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年来湖北省粮食生产变化及其影响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既为粮食生产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又使粮食生产面临严重的危机,粮食生产和供需的形势变得更加复杂。湖北省作为国家的农业大省和产粮大省,其粮食生产对促进区域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湖北省粮食生产的变化比较明显,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需要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来说明湖北省粮食生产变化的状况、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以便指导今后的粮食生产。
本文以1978~2008年湖北省粮食生产的相关数据资料为依据,采用农户调查、统计分析、回归分析和GIS分析等研究方法,以定量分析和定性描述相结合,结合最新的社会经济状况,详细介绍了湖北省粮食生产资源基础的变化情况,全面分析了近30年来湖北省粮食生产的时空变化特点、结构变化特点和生产方式变化状况,深入分析了湖北省粮食生产变化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近30年来,湖北省粮食生产的资源基础条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耕地资源和农业劳动力数量减少明显,质量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恶化;农业科技力量不断加强,农机拥有量和使用量不断上升,但还有待强化;农业灌溉条件有所改善,但农业耗水量很大,水资源浪费比较严重。
2、近30年来,湖北省粮食生产的时序变化十分明显,粮食总产量呈现比较明显的四个变化阶段,粮食人均占有量的变化趋势与粮食总产量的变化趋于一致。湖北省粮食生产的区域差异比较明显,不同地区粮食产量的差异很大。近30年来,湖北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出现了下降,并且不同品种粮食作物的产量变化对全省粮食总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湖北省粮食生产的方式也发生了明显改变,粮食生产的机械化作业水平有所提高。
3、湖北省粮食生产的变化十分明显,变化原因从根源上而言,主要是受城市化进程、国家政策、科技进步和自然灾害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但随着社会经济状况的复杂性增加,这些影响因素和粮食产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正在逐渐减弱。
4、湖北省粮食生产的变化,对本省的农民收人、经济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都有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的从业选择更加多样,农业收入特别是种粮收入不再是农民唯一和主要的收入来源,粮食产量的提高和农民收入的增加逐级脱离对应关系,粮食生产的变化对湖北省社会经济的发展没有明显的负面影响,但其对经济的直接贡献和拉动作用也在渐渐减弱。粮食产量的减少使得湖北省对国家粮食安全的贡献率不断下降。湖北省作为重要的农业大省和粮食生产基地,其稳定国家农业生产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作用并未得到全面有效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