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脊神经后支松解术治疗椎管外源性腰痛的临床观察与机制探讨
【摘要】:目的:总结闭合穿针松解脊神经后内侧支,治疗腰椎小关节源性腰痛的诊治经验与临床疗效,同时探讨脊神经后支松解治疗椎管外源性腰痛的临床机制,为腰脊神经后支松解术在临床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将2011年10月至2013年3月在湖北省中医院治疗的腰痛患者,根据病例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及病例排除标准,选取100例,并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2例,对照组48例。治疗组在C形臂透视定位下,以腰椎穿刺针松解脊神经后内侧支;对照组采用活血强骨、消炎镇痛药物,并结合中医内治、中药外敷熏洗及腰背部功能锻炼。2周为一个疗程。采用日本腰痛评定新标准JOA评分计算改善率和治疗前后视觉疼痛评分系统,通过对两组患者采用视觉疼痛评分和统计分析改善率的方式,比较、观察和分析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经不同治疗后的临床疗效;通过复习解剖学知识及绘制图谱,阐述腰脊神经后内侧支松解术的关键原理、关键技巧及临床适用病症。
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疼痛缓解明显、临床疗效显著,且治疗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优27例,良16例,可5例,差4例,有效率92.3%;对照组优19例,良17例,可3例,差9例,有效率85.1%。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而两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腰脊神经后内侧支松解术治疗腰椎小关节源性腰痛近期疗效确切,同时治疗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治疗时间短、费用低、定位准确、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解剖学研究表明:腰脊神经后内侧支在其行程中骨纤维管位置较为固定,神经纤维支配小关节突连线以内的组织结构;后外侧支在出椎间孔点较为固定,支配小关节突连线以外的组织结构。腰脊神经后支松解术非解剖学意义上的神经松解,实质包括神经损毁与后期自我再生修复的两个方面,由于腰背部神经重叠交叉分布的特点,对腰背部感觉及功能无影响。目前临床用于腰椎小关节骨关节病疗效显著;通过解剖学研究及文献复习,作者认为腰脊神经后支松解术临床尚可用于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强直性脊柱炎、PKP手术及其术后缓解腰痛等治疗中。少数患者伴有下肢感觉或疼痛症状,经治疗后下肢症状明显改善的现象,亦可以通过同根神经反射现象来解释。
|
|
|
|
1 |
黄国志,米改荣,向群;经皮选择性射频热凝腰脊神经后支治疗腰痛(附8例报告)[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994年06期 |
2 |
姜长林;邹艳红;曲向林;孙德海;;水杨酸乙二醇透皮吸收贴剂外敷治疗腰脊神经后支疼痛90例[J];武警医学;2008年06期 |
3 |
姜长林;曲向林;邹艳红;;同息通合利多卡因在治疗腰脊神经后支疼痛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8年02期 |
4 |
钟菁,刘利辉,邹晓瑛;脊神经后支性腰痛的冷冻治疗[J];中国中医骨伤科;2000年01期 |
5 |
黄国志,邵振海,王伟中;射频热凝腰脊神经后支治疗腰痛的临床研究[J];中国康复;1997年01期 |
6 |
刘赫,柳学俭;厥阴腰痛针治举隅[J];北京中医;1995年04期 |
7 |
倪朝民;腰痛躯体模型和心理模型的比较分析[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1997年02期 |
8 |
詹德琦,李芳莉;眼针治疗腰痛102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0年04期 |
9 |
田原;孟祥报;张宁宇;;小针刀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100例[J];沈阳部队医药;2001年02期 |
10 |
于红,侯树勋,吴闻文,商卫林,张轶超,梁红英,孙菲,何丽华,王生;高原汽车驾驶员腰痛的病因与特征[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2年01期 |
11 |
万青;房性腰痛诊治有方[J];医药与保健;2002年12期 |
12 |
;医患信箱[J];健身科学;2006年07期 |
13 |
黄灿全;;以腰痛为首发症状的肺癌1例报告[J];临床军医杂志;2006年03期 |
14 |
蔡福才;;竹莶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54例[J];福建中医药;2006年05期 |
15 |
夏勇;李玉民;汪滔;袁义明;苑博;李治;许有银;;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6年11期 |
16 |
黄国志;梁东辉;樊涛;覃剑锋;;体外冲击波用于治疗腰脊神经后支损伤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年05期 |
17 |
李其信;;土鱉虫治愈腰痛[J];中医杂志;1965年10期 |
18 |
翁嘉颖,李光熙,彭贵成,毛淑华,曾令权;中医推拿治疗外伤性腰痛[J];重庆医学;1981年05期 |
19 |
曾昭荣;;腰椎骨赘与腰痛的关系(摘要)[J];贵州医药;1982年05期 |
20 |
訾举欣;;矿工腰椎骨赘与腰痛关系的探讨[J];贵州医药;1984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