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信息技术与地方财经类院校本科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

王忠政  
【摘要】: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正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与学习方式,渗透到高等教育领域,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引发和推动着教学思想、教学体制、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方式与方法的根本性变革,对高校本科教学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正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所言,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笔者长期从事高校教育技术的研究与实践工作,一直希望推动信息技术在财经类院校本科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并使之成为教学系统中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而对促进财经类院校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人才质量提升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据此,本人在文献研究、实地考察及教学实践中发现,人们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存在理论指导与教学实践的偏差,存在认识与使用上的偏差。这就导致信息技术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仍停滞在浅层次推进阶段,缺乏应有的深度与广度,甚至有些应用还流于形式,更缺乏对财经类学科特点的理论构建和深入细致的课堂教学应用实效研究。也就是说,信息技术未能与财经类本科教学达到真正的融合;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潜在教学价值未能得到应有的发挥。为了更好地提高人们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丰富信息化教学的理论,提供信息技术在财经类本科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形式,笔者进行了专门研究与实践。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变革与转型。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并发挥了重要作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使社会结构发生了一些变革,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这种变化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需求,需要更多主动适应信息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应用性人才。这就引发了高等教育的变革与转型,由原有的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移。许多地方型本科院校需要对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二、问题与原因。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引入教学,在延伸教学时空、改变师生教与学的方式、拓展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资源等方面,正在发挥着一定的积极作用,成为教学变革中一个最为活跃的因素。但在实际教学应用中,仍存在着师生不想用、不会用、形式上用和不实用等现象。笔者通过分析,认为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信息技术进入教学过程,能给教学带来一些变化与影响,表现出一定的教学功能、特性与规律,但在具体的教学应用中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有一定的前提和基础,也需要正确的看待和理解,并在使用中要合目的、合规律;进入教学中的信息技术来源较为多元与复杂,升级更新变化快,有时又表现出不稳定性,影响师生使用的热情;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自身也具有二重性和一定的局限性。三、应对对策。针对信息技术在财经类院校本科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为使信息技术能在财经类院校本科教学中取得到良好的应用效果,直至达到深度融合,本文以财经类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结合财经类院校的特点、现状与问题,按照“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新机制、新理念”的系统性思维,提出四点对策:一是树立开放式办学、主体参与式教学、体验式学习的教学理念;二是科学应用,实施有效教学;三是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四是建立信息技术应用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动力机制。四、实践与创新。在上述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笔者以广东财经大学为个案,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按照“价值引导、需求为先、教育为本、技术为用”的思路,从日常课堂教学、实验教学、教学评价等方面,开展了信息化教学研究与实践,探索出信息技术与财经类本科教学达到深度融合的一些途径,实现了教学实践的创新。通过研究,笔者认为变革的时代需要变革的教育,变革的教育需要地方性高校的转型。转型后的地方性高校重要任务是人才培养,而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是教学。变革教育首先需要变革教学,变革教学需要采用变革社会的信息技术手段与之相适应。变革教学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是一蹴而就之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辩证的看待和理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因此,本文不是从信息技术对教学影响的单一方面开展研究,而是将信息技术放在整个教学系统的大环境下,揭示信息技术进入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考察信息技术潜在教学价值与实际教学价值之间关系;探索信息技术与财经类院校本科教学达到深度融合的各种可能;形成了可借鉴的信息化教学模式。这些理论与实践,对进一步指导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财经类应用性本科人才的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胡小勇;郑晓丹;冯智慧;;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优课课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年04期
2 杜芊荭;;基于信息技术发展的当代美术教育变革——评《美术信息化教学设计》[J];中国科技论文;2022年04期
3 张厚君;沈梦姣;戴欧伦;任泽军;;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工作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8年20期
4 何雷;;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铁道车辆专业教学探索与实践——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时代汽车;2021年13期
5 王伟君;;基于信息技术的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年18期
6 刘黎;;基于信息技术下的中学美术教学策略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5年05期
7 裴凯丽;;浅谈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职业;2015年11期
8 潘姿静;;浅谈信息化教学在中职国际贸易课程中的应用[J];东西南北;2020年01期
9 张玲玉;;新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与信息技术的融合[J];教育现代化;2019年99期
10 张海燕;;农村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中小学电教(教学);2019年07期
11 王绍东;;信息技术装备在中小学信息化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J];宁夏教育;2019年01期
12 余翠芝;;探讨信息技术对中学教学的影响[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6年Z2期
13 顾准;王杨;;探索信息化教学与高职项目课程的融合[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年02期
14 黄维种;;整合新境界:以信息技术促进小学数学深度学习[J];中小学电教(教学);2021年03期
15 王国雄;;信息技术在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应用研究[J];知识文库;2020年08期
16 戴界蕾;;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的策略探究——以江苏省常州市某中学英语信息化教学为例[J];英语教师;2022年08期
17 杜朝晖;;把新兴信息技术融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0年02期
18 唐丽芬;;探析现代信息技术在中职化学教学中的实施运用[J];科学中国人;2016年30期
19 温新荣;;信息化教学中人文关怀的迷失与回归[J];鸡西大学学报;2014年12期
20 王娅莉;;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英语画刊(高中版);202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世波;;小教本科师范生信息技术课程设置的建构[A];计算机与教育——全国计算机辅助教育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靳文志;赵海山;;浅议教学中的信息化[A];新教育时代(2015年10月 总第3辑)[C];2015年
3 劳明华;梁雪凤;黄世永;;信息化教学与有效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研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五卷)[C];2017年
4 高岩;邢志芳;解月光;;影响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有效性因素分析与思考[A];计算机与教育:应用促进学与教创新——全国计算机辅助教育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寇琼;张利国;;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与评价[A];教育理论研究(第八辑)[C];2019年
6 何玉华;廖敏;肖建兰;;幼儿园信息化教学探索与研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六卷)[C];2017年
7 姚丽娟;;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A];新教育时代教育学术成果汇编[C];2019年
8 袁福华;刘明春;谢英尧;;改善信息技术在初中课堂应用问题的有效策略研究[A];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五卷)[C];2018年
9 黄磊;刘政宇;孙海龙;;应用型本科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转型发展的思考[A];深化教学改革·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下册)[C];2015年
10 孟桂芝;赵辉;李兴华;于禄;;推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A];提升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的实证研究(上册)[C];2016年
11 王飞跃;邓勇;;[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7: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C];2007年
12 贺小格;;对初级本科院校发展战略的思考[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第十二届科学论文研讨会专辑论文集[C];2004年
13 党喜莲;;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思考[A];2018年“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2018年
14 李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考与探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甘肃卷)[C];2010年
15 张保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之我见[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九次年会交流论文论文集[C];2004年
16 张晓亚;;深化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应用的策略[A];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九)[C];2019年
17 金隆海;赵曰勇;;简析信息技术应用于高速公路试验检测的价值[A];贵阳至黄平高速公路项目论文集[C];2022年
18 张永江;阿拉腾仓;郝奇;;高校体育课程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A];西部体育研究2022年专题论文集[C];2022年
19 孙楠;;创客教育整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路径探寻[A];对接京津——经济发展 教育事业论文集[C];2022年
20 马伟华;田菁;;基于信息时代对体育师范生TPACK能力培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墙报交流(学校体育分会)[C];202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忠政;信息技术与地方财经类院校本科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李海芬;普通高等院校本科基础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吴美华;技术本科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周勤;信息技术、网络效应与经济增长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5 高明;信息技术影响下共享经济的建构、困境与超越[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6 盛欣;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及保障机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7 柳友荣;我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8 李晓军;本科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谢军;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9年
10 李志平;基于内部要素的中国本科高校发展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11 李野;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路径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12 朱彩兰;文化教育视野下的信息技术课程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3 李怡文;组织在采纳信息技术前后的行为影响因素比较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14 臧小林;回归生本:地方本科高校转型路径重构[D];西南大学;2021年
15 张兄武;高校文科本科专业应用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16 陈勇;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测评与培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17 林琳;我国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标准的价值取向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20年
18 纪春萍;俄语本科翻译教材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19 王鑫;H省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改进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年
20 王卫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铭桃;陕西地方本科院校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效果研究[D];延安大学;2021年
2 张香艳;地方高校小学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3年
3 庞玲;幼儿园教学信息化应用的个案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7年
4 何圣平;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制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5 罗凌燕;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马建辉;信息技术在胜利油田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任瑞红;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问题及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李小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中学教师教学实施能力的个案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5年
9 吴霏霏;新建本科转型院校课程设置优化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6年
10 朱俏逍;上海地方本科高校绩效评价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11 高晓文;信息技术在体育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研究[D];鲁东大学;2015年
12 汤荷花;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13 孙娜;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14 贺随波;地方本科高校转型中的制度性能动者研究[D];山东大学;2017年
15 张云燕;普通本科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3年
16 秦学;地方院校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17 冯开静;论信息技术革命的结构及本质[D];大连理工大学;2021年
18 李静红;基于信息技术的高中英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扬州大学;2019年
19 何瑞茁;论信息技术与中职教学的深度融合[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21年
20 张凡涛;戒毒所民警信息技术采纳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2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本报记者 邓晖;教师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融合课”[N];光明日报;2019年
2 记者 赵静;创建智慧课堂教学模式 助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N];鹤壁日报;2019年
3 ;长沙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信息技术深度变革教与学[N];中国信息化周报;2020年
4 记者 马利;课堂更生动 学习更主动[N];河北日报;2018年
5 本报记者 张惠娟;“要开展有‘魂’的教育信息化”[N];人民政协报;2013年
6 孙兵、特约记者 彭利华;用信息技术改革教学模式[N];解放军报;2004年
7 本刊记者 谷艳丽;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三人谈[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付志平;掌握信息技术 教师甘当学生[N];福建邮电报;2000年
9 本报记者 刘微;教育信息化应被看做一个过程[N];中国教育报;2002年
10 ;教育信息化应被看做一个过程[N];中国教师报;2004年
11 重庆三峡学院研究生处副处长、副教授 薛娟 重庆三峡学院党委书记、研究员 李廷勇;加快推动应用型本科高校高质量发展[N];重庆日报;2021年
12 本报记者 周小苑;给课堂带来更多可能[N];人民日报;2022年
13 唐凡;江苏民政与高校共建本科养老服务与管理学院[N];中国社会报;2020年
14 本报记者 肖东 通讯员 李荣庆;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新建本科院校当务之急[N];江苏教育报;2010年
15 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 贾宝余;本科高校转型可促进高教结构优化[N];中国科学报;2014年
16 本报记者 田凤凤;推进地方高校向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N];山西青年报;2022年
17 本报记者 李益众;一所新建本科院校的定位转型之困[N];中国教育报;2010年
18 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 夏鲁惠;地方本科院校如何转型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4年
19 本报记者 蒋廷玉 本报通讯员 张文莉;应用型本科,江苏下了先手棋[N];新华日报;2019年
20 本报记者 邓晖;587个本科专业好不好 用什么来评判[N];光明日报;201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