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元素对中国近代学前教育的影响
【摘要】:中国学前教育近代化始于19世纪末,下迄1949年。其整个过程与来自西方的强烈影响有极大关系。本文以西方元素为切入点,从近代中国学前教育思想层面、制度层面,以及器物(包括实践)三大层面的变化发展为主轴,探讨西方元素对中国近代学前教育发展的具体影响,及其与中国学前教育近代化的内在逻辑。本文包括七个部分,即绪论、正文(共五章)、结语。各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
绪论部分主要对有关名词概念作了界定分析;陈述了选题缘由、研究价值和本文的创新之处;分析了选题研究现状,阐明了研究的基本框架与研究方法;此外还对论文涉及的文献、史料作了归纳、分析。
第一章作为论文的背景和铺垫,探讨中国及西方学前教育发展的历史遗产。包括中国古代的重要幼儿教育观念、家庭类型、学前教育实施概况;以及西方古代的重要教育观念,近代社会化学前教育机构产生的条件及过程,近代重要学前教育思潮的由来及特点。
第二章主要阐述在欧风美雨来袭下,中国学前教育思想的变化。本章侧重以西方元素中的“儿童本位”教育观(兼顾其他思想)——融入到中国学前教育思想里,所呈现出接触——学习——本土化的轨迹作为线索,来勾画中国学前教育思想不断向前的近代化之路。本章通过分析晚清一批“知西来之大势,识外国之文明”的有识之士提出的重视幼学等观点,以及在“中体西用”指导下,搭建的学前教育制度构想;对“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成人本位”,忽视儿童教育观的批判,对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等“儿童本位”学前教育思想的宣扬;新文化运动中后期以“人”为本,符合国情幼稚教育理论的提出,来阐明西方元素在中国学前教育思想层面的影响逐步深入,逐渐本土化的过程。
第三章主要论述了中国学前教育制度从创建到逐步成熟的历程。本章通过对清末蒙养院制度、民初蒙养园制度、民国幼稚园制度的制定过程及其内容的介绍,以及有关制度与日本和欧美国家学前教育制度的比较,揭示了西方元素在中国学前教育制度近代化所扮演的助推器角色,同时也说明为创建一个较为完善并适应本土的制度,国人不可拘泥于照搬外国经验,因地制宜的努力不可缺少。
第四、五章主要从器物、实践层面来剖析受西方元素影响中国学前教育的变化。其中第四章从幼稚园的类型、性质及办理、管理等角度进行论述。主要通过论述清末官、私立蒙养院、民国公、私立学前教育机构以及教会幼教机构的办理和管理变化,并选取案例介绍,来揭示中国学前教育机构与教会幼稚园、日式幼稚园、西式幼稚园千丝万缕的联系,且进一步分析西方元素在中国学前教育机构近代化进程里所发挥的作用。
第五章主要探讨幼稚园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问题。在教学上,探讨了从中国传统家庭到清末蒙养院,再到民国幼稚园的学前教育(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变化,分析教会式教学以及西洋式教学对中国学前教育机构教学的影响。四、两五章还分别介绍了中国教育家的本土化努力及成果。
结语部分主要是对中国近代学前教育发展问题的思考。作者肯定了西方元素在中国学前教育近代化中的积极作用,提出外来影响是推动本土学前教育变革的重要动力,思想观念的转变是近代中国学前教育重要改革的先导等观点。结语还进一步提出:本土化是中外教育交流中不变的主题,中西融合演化,推陈出新才是中国学前教育近代化的关键。
|
|
|
|
1 |
刘少雪;;中国教育近代化改革的历史延误[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
2 |
张彬;;浙江教育近代化刍议[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
3 |
刘正伟;;论江苏教育近代化[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
4 |
潘懋元;;《西学东渐与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序[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
5 |
陈杏年;;试论孙中山的教育近代化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
6 |
崔运武;;论辛亥革命与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历史进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0)——中华民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
7 |
谢长法;;清末学制近代化的历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
8 |
黄福涛;;外国高等教育史话(三) 欧洲高等教育近代化[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8)——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
9 |
朱宗顺;;中国近代学前教育体制的现代化历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5)——中国基础教育史研究(含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特殊教育、工读教育等)[C];2009年 |
10 |
赵丽华;;上海蒙学公会与《蒙学报》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