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群体“宅”现象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宅”在家里。而在这些人群中,“80后”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群体。他们足不出户,拒绝与外界沟通,“宅”在家里的很大一部分时间都是专注于自己的喜好。如今,80后过度“宅家”的弊端已经有所显现。有的不知道如何与人交际,有的在婚恋道路上屡次受挫,有的因为不知道如何表达,在事业上毫无建树。如何有效的利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去帮助那些对于融入现实社会有难度的80后“宅人”,这个问题会在网络日益发达的今天渐渐凸显。因此,关于80后“宅人”群体的问题与社会工作介入研究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和访谈研究两种研究方法,在“宅”对80后这个群体的影响和应对改善的方式上有以下这几点发现和启示。
第一,对80后“宅”形成的原因,本文从自身、环境和科技这三个维度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以下几点影响因素:心理自闭、心理压力、心理矛盾、家庭环境、学习环境、网络发展、通讯方式多样化。
第二,在“宅”对80后的影响方面,从积极和消极两面进行了辩证的探讨分析,着重强调消极影响,从知识获取、社会化、心理、生理这四个方面来进行陈述。
第三,提出应对“宅”现象的一种思路:社会工作介入。用这种尝试,来帮助80后“宅”群体出“宅”,以利其顺利地融入外界社会。论文对社会工作介入宅现象的必要性和趋势性进行了分析,然后利用相关案例,对社会工作介入“宅”现象的可行性进行论证。选择的方法为个案工作和社区工作,在介入中也引入了社会工作的四种模式,分别为任务中心模式、叙事治疗模式、地区发展模式和社会计划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