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蒿汤对鸭肝组织病理学影响的实验研究
【摘要】:
目的
研究茵陈蒿汤在急性乙肝病毒感染的背景下对鸭肝脏病理的影响。
方法
60只2-3月龄健康成年武汉麻鸭(DHBV-DNA阴性)随机分为三组:茵陈蒿汤(30ml/kg),拉米夫定组(100mg/只),生理盐水对照组(30ml/kg)。60只麻鸭分别经翼下静脉注射10 ml DHBV感染血清,7天接种一次,共接种4次。造模后第10天开始灌胃给药,茵陈蒿汤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均每天两次给药,拉米夫定组每日给药一次,三组皆连续给药30天。各组分别在给药前,以及给药第15天,30天经鸭翅静脉取血5mL,离心(2500转/分)10min,分离血清于
20℃保存。在给药前,每只鸭行肝穿刺活检抽取少量肝组织放入10%的中性甲醛固定液中密封保存。最后一次采血后,将鸭断颈处死,立即腹部解剖,取肝左叶相同部位小块肝组织,即刻放入10%的中性甲醛固定液中密封保存。用半自动分析生化仪测各组鸭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血清胆红素(TBiL、DBiL)在造模前后的变化值。肝组织做病理切片,光镜下读片,用HAI系统评价比较各组肝脏病理组织情况。
结果
肝组织病理切片陈蒿汤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茵陈蒿汤组和拉米夫定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拉米夫定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功能结果用药第30天茵陈蒿汤组与空白对照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拉米夫定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茵陈蒿汤组与拉米夫定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茵陈蒿汤在急性肝损伤背景下具有明显的降酶退黄作用,单就降酶退黄疗效而言,略优于拉米夫定,其降酶退黄等护肝疗效慢,约需1个月才达到显著水平。茵陈蒿汤与拉米夫定均有护肝,减轻肝损伤的作用,只不过两者作用机制不同,前者是直接护肝,减轻肝损伤,后者是间接护肝,减轻肝损伤,两者合用或许有协同的作用,达到更好的疗效。
|
|
|
|
1 |
庞玉琴;茵陈蒿汤加减治疗母婴ABO血型不合性先兆流产40例[J];河南中医;1996年03期 |
2 |
丛川;复方茵陈蒿汤颗粒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10例(摘要)[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0年S1期 |
3 |
洪敏,董自波,孙小玉,李晓冬,朱荃;茵陈蒿汤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
4 |
李传芬;茵陈蒿汤加减治疗急性黄疸性肝炎共23例[J];泸州医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
5 |
陈名敏;茵陈蒿汤加味煎剂对150例传染性肝炎的疗效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年03期 |
6 |
李永清,聂耀;茵陈蒿汤加味治疗黄疸型肝炎[J];内蒙古中医药;1998年02期 |
7 |
董自波,朱荃;茵陈蒿汤醇提物保肝作用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2年02期 |
8 |
万宝美,刘淑君,尹燕明,刘秀英,谭永星;茵陈蒿汤加味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年01期 |
9 |
柴瑞霁;;试论茵陈的宣湿开郁作用[J];实用中医药杂志;1989年03期 |
10 |
贺荣莉;加用茵陈蒿汤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1998年01期 |
11 |
聂凤褆,聂磊,赵孟歧,董兰风;胆囊昼夜生物节律及茵陈蒿汤利胆作用相关性探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
12 |
许顺芳;茵陈蒿汤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体会[J];湖北中医杂志;1999年S1期 |
13 |
李卫红,李林;茵陈蒿汤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3年05期 |
14 |
李风;;加味茵陈蒿汤治疗黄疸型肝炎56例[J];黑龙江中医药;2008年04期 |
15 |
;茵陈蒿汤治疗传染性肝炎[J];上海中医药杂志;1958年11期 |
16 |
姜妙娜,贾玉杰,张文波,张丽,高船舟,曲淑贤;急性实验性胰腺炎时胰腺组织学的变化及茵陈蒿汤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1997年01期 |
17 |
洪敏,朱荃,孙小玉;茵陈蒿汤保肝作用的机理——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释放TNF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9年01期 |
18 |
熊雄,刘松青,张绪清;茵陈蒿汤和前列腺素E_1治疗慢性重度黄疸型乙型病毒性肝炎[J];中成药;2002年07期 |
19 |
郑功泽,程全周;加味茵陈蒿汤联合苦参碱治疗淤胆型肝炎60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4年03期 |
20 |
褚玉玲;茵陈蒿汤加减治疗母乳性黄疸54例[J];天津中医药;2004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