蕲艾提取液对肝纤维化大鼠细胞外基质及肝星状细胞的影响
【摘要】:
[研究背景]肝纤维化(HF)是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学基础,是形成肝硬化的必经病理阶段,其实质在于细胞外基质(ECM)的过度沉积。肝星状细胞(HSC)的激活增殖是引起肝纤维化形成的中心环节,阻抑激活的HSC活化、增殖及促进HSC凋亡是治疗肝纤维化的重要途径。TGFβ1-Smad信号转导途径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临床研究发现湖北省的道地药材—蕲艾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该药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本研究拟对蕲艾提取液对肝纤维化大鼠细胞外基质及肝星状细胞的影响进行探讨。
[目的]本实验以异种血清诱导的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为研究对象,观察道地中药材制剂蕲艾提取液对肝纤维化大鼠细胞外基质的影响;通过研究蕲艾提取液药物血清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增殖、凋亡及对TGFβ1-Smad信号转导途径的影响,从分子生物学水平阐明蕲艾提取液抗纤维化作用的机制。
[方法]
(一)蕲艾提取液对肝纤维化大鼠细胞外基质的影响: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高、中、小剂量蕲艾提取液治疗组,采用异种血清腹腔内注射构建肝纤维化大鼠模型,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大鼠肝组织纤维化程度;SABC型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肝组织Ⅰ、Ⅲ型胶原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 (TIMP-1)含量变化,并对免疫组化检测结果进行图像分析。
(二)蕲艾提取液对大鼠肝星状细胞的影响:
1.蕲艾提取液药物血清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传代培养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与蕲艾提取液药物血清(5%、10%、20%)共同培养24小时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Western-blot、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Cyclin D1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
2.蕲艾提取液药物血清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采用Annexin V/PI双染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HSC-T6凋亡及Western-blot、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抗凋亡基因Bc1-2 mRNA及蛋白的表达。
3.蕲艾提取液药物血清对大鼠肝星状细胞TGFβ1-Smad信号转导途径的影响:Elisa检测TGFβ1蛋白表达、Western-blot及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TGFβ1、Smad3、Smad4、Smad7蛋白及其mRNA表达。
[结果]
1.在细胞外基质方面:蕲艾提取液各治疗组与同期模型组相比,肝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肝纤维化模型组Ⅰ、Ⅲ型胶原及TIMP-1含量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蕲艾口服液各治疗组Ⅰ、Ⅲ型胶原及TIMP-1含量比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P0.01)。
2.在细胞增殖方面:不同浓度蕲艾提取液药物血清(5%、10%、20%)与空白对照组及生理盐水血清各组比较,均能显著抑制HSC-T6增殖(P0.01),其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关系。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蕲艾提取液药物血清组G0/G1期细胞显著增加(P0.05,P0.01),而S期细胞显著下降(P0,05,P0.01),但对于G2期无影响。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P0.01)。同时蕲艾提取液药物血清可明显抑制cyclin D1 mRNA及其蛋白表达(P0.01),而且随血清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呈现剂量依赖关系。
3.在细胞凋亡方面:蕲艾提取液药物血清组HSC-T6早期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及生理盐水血清组(P0.01),并且随着血清浓度的增加,HSC-T6早期细胞凋亡率逐渐增高,呈剂量依赖关系。同时蕲艾提取液药物血清组可下调抗凋亡基因Bcl-2 mRNA及蛋白表达(P0.05,P0.01),而且随血清浓度的增加,Bcl-2 mRNA及其蛋白表达降低,呈现剂量依赖关系。
4.在细胞TGFβ1-Smad信号转导通路方面:与空白对照组及生理盐水血清组相比,蕲艾提取液药物血清可显著抑制HSC TGFβ1、Smad3、Smad4蛋白及其mRNA表达(P0.05,P01.01),上调Smad7蛋白及其mRNA表达(P0.05,P0.01),而且随药物血清浓度的增高对HSC-T6 TGFβ1、Smad3、Smad4蛋白及其mRNA表达的抑制程度逐渐增强,而Smad7蛋白及其mRNA表达逐渐升高,呈现剂量依赖关系。
[结论]
1.蕲艾提取液能够下调Ⅰ、Ⅲ型胶原及TIMP-1mRNA表达,减少肝内胶原物质的过度沉积。
2.蕲艾提取液药物血清能够抑制HSC增殖,促进HSC的凋亡。
3.蕲艾提取液药物血清能够下调HSC TGFβ1、Smad3、Smad4蛋白及其mRNA表达,上调Smad7蛋白及其mRNA表达。
4.蕲艾提取液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HSC的增殖,促进HSC的凋亡,调控Smad相关蛋白及其mRNA表达,减少肝脏细胞外基质的沉积而实现的。
|
|
|
|
1 |
房红梅,姚希贤,姚金峰,王军民;拆方益肝康的两种药物血清对HSC活化增殖的影响[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5年16期 |
2 |
胡义扬;;中药复方抗肝纤维化的多途径药理作用及其物质基础[J];药品评价;2008年05期 |
3 |
Uvns-Moberg K
,郭恒怡;迷走神经等外周神经的提取液中发现胰岛素样多肽[J];基础医学与临床;1984年02期 |
4 |
胡修原,杜传书;蚕豆病病因发病机制探讨:Ⅷ——试管内蚕豆致溶血物质释放条件研究[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986年01期 |
5 |
刘淑珍;;苦参提取液对肝病中药煎剂防腐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1988年01期 |
6 |
黄运忠;张树球;李民;卢彩珍;;首乌提取液对小鼠血清HDL-C含量的影响[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1990年01期 |
7 |
杨炜;乔德水;;乙醇对胰岛素提取液pH值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1991年04期 |
8 |
于洁,王宝恩,丁濂;复方丹参提取液对实验性大鼠肝癌前病变的阻断作用[J];中华肝脏病杂志;1995年04期 |
9 |
罗南萍,孟建中,杨道理,武翠华,齐法莲,孔立新,刘文渊;血液透析前后血小板提取液中NPY与NT含量的变化[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1998年06期 |
10 |
李啸;益智仁对多刺裸腹蚤的生物学效应——一种延缓衰老药物的筛选实验[J];生物学杂志;2005年03期 |
11 |
郑燕林,王明芳,盛蓉,陈海燕,吕帆;水蛭提取液对凝血酶诱导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5年04期 |
12 |
葛芸英;胡兰;陈松;;尿斑的DNA检验1例[J];刑事技术;2007年03期 |
13 |
曾汉元;印彪;连琰;;蛇足石杉生物碱的提取与测定[J];怀化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7年03期 |
14 |
高慧娟;王晓琴;王春晖;焦扬;;黄花蒿不同溶剂提取液的抑菌作用研究[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8年03期 |
15 |
盛桂华;周泉城;;瓜蒌皂甙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
16 |
叶明;朱立;;辛格粒毛盘菌胞内多酚提取及其抗氧化性研究[J];食品科学;2008年08期 |
17 |
李志富;毛文奎;邵伟;丁静;任少红;;石榴皮乙醇提取物对临床分离菌株的抗菌作用及毒性试验研究[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9年02期 |
18 |
李旭洲;韩立炜;张岩峰;倪健;;葛根中葛根黄酮的水提取及大孔树脂纯化工艺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年09期 |
19 |
陈春亮;赵利容;符史良;卢仕严;张远高;;大花细辛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分析[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
20 |
段雅庆;莫耽;刘冰;潘思轶;;芦笋中黄酮和多糖的提取工艺[J];食品科学;2010年1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