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药物洗脱支架择期植入前后中医证型演变规律的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冠心病药物洗脱支架择期植入前后中医证型的分布及演变规律;观察药物洗脱支架择期植入术对中医证型的影响;分析冠心病常见危险因素对药物洗脱支架择期植入前后证型分布及演变的影响。通过这些研究,揭示冠心病介入前后中医药防治的客观规律,为药物洗脱支架择期植入的冠心病的诊治方案提供科学的循证医学依据,丰富冠心病的中医理论内涵。
方法
1文献研究
系统回顾古今文献,了解冠心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其研究进展;总结中医药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为进一步研究中医药防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病理变化提供循证医学证据,并为临床决策提供指导。
2临床研究
选择药物洗脱支架择期植入的冠心病患者206例,参照1990年的中医辨证标准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前后的六个阶段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药物洗脱支架择期植入前后各阶段中医证侯的分布及演变规律;分析各证型的分布及演变与冠心病常见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结果
1文献研究
回顾古今研究冠心病的相关文献,发现对冠心病介入前后的辨证论治虽多,但认识尚不统一,冠心病现有的各种辨证方法和防治思路对冠心病的临床和科研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临床研究:
对206例药物洗脱支架择期植入的冠心病患者的中医证型按术前、术后24小时、术后一周、术后一月、术后三月、术后六月分别给与统计分析,发现冠心病在各阶段的证型均以本虚标实为基本特征。在标实证的分布中,术前以气滞证、血瘀证、痰浊证为主,术后24小时以血瘀证、痰浊证为主,术后一周至术后六月均以痰浊证为主。本虚证在各阶段均以气虚证为主。在气虚证中,各阶段均以心气虚证为主;在阴虚证中,心阴虚证与肾阴虚证的分布基本相同;在阳虚证中,主要以肾阳虚证的分布为主。
药物洗脱支架择期植入对气滞证、血瘀证有明显的效果(P0.05或P0.01),但自术后六月起,气滞证和血瘀证又明显增加(P0.01);阴虚证于术后一月时比术前明显减少(P0.05);而对痰浊证、寒凝证等标实证及气虚证、阳虚证等本虚证疗效不明显(P0.05),且气虚证自术后三月起有明显增加(P0.05或P0.01)。
主要危险因素中,合并血脂异常者的血瘀证、痰浊证分布明显增多(P0.05或P0.01)。介入治疗对其血瘀证、气滞证有明显效果,同时也加重正气的损伤;合并高血压的证型分布特点为:气滞证在术前、术后24小时、术后一周、术后三月均明显增多(P0.05或P0.01);血瘀证在术前、术后24小时、术后一周、术后一月、术后六月均明显增多(P0.05或P0.01);痰浊证除术后一月外,其余各阶段均明显增多(P0.05或P0.01);气虚证在术后24小时、术后一周、术后三月均明显增多(P0.05或P0.01);阴虚证在术前、术后一周、术后三月、术后六月均明显增多(P0.05或P0.01)。介入术对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气滞证、血瘀证有明显效果(P0.05或P0.01);合并糖尿病者的证型分布特点为:所有病理阶段痰浊证均明显增多(P0.05或P0.01),术后一周时,气滞证明显增多(P0.05),气虚证在术后24小时至术后三月均明显增多(P0.05),阴虚证在术后一月时明显增多(P0.05)。而介入治疗后血瘀证改善缓慢,术后一周与术前相比方明显减少,术后一月在术后24小时的基础上方有明显减少。
性别及年龄的高危人群的证型分布中,药物洗脱支架择期植入者的气虚、阴虚、阳虚等本虚证明显增多(P0.05或P0.01),气滞、血瘀等标实证也在不同阶段明显增多(P0.05或P0.01)。
结论
1对文献的研究提示,中医药对介入术前后冠心病的防治有明显的疗效。
2冠心病药物洗脱支架择期植入前后的证型分布均以本虚标实为基本特征,标实证中术前以气滞证、血瘀证、痰浊证为主,术后24小时以血瘀证、痰浊证为主,术后一周至术后六月均以痰浊证为主。各阶段本虚证均以气虚证为主。
药物洗脱支架择期植入治疗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冠心病本虚标实的病理基础,主要改善血瘀、气滞、阴虚等证,对痰浊、寒凝、气虚、阳虚等证没有明显效果,同时,介入治疗还会加重气虚证。
3常见危险因素对冠心病药物洗脱支架择期植入前后的证型分布及演变具有一定的影响,应根据不同的危险因素对冠心病介入前后的各阶段进行针对性的防治
|
|
|
|
1 |
张瑞岩,沈卫,杨震坤,张建盛,方跃华,胡健;冠状动脉内药物洗脱支架扩张不良造影和血管内超声随访[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4年S2期 |
2 |
李虎,贾国良,郭文怡,王海昌,秦涛,王小燕,赵惠强;紫杉醇慢速释放支架植入术后血小板功能的变化[J];中国医师杂志;2005年01期 |
3 |
李光,周颖玲,陈纪言;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一年后的疗效[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5年01期 |
4 |
肖文良,Jan Kovac;药物洗脱支架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临床荟萃;2005年08期 |
5 |
胡大清;苏唏;;药物洗脱支架在临床的应用[J];中国药师;2005年08期 |
6 |
黄兆铨;胡敏勇;陈申杰;许海宾;陈洁;;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无症状性晚期血栓形成2例[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8年04期 |
7 |
马长生,聂绍平;药物洗脱支架——现状与前景[J];中国医刊;2004年04期 |
8 |
李醒三,李浪;药物洗脱支架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最新进展与前景[J];广西医学;2004年12期 |
9 |
吴志勇,颜光烈,陈诗泉,浦晓东,关瑞锦,黄鼎三;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初步临床应用[J];临床荟萃;2005年03期 |
10 |
阳维德,郑萍;雷帕霉素洗脱支架预防冠状动脉再狭窄的研究进展[J];华夏医学;2004年05期 |
11 |
李虎,郭文怡,贾国良,王海昌,秦涛,李伟杰,刘兵,李飞,赵惠强;紫杉醇慢速释放支架对血管内皮再生及血小板激活的影响[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
12 |
靳令经,陈左权,韩洪杰;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椎动脉狭窄一例及文献复习[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4年S1期 |
13 |
庞明杰
,张宏,赵燕;药物洗脱支架直接置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5年05期 |
14 |
刘健,韩雅君,王伟民;药物洗脱支架的临床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2004年01期 |
15 |
赵慧强,郭文怡,王海昌,贾国良,秦涛,栾荣华,李伟杰,吕安林,李成祥,李虎,王晓燕;雷帕霉素洗脱支架临床应用分析[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04年04期 |
16 |
白洁;卢竞前;;药物支架置入后相关冠状动脉瘤的研究现状[J];实用医药杂志;2010年11期 |
17 |
黄璟;陆东风;吴昊;原萧;;雷公藤内酯醇洗脱支架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06年04期 |
18 |
陆敏;李广平;;药物洗脱支架在冠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现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7年05期 |
19 |
林纲毅;陆东风;杨镇军;吴婉如;;雷公藤内酯醇洗脱支架抑制小型猪冠脉再狭窄研究[J];血栓与止血学;2008年06期 |
20 |
杨斌;肖践明;;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左主干病变[J];医学综述;2009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