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扶正抗艾方”治疗HIV/AIDS30例临床研究

刘建忠  
【摘要】: 研究目的 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所导致的以进行性CD4~+细胞数量减少与功能受损为特征的机体免疫缺陷并易继发多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的一系列综合征。该病潜伏期长,传播速度快,病情复杂,目前仍无法治愈,成为当今世界瞩目的难治性疾病之一。在全世界都在致力于攻克HIV/AIDS的同时,中国中医药也在不断地努力探索治疗HIV/AIDS的方法。由于传统医学在治疗疑难病症方面具有其整体辨证论治及扶正祛邪的独特优势,因此在我国将艾滋病防治作为科技发展重点的关键时期,研究及开发防治HIV/AIDS经济、有效的中药或复方,对于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本项目在前期大量的药学研究(包括药物提取、成型工艺、中试放大试验及质量标准研究)和毒理研究(急性毒性试验)基础之上,进行的临床观察试验。其研究目的在于:(1)通过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指标的变化评价本方安全性;(2)通过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实验室指标(CD4~+计数、CD4~+/CD8~+、病毒载量、趋化因子受体CCR5、CXCR4、趋化因子RANTES、SDF-1、MIP-1α、β)等变化评价本方的疗效;(3)通过观察治疗前后本方对趋化因子受体(CCR5、CXCR4)及配体(RANTES、SDF-1、MIP-1α、β)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 临床研究 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课题30例临床观察病例来源于蕲春、南漳县中医院和疾控中心控制的病例。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为45.1±10.63岁;平均体重为57.0±7.15千克;感染途径为:不明原因2例,输血感染11例,性接触5例,有偿供血12例;所有病例均否认有家族遗传性疾病;均无西药和草药用药史。 2诊断标准 2.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HIV/AIDS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2.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200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专家论证小组制定的《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临床技术方案(试行)》。 3病例纳入标准 3.1符合西医HIV/AIDS诊断标准,中医辨证标准; 3.2 CD4范围为100-500/mm~3; 3.3受试者年龄在18—65岁; 3.4自愿受试,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3.5未参与其他临床试验者; 3.6凡符合本病诊断及辨证标准,并排除以下“排除病例标准”中各项者,均可纳入试验病例。 4病例排除标准 4.1患有严重的心血管、呼吸、内分泌、肾、血液或精神系统疾病; 4.2年龄在18岁以下或65岁以上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4.3过敏体质,或对本药过敏者; 4.4有严重机会性感染者。 5症状体征分级量化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家组制定的相关标准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有关标准,制定临床症状、体征记分标准。 6治疗方法 6.1药品来源 试验药物:扶正抗艾颗粒,药物组成:黄芪、党参、甘草、姜黄等。湖北省中医院提供。 6.2服药方法 给药方案:扶正抗艾颗粒1袋/次,每天服3次,饭后服用。 6.3疗程 疗程为5个月。自2006年9月底——2007年2月底。 6.4合并用药 在研究过程中,对合并症及用药应统一掌握。 6.4.1所有病例在试验期间不得合并使用能影响本药疗效的中西药物。 6.4.2观察期间必须加服其它内服药或作其它治疗药,必须在观察表中作记录(包括药名、剂量、用法)。合并机会性感染者常规处理。合并肿瘤者终止治疗。 7观测指标及检测方法 7.1临床症状和体征:通过记分量化后比较; 7.2免疫功能指标(CD4计数,CD4/CD8比值):流式细胞检测技术; 7.3病毒载量:荧光定量RT-PCR; 7.4趋化因子受体(CCR5、CXCR4)表达:流式细胞检测技术; 趋化因子(RANTES、MIP-1α、β、SDF-1)表达:ELISA法; 7.5三大常规、心肺肝肾功能及药物不良反应:同地点常规检测方法。 8疗效评定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家组制定的相关标准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有关标准。 9安全性评价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版 10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全部统计均为双侧检验,显著性检验水平为P<0.05。 研究结果 1症状、体征的变化 1.1症状单独积分:患者疗后的乏力、纳呆、脱发、头痛、肌肉痛等症状的单独积分较疗前明显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 1.2总积分:疗后患者主要、次要症状和主要体征总积分、以及总症状(主要、次要症状)积分和总积分(主要、次要症状及主要体征)较疗前均明显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 1.3卡洛夫斯基积分:较疗前明显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 1.4中医证候疗效:从构成比分析,有效16例,占59.3%;稳定2例,占7.4%;无效9例,占33.3%。总有效率66.7%。 2免疫功能: 2.1 CD4计数、CD4/CD8比值:疗后患者CD4计数无明显升高,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比值较疗前略有下降趋势。但根据免疫功能(CD4绝对计数)疗效判定标准分析CD4变化的构成比,有效5例,占18.5%;稳定19例,占70.4%;无效3例,占11.1%,总有效率88.9%。 2.2淋巴细胞计数:疗后患者的淋巴细胞数较前明显增加,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病毒载量:疗后较疗前略有减少,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根据病毒载量判定标准统计其变化的构成比,有效12例,占44.4%;稳定9例,占33.3%;无效6例,占22.3%。总有效率77.7%。 4体重:患者体重在疗后与疗前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从体重变化趋势图显示,疗后体重变化呈上升趋势。 5趋化因子受体(CCR5、CXCR4):疗后两种受体的表达均较疗前明显减少,均有统计学意义(CCR5 P<0.05,CXCR4 P<0.01)。 6趋化因子(RANTES、MIP、SDF-1):疗后RANTES、MIP-1α、SDF-1的表达水平较疗前均下降,并有统计学意义(RANTES、SDF-1 P<0.01,MIP-1αP<0.05);MIP-1β的表达较疗前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 7安全性评价 7.1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治疗期间监测结果正常。 7.2肝、肾功能:AST第3个月较疗前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第5个月较疗前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其值均在正常范围内。 7.3三大常规:第3个月时WBC、Ly、Hb均较前有所升高(P<0.05),但都未超出正常范围。大、小便检查未见异常。 结论 1临床症状、体征:根据主要症状、体征单独积分、总积分、卡洛夫斯基积分等研究结果,提示“扶正抗艾方”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体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免疫功能:根据研究结果提示,本方能使大多数患者的CD4水平在治疗期间处于稳定状态,并使淋巴细胞明显增高,表明本方对患者的免疫功能(CD4计数)具有明显的稳定和保护作用。 3病毒载量:根据研究结果提示,本方对病毒的复制也有一定的抑制和稳定作用。 4体重:根据体重变化结果提示,本方对患者的整体状况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5趋化因子受体及其配体:根据治疗前后趋化因子受体CCR5、CXCR4的变化提示,本方能够明显抑制CCR5、CXCR4的表达,从而抑制了HIV的感染及其复制,体现出受体拮抗剂的作用。 趋化因子的研究结果表明,本方对其表达水平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6安全性评价:安全性指标的结果表明,本方在临床观察中无明显毒副作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耀伦;84例矽肺用枸橼酸钠治疗前后血矽和尿矽测定[J];新医学;1976年02期
2 马复兴,刘新华,贡大权,朱凤麟,陆文雄;病毒性肝炎治疗前后血清前白蛋白含量测定的临床意义[J];山东医药;1986年08期
3 储峰,严润民;81例病毒性肝炎HDL-C,LDL-C治疗前后检测的初步分析[J];新医学;1991年08期
4 钟凌,李桦,陈平,刘徽南;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前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眼的闪光视网膜电图变化[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05年04期
5 何勤;临床心得一则[J];新中医;1981年04期
6 魏淑敏;恶性淋巴瘤治疗前后淋巴细胞糖原含量的动态观察[J];北京医学;1983年02期
7 秦刘青;;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重度支气管哮喘22例的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07年07期
8 杨景震;Lrelius LE et al:胃肠道恶性神经内分泌肿瘤动脉栓塞的疗效[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90年06期
9 王培东;硝酸戊四醇酯治疗充血性心衰28例观察[J];新医学;1986年12期
10 谈煜俊,李红兵,魏跃钢,闵仲生,陈芝德;UBI疗法对银屑病的疗效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3年03期
11 刘志祥,苏立,王大奎,宋恒全,覃渝平;52例心力衰竭病人治疗前后心电图QTd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1999年S1期
12 周肆华;郑瑞莲;杨军;;牵引按摩手法治疗中青年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血流速分析[J];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2007年03期
13 吕桂芬,张平,赵秀英,周淑毅;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测定对小儿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价值[J];临床儿科杂志;1986年05期
14 王学德,沈忠娥,陈开地;65例格林—巴利氏综合征治疗前后甲襞微循环的观察[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992年05期
15 张秋燕,白玉兰,王海英,张新生,侯永生,赵景霞,宋希真;危重病儿治疗前后甲状腺激素的变化[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93年04期
16 刘瑞军,岳锡宏,王志勇,贾秀珍,王承军,杨立华;前列通瘀胶囊治疗男性免疫性不育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年09期
17 张永莲;;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40例临床观察[J];首都医药;2005年23期
18 柏新华;黄占华;甘芳;张成武;杨勇莉;王晓武;;高强度聚集超声治疗子宫肌瘤7例临床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2006年01期
19 尹冰;;金芪降糖片干预治疗IGT41例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7年02期
20 陶小英;吴国水;王伯胤;赵振华;王兴木;;半夏泻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机理探讨[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纲;唐臻臻;蒋童蒙;林旭强;梁联哨;黄杰婕;覃江龙;吴念宁;陈万;黄绍标;;HAART治疗前后肝、肾功能的相关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艾滋病、病毒性丙型肝炎暨全国热带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谢玲玎;高莹;郭晓蕙;;Graves病患者及Graves病合并桥本甲状腺炎患者治疗前后TPOAb及TgAb IgG亚型分布的异同[A];2008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系列研讨会暨中青年英文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3 黄小俊;王鲁文;龚作炯;;阿德福韦酯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IFN-γ和IL-18的影响[A];全国第2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1届传染病协作组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4 李晓惠;石琳;李媛媛;吴建新;金红芳;杜军保;;气体分子在川崎病治疗前后的变化及临床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0年
5 符梅;刘安齐;张捷;缪四海;;尖锐湿疣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测定[A];江苏省性学会第三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6 杨雷刚;杨云刚;杨秀明;;手法综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八次全国颈椎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李建高;樊必夫;管丽华;高美英;王翔谕;;Graves'病~(131)治疗前后血清TRAb、TGA和TPOA变化及临床意义[A];浙江省第十届核医学与放射医学防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8 傅金满;王庚歌;陈华忠;方浩;;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观察[A];第三届全国重型肝病及人工肝血液净化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9 巫贵成;钟庆;赵晓春;冯天芬;涂必英;刘兰英;;人工肝治疗37例重型肝炎的临床观察[A];第一届全国疑难重型肝病大会、第四届全国人工肝及血液净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袁少英;刘劲梅;张兆磊;陈慰填;覃湛;;传统针刺手法合电针治疗慢性附睾炎及治疗前后彩色多普勒声像图的对比分析[A];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建忠;“扶正抗艾方”治疗HIV/AIDS30例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7年
2 张坚恒;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3 孙永昌;激素抵抗型哮喘发生机制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6年
4 吴铁强;国产氟嗪酸治疗麻风的实验及临床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3年
5 刘静;扶正抗艾方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调节和CC、CXC类趋化因子的影响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7年
6 刘承勇;碘[~(131)Ⅰ]肿瘤细胞核人鼠嵌合单抗注射液治疗恶性脑胶质瘤Ⅱ期临床试验的研究报告[D];第一军医大学;2007年
7 陈振虎;经筋刺法对中风偏瘫肢体痉挛状态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8 张凯宇;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不同感染阶段及拉米呋啶治疗前后的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全长序列的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9 郝慧琴;抗TNF-α治疗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功能作用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7年
10 陈文曾;慢性荨麻疹从肝经论治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丽丽;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回顾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2 贾晓军;中药加微创手术对NONFH疼痛干预的初步临床研究报告[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3 赵绍杰;腹腔镜手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138例临床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4 李尝赐;加味补肺汤辅助治疗老年性肺炎的临床研究[D];福建中医学院;2009年
5 宋威;早中期渗出型老年黄斑变性患者生存质量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6 马骏;风湿Ⅰ号方合柳氮磺吡啶治疗80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7年
7 张丽;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与PWV的相关性临床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8 李少辉;益肝康治疗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评估[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9 刘英超;关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血小板以及凝血指标的相关研究钙卫蛋白对于炎症性肠病的临床意义[D];浙江大学;2007年
10 张国栋;大剂量胸腺肽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D];山东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艳 陈锐深 曹洋;喘可治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2 周颖;河南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取得阶段性成果[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3 樊丹;军医张克镇:用银针开启梦想之旅[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4 曙光医院 陈建中(副主任医师);高血压与红参[N];上海中医药报;2002年
5 游捷 施志明;中药确能提高肺癌患者生存质量[N];中国医药报;2006年
6 黄碧玉 龚顺波 林丽莉;针刺治疗女性迟发性痤疮效果好[N];中国医药报;2005年
7 王谨 黄发盛 丁春英;小剂量灯盏花素治疗胎儿生长受限[N];中国医药报;2006年
8 唐河县中医院 张清奇孟军礼 河南中医学院艾滋病研究所 郭会军;从脾论治艾滋病效果好[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9 刘燕玲;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疗效确切[N];健康报;2007年
10 张中桥;复方丹参滴丸可消退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