,轮虫4种,枝角类3种,桡足类2种,分别占40.0%,26.7%,20.0%,13.3%。金沙河浮游动物多样性明显高于其它三座水库,Shannon-Wiener指数(H)和Simpson指数(d)分别达到2.99、5.16,与其余三座水库均差异极显著(P0.01);道观河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最低,Shannon-Wiener指数(H)和Simpson指数(d)分别为1.80、2.48;徐家河和桃园河比较接近,Shannon-Wiener指数(H)依次为2.08、2.07,Simpson指数(d)依次为3.58、3.72。徐家河、桃园河的Simpson指数(d)与道观河差异显著(P0.05)。原生动物和轮虫的生物量与COD、TN、TP呈显著的正相关(P0.01),与DO呈显著的负相关(P0.01)。由于枝角类、桡足类密度低,个体差异大,与COD、DO、TN、TP相关性不明显。优势种与浮游动物丰度有显著的相关性。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丰度的影响在金沙河中表现明显,在道观河反而呈现正相关,相关系数r=0.45,在其它两座水库无明显相关性。 4、共采集底栖动物38种,其中寡毛类14种,占36.8%;水生昆虫18种,占47.4%;软体动物6种,占15.8%。道观河优势种为强耐污种类的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大红德永摇蚊Tokunagayusurika akamusi;桃园河是典型的山谷型水库,底栖动物的组成、密度、生物量也符合这一特征;寡污带的长跗摇蚊Tanytarsus sp.、劳氏摇蚊Lauterbornia sp.,β-中污带的多毛管水蚓Aulodrilus pluriseta等一些较清洁的种类在水质良好的金沙河广泛分布,且金沙河周年均可采集到方格短卷螺Semisulcospira cancellata、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河蚬Corbicula fluminea等软体动物;徐家河属于典型的中-富营养型水体,其优势种类为β-中污带的瑞士水丝蚓Limnodrilus helveticus,α-中污带的前突摇蚊Procladius sp.。寡毛类与COD呈负相关,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与DO、SD呈正相关,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水生昆虫与COD、DO、SD相关性不明显。通过相关矩阵分析,发现水生昆虫与水深呈负相关关系,随着水深的增加,其密度和种类下降,水深超过10m,随着深度增加下降幅度增大;寡毛类有从属于TN和TP含量的趋势,TP对底栖动物的影响较TN明显。广泛用于湖泊水质评价的底栖动物的Shannon-Wiener和Margalef生物多样性指数,评价水库水质时需对评价标准加以修正和完善;Simposon多样性指数完全不适宜对深水水库的水质进行评价。 5、根据浮游生物现存量估测水库鱼产潜力时,浮游生物要分水层多层采样(至少5层以上),计算平均值。并根据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的现存量的大小和特点,以及鲢、鳙的摄食特性,确定鲢、鳙放养的数量和比例,切记盲目追求高经济效益的鳙产量,而忽视鲢的渔业生产作用。我们所研究的四座水库鲢、鳙的放养比例均在0.6:1以上,其生长情况良好。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房恩军;李军;马维林;陈卫;王麒麟;;渤海湾近岸海域大型底栖动物(Macrofauna)初步研究[J];现代渔业信息;2006年10期
2 唐汇娟;厉红梅;;潭江下游及黄茅海入海口底栖动物现状及水质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1期
3 徐兆礼;长江口邻近水域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及变动趋势[J];生态学杂志;2005年07期
4 谢进金,许友勤,陈寅山,戴聪杰,陈朝阳;晋江流域水质污染与浮游动物四季群落结构的关系[J];动物学杂志;2005年05期
5 张晓辉;周燕;龙华;杨元利;黄家庆;余俊;张成;;南麂列岛海洋保护区浮游动物调查[J];动物学杂志;2006年04期
6 范凯;李清雪;;渤海湾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水质生物学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6期
7 徐兆礼;林茂;;东海海樽类种类组成和多样性[J];海洋水产研究;2007年01期
8 高倩;徐兆礼;;瓯江口夏、秋季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及其多样性[J];生态学杂志;2009年10期
9 徐兆礼;张凤英;;东海有尾类种类分布和多样性[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10 王宏伟;昌艳萍;张磊;李继龙;沈公铭;张晓惠;李凤超;朱娜;康现江;;拒马河原生动物和底栖动物初步调查及水质分析[J];动物学杂志;2006年04期
11 赵彩霞;李岩松;;黑龙江上游中游浮游动物的种类、密度及多样性研究[J];水产学杂志;2007年01期
12 郑惠东;;福建东山湾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特点[J];福建水产;2009年02期
13 张才学;周凯;孙省利;陈春亮;张际标;张瑜斌;;深圳湾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及季节变化[J];生态环境学报;2010年11期
14 谢松;黄宝生;王宏伟;宋春雨;师宝中;;白洋淀底栖动物多样性调查及水质评价[J];水生态学杂志;2010年01期
15 ;网箱养殖虹鳟对水质、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沉积物的影响[J];水利渔业;1995年03期
16 刘保元,梁小民;太平湖水库的底栖动物[J];湖泊科学;1997年03期
17 蔡端波;肖国华;赵春龙;王彪;王宏伟;;白洋淀底栖动物组成及对水质的指示作用[J];河北渔业;2010年03期
18 鲁家勇;王佳喜;;丁桂鱼(丁)的生物学与繁养技术讲座 第二讲 丁桂鱼的食性与生长研究[J];渔业致富指南;2006年18期
19 王琳;甘泓;傅小城;王芳;;滦河中游干流底栖动物种类及分布[J];生态学杂志;2009年04期
20 ;水产名词[J];农村养殖技术;2009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丰歌;徐兆礼;;水团变化对福建中部近海浮游动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A];中国甲壳动物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薛俊增;刘艳;吴惠仙;;洋山深水港入境船舶压载水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分析[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0年
3 陈清满;章守宇;;嵊泗马鞍列岛各生境浮游动物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及时空变化[A];2010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马长安;徐霖林;吕巍巍;田伟;赵云龙;;南汇东滩围垦湿地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及生物多样性研究[A];中国甲壳动物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朱根海;徐汉祥;陈全震;薛利建;周永东;;舟山渔场及附近海域浮游动物指示种的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6 徐兆礼;李春鞠;;东海浮游磷虾类多样性研究[A];中国水产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摘要集[C];2004年
7 谢春华;杨品红;李梦军;王晓艳;张倩;;津市西湖饵料生物动态及鲢、鳙鱼产潜力估算[A];全国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监测与控制治理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陈清潮;陈民本;黄将修;;南海“时序研究”第8次浮游动物的特点[A];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甲壳动物学分会、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生态学分会20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9 徐兆礼;;东海近海浮游动物对全球变暖的响应[A];中国甲壳动物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李开枝;尹健强;黄良民;;珠江河口浮游动物的群落动态及数量变化[A];中国动物学会甲壳动物学分会、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甲壳动物学分会2004年甲壳动物学分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光俊;不同类型水库养殖生态学的比较与放养结构调整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姚维志;青海湖夏季饵料生物资源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段学花;河流水沙对底栖动物的生态影响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4 刘镇盛;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5 王晓;南黄海浮游动物群落及环境因子对其分布影响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6 刘文盈;鄂尔多斯高原盐沼湿地遗鸥繁殖地保护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7 陈洪举;黄、东海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林小苹;基于SOM和CCA的柘林湾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的研究[D];汕头大学;2010年
9 熊金林;不同营养水平湖泊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10 望甜;捕食与竞争——流溪河水库浮游动物群落的种间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波;象山港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时空分布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
2 姜强;春、秋季北黄海大中型浮游动物群落生态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叶海军;军曹鱼高位育苗池浮游生物及能量利用的初步分析[D];广东海洋大学;2010年
4 杨慧君;循环水养殖池塘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变化规律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徐培培;胶州湾及其附近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生态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成芳;太湖水体富营养化与水生生物群落结构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邓琛;营养盐加富和鱼类补充对浮游动物群落的影响[D];暨南大学;2011年
8 张贵刚;营养盐加富和罗非鱼对水库浮游动物群落影响的围隔实验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9 谷阳;白山水库及周围水体浮游生物分布的季节性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强;崇明东滩潮间带潮沟浮游动物群落生态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宏伟;阿海水电站环评报告遭遇专家质疑[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2 记者 王春;长江河口发现新物种——“类闭尾水虱”[N];科技日报;2009年
3 记者 冰菡;省农科院研制出新型配方鱼肥[N];湖北科技报;2007年
4 魏平;呈多样性的中国海洋各区域生态系统[N];农民日报;2004年
5 高春奇;鱼虾蟹藕混合种养[N];福建科技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赵永新;长江源头去看鱼[N];人民日报;2009年
7 王兆印 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河流治理要把握三大方向[N];中国水利报;2007年
8 冯海霞;绥滨种稻养鱼渐入佳境[N];黑龙江经济报;2009年
9 山西黄河鱼病研究所 屈新家;冬季鱼儿游边怎么办?[N];中国渔业报;2005年
10 ;神奇的深海生物[N];大众科技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