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水位变化下洱海湖滨带挺水植物的生长及分布

贾永见  
【摘要】:洱海是云南省第二大高原淡水湖泊,正处于由中营养型向富营养型转变的关键时期。虽然洱海湖滨带已完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58km湖滨带生态修复,但此次湖滨带修复后的挺水植物的修复,导致修复后群落优势种单一,物种多样性低和结构不稳定等一系列问题。调整洱海湖滨带群落结构和完善洱海湖滨带群落格局是实现洱海湖泊健康和稳定的重要途径。本实验分别于2010年3月,6月,9月,12月调查了洱海西岸湖滨带1965.15m,1964.85m,1964.55m,1964.25m,1963.95m,1963.65m6个高程上水位变化对挺水植物生物量,密度,植株叶片数,植株高度等指标的影响,以期获得洱海湖滨带适合挺水植物生长的最佳高程,同时找出不同类型湖滨带挺水植物生长所能达到的最大水深,为洱海及其他湖泊湖滨带挺水植物多样性调整及修复提供科学依据,结论如下: (1)湖湾型湖滨带,河口滩地型湖滨带,高埂非湖湾型湖滨带茭草3月份能够分布到的最低高程是1963.95m,此时,此高程对应的水深为120cm;最适宜茭草出苗生长的高程是1964.85m,此时,此高程对应的水深为30cm;6月份后,茭草的能够分布到的最低高程为1963.65m。最适宜茭草出苗生长的高程是1964.55m,随着水位的变化,9月份与12月份,与6月份相比茭草分布及最适宜生长的高程相同。 (2)无埂非湖湾型湖滨带与低埂非湖湾型湖滨带茭草分布到的最底高程分别为1964.25m与1963.95m,此时,此高程对应的水深为90cm与120cm,最适宜茭草出苗生长的高程是1964.85m,此高程对应的水深为30cm。到6月份后,无埂非湖湾型湖滨带与低埂非湖湾型湖滨带茭草分布到的最低高程与3月份相比无变化,最适宜茭草出苗生长的高程变为1964.55m。 (3)风浪抑制茭草的生长及分布,影响洱海湖滨带茭草生长且压缩茭草生长分布高程,使无埂非湖湾型湖滨带茭草能够出苗生长的高程从1965.65m降低到1964.25m,降低了60cm,且降低无埂非湖湾湖滨带高程1964.25m茭草植株生长的高度。 (4)芦苇分布的最低高程1964.15m,菖蒲与香蒲分布的最低高程均为1963.95m。 (5)不同高程的水深影响湖滨带茭草的出苗生长的密度,生物量及单植株的叶片数,随着高程的降低,茭草的密度及生物量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使得各种类型湖滨带茭草最适宜其出苗及生长的高程在3月和6月分别是1964.85m及1964.55m;最适宜茭草生长繁殖的水深是30cm;6月份后,虽然水位上升,但是茭草生长繁殖的最佳高程仍是1964.55m。 (6)香蒲,芦苇及菖蒲的植株密度,生物量,叶片宽度随着高程的降低(水深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一年的周期调查中,最适应香蒲的生长的高程1964.55m,最适应芦苇的的高程1964.95m,最适宜菖蒲生长的高程1964.25m。 (7)现场模拟试验表明:无浪区植株的茎的增长量,分蘖株的数量还有分蘖株茎的增长量均大于有浪区的;湖滨带植株的生长及适应受到风浪的强烈影响,与调查诗眼互为证明。在进行洱海湖滨带挺水植物的多样性恢复中,要考虑到湖泊现实的风浪情况,选择抗风浪的挺水植物恢复或者进行消浪措施,更有利于湖滨带挺水植物的多样性恢复。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叶碧碧;曹德菊;储昭升;庞燕;李浩;肖蓬蓬;;洱海湖滨带挺水植物残体腐解特征及其环境效应初探[J];环境科学研究;2011年12期
2 李卫东;刘云根;田昆;梁启斌;刘惠芳;;滇西北高原剑湖茭草湿地湖滨带对农业面源N·P污染净化效果研究(英文)[J];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0年07期
3 李卫东;刘云根;田昆;梁启斌;刘惠芳;;滇西北高原剑湖茭草湿地湖滨带对农业面源N·P污染净化效果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2期
4 李卫东;刘云根;田昆;梁启斌;刘惠芳;;滇西北高原剑湖茭草湿地湖滨带对入湖泥沙截留效果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1期
5 岳海涛;田昆;张昆;黄余春;罗丽;;云南高原湖滨带3种挺水植物对水体N的净化能力及响应[J];生态科学;2012年02期
6 詹乃才;刘云根;王妍;梁启斌;侯磊;王书锦;张慧娟;;普者黑岩溶湖滨湿地沉积物与茭草全磷相关性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7年02期
7 庞燕;叶碧碧;储昭升;金相灿;曹德菊;;洱海湖滨带茭草收割管理关键参数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1年06期
8 李玉刚;张敬文;王本翠;;菰茭草替代青贮玉米秸饲养肉牛试验[J];山东农业科学;2011年12期
9 张敬武;张保彦;张敬文;;菰茭草与芦苇饲养草鱼对比试验[J];山东农业科学;2012年01期
10 陈续臻;张敬文;李玉刚;;菰茭草的快速扩繁方法[J];农业科技通讯;2012年02期
11 陈书琴;叶碧碧;孙锐林;张渝;胡社荣;;3种挺水植物降解洱海不同底泥中总氮研究[J];环境与生活;2014年06期
12 张继恒;东太湖茭草资源生态评价及利用对策[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92年04期
13 张继恒;东太湖茭草资源生态评价及利用对策[J];农村生态环境;1993年03期
14 张继恒;;东太湖茭草资源的开发利用[J];资源开发与保护;1992年03期
15 贾永见;储昭升;叶碧碧;尹延震;吴爱平;程凯;;洱海湖滨带不同基底高程下菰出苗及生长特征[J];环境科学研究;2014年01期
16 ;茭草的栽培方法[J];畜牧与兽医;1959年06期
17 耿承芝;;为配合生物教学应建立必要的园地[J];生物学通报;1987年04期
18 周杨;姚岳良;施丽珍;陈建霞;章明奎;;茭草淹水还田对土水界面磷素迁移与转变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18年01期
19 王正超;文建平;;挺水植物在生态园林中的应用[J];林业实用技术;2005年11期
20 林栋;秦志远;童晓冲;李贺;;静止轨道卫星的对地观测高程修正方法[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垒;王可;于磊;顾华;;水位变化对挺水植物恢复生长的影响研究[A];北京水问题研究与实践(2013年)[C];2013年
2 张赤军;;珠蜂高程测定中的几个问题及思考[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林秀芝;侯素珍;李婷;楚卫斌;;2009年利用并优化桃汛洪水冲刷潼关高程原型试验效果分析[A];水文泥沙研究新进展——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4 林秀芝;荆新爱;田勇;王平;;桃汛期影响潼关高程升降的相关因素分析[A];水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九届中国水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李春华;叶春;;湖滨带调查与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A];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7年
6 王超;郝宇驰;陈海英;张晴波;;洱海东区陡岸湖滨带生境问题的诊断[A];中国水利学会2013学术年会论文集——S5河口治理与保护[C];2013年
7 张建丰;王磊磊;;影响潼关高程的主要因素分析[A];水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影响及作用——全国第三届水问题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李厚朴;边少锋;;顾及高程时计算大地距离的实用方法[A];第二十一届海洋测绘综合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何初露;;区域高密度、高精度要求下的高程采集[A];第十三届华东六省一市测绘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陈桥;沈丽娟;徐东炯;叶春;李春华;张咏;汤云;陆茸;;太湖湖滨带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指示种筛选[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四章)[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卫延波;X波段导航雷达图像反演海面高程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永见;水位变化下洱海湖滨带挺水植物的生长及分布[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叶碧碧;洱海湖滨带挺水植物对湖体水环境影响及收割参数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1年
3 袁桂香;水位梯度下挺水植物生存策略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4 赖政钢;三种块茎类挺水植物净水机制及淀粉资源化利用可行性分析[D];温州大学;2017年
5 冯姿霖;济南典型挺水植物空间限定比较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8年
6 于磊;3种挺水植物在不同曝气深度下的生长状况以及对水体中氮、磷去除效果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
7 林志军;三种挺水植物腐烂分解及其污染物释放规律的研究[D];江苏大学;2017年
8 衣十妹;北方常见挺水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效果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9 李冰清;干旱区盐碱湖湖滨带湿地及其毗邻区域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8年
10 韩庆泽;南四湖湖滨带植被过滤带的生态效应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小明通讯员 彭业华;三峡汛后蓄水至156米高程[N];湖北日报;2007年
2 南京师范大学 陈娟;挺水植物:湿地生态好帮手[N];中国水利报;2006年
3 宁津生 陈军 晁定波;珠峰高程的测定[N];中国测绘报;2001年
4 记者 姚二曼 实习生 侯逸君;预计潼关高程下降约0.10米[N];渭南日报;2009年
5 记者 欧阳新华;2009年冲刷降低潼关高程试验成功结束[N];黄河报;2009年
6 记者 彭绪鼎 张再厚;黄委致力持续降低潼关高程[N];黄河报;2008年
7 记者 王红育 通讯员 刘岚;黄委利用桃汛洪水降低潼关高程试验成功[N];中国水利报;2006年
8 记者 党涤寰;冲刷降低潼关高程试验成功[N];经济日报;2006年
9 由文光 王海涛 通讯员  杜鹏;黄河桃汛冲刷降低潼关高程0.2米[N];陕西日报;2006年
10 记者 王红育;桃汛洪水冲刷降低 潼关高程试验再获成功[N];中国水利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