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师范生职业道德素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在我国,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优质教育资源向发达地区聚集,而条件较为落后的中西部地区教师流动快,优秀教育人才缺乏,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状况严重影响了整体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在此背景下,国务院于2007年决定对教育部直属的六所师范院校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此举意在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增强教师的职业忠诚、培养优秀的教师和教育家、引导优质教育资源向中西部配置、完善我国的基础教育,实现教育公平。然而,这一政策能否取得良效,取决于免费师范生是否认可该举措,是否有高度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热情,与其职业道德素养状况息息相关。
本文采取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免费师范生在职业道德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原因、对策进行了分析研究,全文共包括四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探讨免费师范生职业道德素养的内涵及重要性,本文认为,免费师范生的职业道德素养是其在社会实践和自我改造过程中形成的教师职业道德品质和达到的教师职业道德境界。其职业道德素养状况对实现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初衷,促进教育公平、加强基础教育以及免费师范生身心和谐、职业发展具有突出的意义。
第二部分,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式,对免费师范生职业道德素养现状进行研究,发现其有如下积极表现:大多数免费师范生认同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对教师职业有较高的认同感;大多数表示会踏实从事基层教育工作。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包括:部分免费师范生职业动机存在功利化倾向;部分免费师范生职业信念不够坚定;部分免费师范生学习动力不足;部分免费师范生职业技能欠缺。
第三部分,从政策、学校德育、中小学教师地位、社会环境、免费师范生自身角度探讨免费师范生职业道德素养存在问题的原因,包括政策本身不够成熟;学校德育难以满足学生需求;中小学教师社会经济地位低;社会功利价值取向的误导;部分免费师范生缺乏成熟的职业价值观。
第四部分,针对问题和原因,提出如下解决对策:健全免费师范生政策,体现人文关怀;关注免费师范生主体需求,创新学校职业道德教育;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师待遇,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大众传媒发挥积极作用,引导学生树立奉献意识;免费师范生要提高修养,树立奉献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