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冰心儿童文学创作的异质性现象
【摘要】:上个世纪初,中国文坛上宣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儿童热”,各种与之相关的儿童文学理论与创作也随之而起。在此期间,冰心创作了大量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在儿童文学这座百花园中显得异常耀眼,进而成为一位影响深远的儿童文学作家。一直以来,学界对冰心儿童文学的研究都非常热衷,而且是各执己见、褒贬不一。
如果将冰心还原于二十世纪初那个中西文化大碰撞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下,我们会发现,在当时众声喧哗的文化语境中,她应该是一个独特而宝贵的声音。
我们不能把冰心的儿童文学文本或文学观念只看成一种话语,而要把它看成一个多种话语、不同声音相互交织而形成的场所,而且这些话语声音的关系和地位在不同时期、不同文本当中都是有不同体现的。我们所认识的冰心也应该是以这些声音为基调所发出自己声音的复调。在对她的认识和研究之中,我们要充分注意到这种复杂性和异质性,而不能被其中的一种声音所遮蔽。
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打破现有的一些占据话语霸权地位的甚至僵化的“结构”,打破这种形而上学式的研究模式,给文学文本一个开放的空间,对冰心儿童文学创作的异质性现象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足够的重视。而本文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通过对冰心儿童文学创作的性质、思想和观念的论述,将这些异质性的成分重新纳入冰心的儿童文学观和创作观的范畴之中。
为了更加详细地论证冰心儿童文学创作中存在的这种异质性现象,本文正文部分主要从以下三个章节展开。
第一章主要从冰心现代话语的启蒙姿态、语言风格和女性意识下的“新贤妻良母主义”来论述冰心儿童文学所体现出来的“新文学的古典气质”,亦即其现代性与古典性的矛盾张力与交叉融合。
第二章主要论述冰心儿童文学中包含的“儿童本位”思想和“非儿童本位”观念。儿童文学的审美性与教育性是并行不悖的,如何处理二者的关系尤为重要,如果过分强调其中一方都会有失偏颇。而冰心的儿童文学展现着儿童性与教育性的双重光芒。
第三章主要以时间线索来梳理冰心儿童文学创作中“爱的哲学”的书写与演变,意在说明由于时空的限制和心境的变化,冰心在不同时期创作儿童文学的思想观念有一定的变化甚至是矛盾之处,并在此基础之上简单阐述其思想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