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茵陈蒿汤对鸭肝组织病理学影响的实验研究

景娟娟  
【摘要】: 目的 研究茵陈蒿汤在急性乙肝病毒感染的背景下对鸭肝脏病理的影响。 方法 60只2-3月龄健康成年武汉麻鸭(DHBV-DNA阴性)随机分为三组:茵陈蒿汤(30ml/kg),拉米夫定组(100mg/只),生理盐水对照组(30ml/kg)。60只麻鸭分别经翼下静脉注射10 ml DHBV感染血清,7天接种一次,共接种4次。造模后第10天开始灌胃给药,茵陈蒿汤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均每天两次给药,拉米夫定组每日给药一次,三组皆连续给药30天。各组分别在给药前,以及给药第15天,30天经鸭翅静脉取血5mL,离心(2500转/分)10min,分离血清于 20℃保存。在给药前,每只鸭行肝穿刺活检抽取少量肝组织放入10%的中性甲醛固定液中密封保存。最后一次采血后,将鸭断颈处死,立即腹部解剖,取肝左叶相同部位小块肝组织,即刻放入10%的中性甲醛固定液中密封保存。用半自动分析生化仪测各组鸭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血清胆红素(TBiL、DBiL)在造模前后的变化值。肝组织做病理切片,光镜下读片,用HAI系统评价比较各组肝脏病理组织情况。 结果 肝组织病理切片陈蒿汤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茵陈蒿汤组和拉米夫定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拉米夫定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功能结果用药第30天茵陈蒿汤组与空白对照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拉米夫定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茵陈蒿汤组与拉米夫定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茵陈蒿汤在急性肝损伤背景下具有明显的降酶退黄作用,单就降酶退黄疗效而言,略优于拉米夫定,其降酶退黄等护肝疗效慢,约需1个月才达到显著水平。茵陈蒿汤与拉米夫定均有护肝,减轻肝损伤的作用,只不过两者作用机制不同,前者是直接护肝,减轻肝损伤,后者是间接护肝,减轻肝损伤,两者合用或许有协同的作用,达到更好的疗效。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庞玉琴;茵陈蒿汤加减治疗母婴ABO血型不合性先兆流产40例[J];河南中医;1996年03期
2 丛川;复方茵陈蒿汤颗粒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10例(摘要)[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0年S1期
3 洪敏,董自波,孙小玉,李晓冬,朱荃;茵陈蒿汤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4 李传芬;茵陈蒿汤加减治疗急性黄疸性肝炎共23例[J];泸州医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5 陈名敏;茵陈蒿汤加味煎剂对150例传染性肝炎的疗效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年03期
6 李永清,聂耀;茵陈蒿汤加味治疗黄疸型肝炎[J];内蒙古中医药;1998年02期
7 董自波,朱荃;茵陈蒿汤醇提物保肝作用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2年02期
8 万宝美,刘淑君,尹燕明,刘秀英,谭永星;茵陈蒿汤加味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年01期
9 柴瑞霁;;试论茵陈的宣湿开郁作用[J];实用中医药杂志;1989年03期
10 贺荣莉;加用茵陈蒿汤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1998年01期
11 聂凤褆,聂磊,赵孟歧,董兰风;胆囊昼夜生物节律及茵陈蒿汤利胆作用相关性探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12 许顺芳;茵陈蒿汤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体会[J];湖北中医杂志;1999年S1期
13 李卫红,李林;茵陈蒿汤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3年05期
14 李风;;加味茵陈蒿汤治疗黄疸型肝炎56例[J];黑龙江中医药;2008年04期
15 ;茵陈蒿汤治疗传染性肝炎[J];上海中医药杂志;1958年11期
16 姜妙娜,贾玉杰,张文波,张丽,高船舟,曲淑贤;急性实验性胰腺炎时胰腺组织学的变化及茵陈蒿汤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1997年01期
17 洪敏,朱荃,孙小玉;茵陈蒿汤保肝作用的机理——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释放TNF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9年01期
18 熊雄,刘松青,张绪清;茵陈蒿汤和前列腺素E_1治疗慢性重度黄疸型乙型病毒性肝炎[J];中成药;2002年07期
19 郑功泽,程全周;加味茵陈蒿汤联合苦参碱治疗淤胆型肝炎60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4年03期
20 褚玉玲;茵陈蒿汤加减治疗母乳性黄疸54例[J];天津中医药;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成;孙明喻;闫晓风;韩琳;张艳;刘成海;刘平;;茵陈蒿汤(YCHD)通过抑制HSCs激活干预大鼠DMN诱导肝纤维化的研究[A];第二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消化疾病诊治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8年
2 刘韬;黄红兵;林子超;刘庆;朱伟;;运用计算机系统生物学方法预测茵陈蒿汤的分子靶标[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3 刘韬;黄红兵;林子超;刘庆;朱伟;;运用计算机系统生物学方法预测茵陈蒿汤的分子靶标[A];共铸医药学术新文明——2012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张国珍;肖苏凤;;复方茵陈蒿汤在乙型肝炎中运用[A];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研讨会、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新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8年
5 张虹亚;杜金龙;吴敏;刘涛峰;王建峰;孙洪波;;加减茵陈蒿汤治疗湿热蕴结型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A];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第七次学术年会、2010年重庆四川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全国中西医结合诊疗皮肤性病新进展新技术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6 刘清华;;茵陈蒿汤的临床应用[A];全国张仲景学术思想及医方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王洪波;蒋理靖;翟艳玲;;茵陈蒿汤重用大黄治疗重症肝炎62例体会[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四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2年
8 张达坤;佘世峰;邝卫红;朱慧婷;;茵陈蒿汤对肝内胆汁淤积湿热证大鼠BSEP表达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三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9 陈少东;徐维佳;范应;周海虹;李刚;;基于均匀设计的茵陈蒿汤抗脂肪肝脂质代谢异常的效应组分筛选[A];第二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10 丛川;;复方茵陈蒿汤颗粒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10例(摘要)[A];第九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马宏宇;茵陈蒿和桑叶的成分以及固相色谱法对茵陈蒿汤效应物质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9年
2 李永州;中医治疗肝癌方药的筛选评估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林艺雄;灯盏花素对原位肝移植大鼠供肝冷保存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4 潘洋;调肝颗粒剂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TNF-α和LP基因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张达坤;利胆退黄法对肝内胆汁淤积湿热证大鼠BSEP和NTCP的影响及相关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周伏喜;大黄素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干预作用及可能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7 艾正琳;黄芩苷、苦参碱、小檗碱对NASH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对L-FABP的影响与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8 熊振芳;蕲艾提取液对肝纤维化大鼠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景娟娟;茵陈蒿汤对鸭肝组织病理学影响的实验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闵春艳;茵陈蒿汤人肝细胞膜固相色谱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3 周小辉;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与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及肝组织病理学的关系[D];汕头大学;2002年
4 王奇;茵陈蒿汤对鸭乙型肝炎病毒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徐巾茹;复方黄柏液联合茵陈蒿汤加减治疗痤疮临床观察及机理初探[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年
6 刘太华;茵陈蒿汤抗肝炎药效物质及其注射剂的研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3年
7 王倩;茵陈药材质量标准建立及茵陈蒿汤药物动力学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2年
8 王景琦;茵陈蒿汤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湿热蕴结证)的临床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09年
9 江正宪;茵陈蒿汤加味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湿热瘀阻型)的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10 伍晋;茵陈蒿汤加减内服配合杵针刺激足底反射区疗法治疗女性胃肠湿热型面部寻常性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少东 周海虹 李雪梅 林锦培 范应 徐维佳;揭开茵陈蒿汤抗脂肪肝的秘密[N];中国医药报;2011年
2 广东省五华县双华镇福全管理区卫生站 陈彬宜;茵陈蒿汤加减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3 北京中医医院消化中心副主任医师 唐博祥;茵陈蒿汤加减治急性肝炎[N];保健时报;2007年
4 韩晋;方药配伍对茵陈蒿汤中绿原酸溶出率有影响[N];中国医药报;2005年
5 白河;茵栀益肝颗粒[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6 蔡敬民;经方新用治顽疾[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7 孟琳升;《金匮要略》黄疸证治法则[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8 徐红;枕神经痛治验[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9 施永连;“湿热”是怎么一回事?[N];大众卫生报;2004年
10 黄金阳;刘淮;中西医结合治疗ICP疗效分析[N];中国医药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