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我国县域农村公共服务协同供给研究

赵曼丽  
【摘要】:改善农村公共服务是中国新的发展战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部分。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对“三农”投入力度的加大,农村公共服务的整体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是,公共需求快速增长与公共服务供给匮乏仍然是突出矛盾,这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形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单一,政府、市场、第三部门三大供给主体间不能形成合力,从而导致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缺失,效率不高。为了实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蓝图,解决农村公共服务中的“生产性贫困”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本研究以多中心治理理论为理论基础,以共生理论为分析框架,沿着“文献分析——理论研究——模型与案例分析——实证与调查研究——政策建议”的技术线路,构建“共生关系判定——共生度分析——共生模式分析——共生界面分析——共生关系进化原理指导”的分析框架;以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为“道”,以分析问题的逻辑思路为“器”,从现实和理论两个层面推进,对我国县域农村公共服务协同供给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深入探讨,在健全和完善县域农村公共服务协同供给的制度体系方面提出了具有一定创新性的思路和富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全文涵括八个部分,即一绪论、六章、一尾论。 绪论简要阐述了研究的缘起及意义,厘定和缕析了相关重要概念,对国内外研究状况进行了检视和评价等。 第一章至第六章为本文的核心部分。在形式上,第一章从“总”的意义上阐述研究的理论基础,构建研究框架;第二章至第六章分别解决“县域农村公共服务为什么要实行协同供给”,“县域农村公共服务协同供给中的问题是什么”和“如何推进县域农村公共服务协同供给”三个基本问题。 第一章构建了研究县域农村公共服务协同供给的理论架构。首先,界定县域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主体,描述农村公共服务多元供给的样态;其次,阐述多中心治理理论和共生理论,构建“共生关系判定——共生度分析——共生模式分析——共生界面分析——共生关系进化原理指导”的分析框架。第二章判定了县域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主体间的共生关系。首先,确定县域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中共生三要素的存在;其次,对县域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共生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进行析证。对共生关系的判定是运用共生理论分析框架的前提。第三章探寻了县域农村公共服务协同供给的成因。首先,从现实角度描述了县域农村公共服务单一供给存在的困境;其次,从实证角度运用非均衡模型论证了多主体供给更能满足公共服务需求;第三,从供给主体自身出发运用优势互补原则和“目标——利益”象限分析了协同供给的优势和基础。第四章分析了县域农村公共服务协同供给方式存在的问题。首先,通过案例描述了县域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共生组织模式和共生行为模式;其次,根据案例分析总结了县域农村公共服务协同供给存在组织模式单一、行为模式落后和政府干预较多三方面的问题。第五章审视了县域农村公共服务协同供给的制度体系。在描述协同供给的法制、机制和体制的基础上,分析其对协同供给在环境、效率、动力等方面的影响,总结出县域农村公共服务协同供给存在理念不先进、法制不完善、机制效率不高、体制不科学四方面的不足。第六章提出了县域农村公共服务协同供给的发展策略。以共生关系进化原理为指导,提出了健全和完善准入制度、竞争机制、决策机制、财政体制、激励约束机制、监督机制六个方面的对策建议。 尾论部分总结了本项研究的主要结论、局限性以及未来展望。 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生命力。本文的可能创新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尝试性地构建了共生理论的分析框架。共生理论起源于生物学,随后虽广泛应用于社会领域,但其概念界定和方法运用庞杂,更多是“拿来主义”式的截取式使用,未形成严整的分析框架。本文缕析了共生理论的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尝试性构建了共生关系的整体性分析框架。此为本研究的创新意图之一;第二,将共生理论运用于公共服务供给研究。共生理论虽在社会领域广泛应用,但在公共服务领域运用寥寥,将共生理论尝试运用于公共服务供给问题的研究。此为本研究的创新意图之二;第三,“多中心——共生”双维度递进式的研究视角。本文以多中心治理为研究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用共生理论分析框架进行问题分析和对策探寻,为县域农村公共服务多中心供给基础上的有效协同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方法支撑。此为本研究的创新意图之三。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9条
1 刘满平;;当前我国县域农村发展的成绩、问题及建议——对湖南西南部一个县域农村的春节观察与思考[J];中国发展观察;2019年Z1期
2 李新宁;;河南县域农村连锁超市发展路径优化研究[J];市场论坛;2018年06期
3 李艳锋;王娅;;西部县域农村金融改革纵深发展中存在问题及政策建议[J];商;2015年36期
4 杨建军;;县域农村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7年01期
5 李芳;;县域农村集市与商品演变简析——以甘肃省陇南市文县为例[J];长江丛刊;2017年22期
6 卢志国;;关于县域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分析[J];统计与管理;2014年01期
7 李国政;;关于我国县域农村经济建设历史实践与现实思考[J];老区建设;2014年02期
8 刘凌峰,郭良发;发展县域农村经济的思考[J];湖南农业科学;2003年06期
9 刘奥;;县域农村金融扶贫问题及应对[J];当代县域经济;2019年08期
10 闫勋才;;吉林省县域农村电商发展及对策[J];行政与法;2016年06期
11 徐建华;李华君;;发达地区县域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几个基本问题[J];北方经济;2008年07期
12 黄立新;;发达地区县域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评价体系及决策支持研究[J];小城镇建设;2007年12期
13 任剑波;广西县域农村工业化发展战略[J];改革与战略;2005年09期
14 向秋芳;金融支持西部县域农村经济发展:恩施个案研究[J];武汉金融;2003年05期
15 向秋芳,陈彦;金融支持西部县域农村经济发展:湖北恩施个案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3年38期
16 高志新,刘德敏,马志平,王丙刚;发展县域农村经济的障碍及对策[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1年02期
17 王裕;吕孝能;;如何提高县域农村金融服务能力[J];决策;2015年12期
18 罗超平;田庆刚;陈静稚;翟琼;;县域农村金融生态系统评价与比较研究——基于重庆29个区(县)的数据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6年02期
19 陈德萍;;农村金融与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协调发展研究——以广东县域农村为例[J];广东科技;2015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君生;;县域农村金融改革与现代农业发展[A];首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2 吴文东;;农村信息化解决方案及应用——手机短信在解决县域农村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A];通信发展战略与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张金萍;;县域农村贫困影响因素的空间差异——以海南省临高县为例[A];2017年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7年
4 于亚婕;张静海;;基于社会共生理论的县域农村公共服务协同供给策略研究[A];第六届珞珈国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5 林民书;张树全;;产业结构与体制因素共同作用下民营企业市场进入问题研究——基于东北老工业基地县域农村民营企业市场进入的实证分析[A];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0次会议论文集(第四册)[C];2006年
6 ;学术名家思想精粹[A];2014年国际货币金融每日综述[C];2014年
7 徐晟;;新农村经济发展与湖北县域农村金融体系重构[A];湖北新农村建设的思路与对策——'2006湖北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燕京华;杨建华;;县域农村电网规划与改造优化方法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电气信息与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分会科技与教育专委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C];2010年
9 郝芮琳;罗琳;;IMI锐评:央行降准“新时代”独家解读: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促进金融生态健康[A];《IMI研究动态》2018年第二季度合辑[C];201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曼丽;我国县域农村公共服务协同供给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2 黄惠春;我国县域农村金融市场结构与绩效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3 莫媛;县域农村金融市场分割与金融发展[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卓鹏;县域农村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8年
2 程婷;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县域农村公共服务协同供给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5年
3 杨兴国;县域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研究[D];山西大学;2009年
4 杨丹;基于协同取向的县域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优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5 吴子楠;县域农村金融便利店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6 栾宝石;黑龙江省县域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0年
7 方堃;我国县域农村公共服务模式变革[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李慧芳;县域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台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D];湖南大学;2014年
9 金霞;县域农村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年
10 连海彬;安阳市县域农村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农业银行江西余干县支行 周锋荣;科学优化县域农村金融资源配置[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6年
2 阿里巴巴集团总裁 金建杭;发展县域农村电商要走出误区[N];中国工商报;2016年
3 莫开伟 胡宏开;县域农村金融组织并非越多越好[N];人民政协报;2014年
4 周锋荣 农行江西省余干县支行;提升县域农村金融服务城镇化能力[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4年
5 见习记者 胡佳逸;我市首次单独规划县域农村水利[N];苏州日报;2011年
6 中国人民银行天祝县支行 徐玉鹏;不断优化县域农村金融服务[N];武威日报;2006年
7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监测中心研究员 刘满平;县域农村存在四大隐忧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N];中国经济导报;2013年
8 胡红牛蕴;关注影响县域农村金融发展的不良因素[N];金融时报;2007年
9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教授 博导 王曙光;供给侧改革与县域农村金融创新[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6年
10 黄海峰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教授;加大对县域“四化同步”的金融支持[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