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生态视野下的宋代绘画

张濯清  
【摘要】:目前全球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生态与生态学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生态批评、生态审美等观念越来越多地被引入学术研究当中,尤其是在绘画等文化艺术领域表现得更为鲜明。宋代作为中国绘画发展的高峰期,在专业画家之外,诸多文人、士大夫亦参与到作画、评画之中,使得画家群体普遍具备了较高的文化修养与赏悦自然的审美情趣。宋人关注对自然万物原本状态的描绘,力图展现自然万物生机盎然、自由自适、欣然相处的生态之美。在这一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画家对自然物类的思想情感,尽管这种意识可能是不自觉的、朴素的、未成体系的,与当下生态学研究中以生态环境保护为目的的观念也有着显著的不同,但其中所蕴含的生态意涵也是一种生态审美意味的表达形式,这于应对目前逐渐凸显的全球环境问题,有着较高的价值。本文将生态批评的理论和方法引入宋代绘画研究之中,在生态视野下,主要运用文献学与图像分析结合的方法,对宋代绘画中的生态元素、生态图景进行提取和分类,进而对其展开一种生态美学的审视和解读,挖掘宋画中的生态意涵,兼及探讨宋代在生态题材绘画方面的发展。论文正文部分分为五章:第一章概述宋代生态文化与宋代绘画的基本情况。宋代生态题材绘画的迅速发展,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当时生态意识在全社会迅速流行,宋人逐步具备了丰富的生态知识,初步形成了具备一定体系的生态观念,促使当时的绘画创作更加关注自然生态,在绘画创作中注重对生态物象的写生与描摹,亦日益凸显出其独特的生态审美认知,出现了具有不同地域风格和时代特色的绘画面貌。第二章、第三章在分析宋代生态题材绘画代表性作品的基础上,提炼其中的生态信息。宋代绘画作品中出现诸多生态元素,主要涉及山石川流、多种植物、动物以及天气气候等生态元素。同时,画家在创作时已充分注意到,生态元素受到不同地域环境、季节变化等的影响,呈现出不同面貌。在绘画创作中,宋人常常以这些生态元素为基础,灵活运用,描摹出各式各样的生态图景,主要包括以开封、西湖、赤壁、潇湘、蜀川等为代表的自然景观以及各地园林等,充分体现了宋人倾心自然、卧游山水的林泉之志,及其与自然山水和谐相处、借助自然生态寻求精神生态平衡和愉悦的意愿,逐渐成为宋代绘画中极富生态意味的绘画母体。与此同时,自然生态的四季变化对宋人的生产、生活和文化等活动有着相应的影响,由此宋代出现了一批与节令有关的绘画艺术,描绘的多是人们在不同的节令庆贺生态气象的转变、祈福避凶,体现出一定的民间生态觉识。第四章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对宋代绘画中所蕴涵的生态意蕴进行解读。当时大批文人加入绘画创作与评论的行列,受其影响,宋人对生态物象内在意涵的发掘更为重视,由起初单纯描绘生物的外在形体和自然属性,逐渐转移向重视立意寄情、借物寓怀,使得绘画中自然物创作主题的生态文化象征意蕴得到了深化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审美观念。同时,宋代绘画创作与品评也都独具生态特色。在绘画创作主题的选择方面,宋人注重自然界物色、物趣及其自然规律赋予画家的心灵触动和灵感,以之作为绘画创作的最佳主题;在绘画风格品评方面,则常常将自然界的生态品质及其所处的生态情境与绘画创作的审美境界连结起来,形成热衷于以生态自然、万物变态为描绘对象,以自然天真、不事雕琢、浑然天成、萧散简淡为审美追求,同时又注重生意品评的绘画创作观念。第五章总结宋代生态题材绘画的创作方法,受到当时浓郁的写生之风影响,宋代画家在生态题材的绘画创作中,开发出了许多新的观察与刻画生态元素的方法。宋代绘画中出现了动物、植物、山川风物等生态元素,不仅在刻画种类上较前朝有了重大突破,而且在观察方式、表现形式上都有了实质性的推进。宋人注意写生,采用了多种观察方法,尤其是对“三远”透视方法的运用。在景物刻画手法上,宋人也充分注意到景物的不同变化,采用勾染皴擦等各类刻画手段,形象地描绘出各种生态元素的特征。宋人在绘画创作中或以山水之境表林泉之志,或以情境写生现生态物趣,或以特定形象示高洁品质,或以固定题材象吉祥寓意,在生态题材的绘画中写生创作中开发了丰富的文化维度,引导了之后的绘画创作转向重视内在意涵的趋势。宋人在绘画创作中呈现出他们全面而丰富的生态视野,不仅展现出他们眼中的精彩纷呈的生态元素,而且从对人和自然关系的描绘中展现出他们理想中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图景,这种创作意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宋代绘画的高度发展。宋代诸多绘画作品不仅将生态物象描绘得活灵活现,形象逼真,同时还多呈现人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活状态,如游赏自然景观、闲居私人园林等图景,映射出宋人眼中理想的生活环境,以及人们在自然环境中的理想状态。在长期对自然万物的描摹刻画中,宋人也将当时的主流生态观念不自觉地融入绘画的创作和品评当中,使得宋代绘画在生态审美上呈现出不同以往的独特面貌,一方面,他们推崇宋代绘画中的写实、“审物”之风,特别是在皇家崇尚精细富丽的审美趣味的引领下,以画院为代表绘画极尽写实之能,能够将所绘事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另一方面,随着越来越多文人画家加入绘画群体,受理学思潮影响,逐渐形成了一套生态认识论,深刻影响着绘画审美趋向的变迁,他们尚自然、重生意、去华巧、崇古拙,在绘画创作中对自然美的观照与选裁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直接影响了宋代以后的绘画发展走向。以生态视角对宋代绘画创作及其理论进行审视,对其生态表征及其生态意涵的分析,深入挖掘和解构当时绘画创作中的生态哲思、生态美韵等,有助于对宋画中生态特色的提炼。尝试从图绘的角度厘清宋人与自然生态和谐相处的生态智慧,对我国古代生态文化积淀予以重新审视,有利于在当前生态危机背景下对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破坏行为进行反省,全方位地透视目前生态危机产生的复杂原因,对寻求恰当的调整之道、寻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畅;;关于宋代绘画雅俗分途的几点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9年05期
2 刘开敏;;宋代绘画对陶瓷艺术的影响[J];西部皮革;2019年12期
3 赖俊威;;宋代绘画的“真”与“美”——浅析宋代绘画的“写实”精神[J];美术教育研究;2014年17期
4 李杰;潘红莲;;论宋代绘画中的家居文化[J];兰台世界;2015年06期
5 朱月琳;;宋代绘画中空间意识的表现[J];大舞台;2015年11期
6 ;日本馆藏的中国宋代绘画[J];明日风尚;2015年04期
7 李永强;;宋代绘画中的穷款、隐款现象研究[J];东南文化;2010年01期
8 程伟;;解读宋代绘画中的生活化场景[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9 程伟;杨冬;;平民化的宋代绘画[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10 徐莉;;探析宋代绘画中“以诗入画”现象[J];青年文学家;2013年07期
11 余辉;;“丹青百奏如新”——读《宋代绘画发展史》[J];读书;2018年04期
12 赵振宇;;宋代绘画研究之史料概述[J];中国美术;2018年04期
13 王洪斌;;理学思想对宋代绘画的影响[J];齐鲁艺苑;2018年03期
14 王珏;;试论宋代绘画构图的简化性[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1年06期
15 黄贤辉;;论宋代绘画收藏风习[J];艺术探索;2007年01期
16 张耿;高薇;朱乐乐;;宋代绘画中的动力式样研究[J];艺术教育;2019年06期
17 吴耀伟;;宋代绘画对后世美术发展的影响[J];美术大观;2010年07期
18 孙贺;;宋代绘画理论及诗歌对宋代山水画的影响[J];科技致富向导;2014年24期
19 叶青;写实:山水画勃兴的契机──宋代绘画研究之三[J];江西社会科学;1994年01期
20 王元元;;论宋代绘画艺术[J];美与时代;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晨;;浅谈宋代绘画中的饮茶文化[A];大匠之门 9[C];2015年
2 孟晖;;碧琉璃水浸琼枝——论宋代绘画中的玻璃器[A];大匠之门 14[C];201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濯清;生态视野下的宋代绘画[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代万乐;宋代绘画经济发展研究[D];郑州大学;2018年
2 崔文博;宋代绘画对传统缂丝工艺的影响[D];苏州大学;2009年
3 程俊杰;云在宋代绘画中的多重语义[D];四川美术学院;2017年
4 王楠;宋代绘画艺术市场研究[D];河北大学;2014年
5 张井芬;宋代绘画中的“墨戏”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倪瀚聪;宋代绘画中民居建筑的类型、匠作、环境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年
7 张琳;从宋代绘画看比德说[D];郑州大学;2003年
8 李朝昱;宋代绘画“求真”艺术观对当代中国人物画教学的启示研究[D];吉林艺术学院;2017年
9 董明慧;异彩纷呈夺造化[D];河南大学;2006年
10 吕龙;当代工笔花鸟画对宋代写实之风的继承和发展[D];西安美术学院;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新华社记者 王强 徐静;纵论唐宋 鉴赏古画[N];中国文化报;2017年
2 陆忠;宋画鉴定之我见[N];中国文化报;2017年
3 ;《宋画全集》:构筑宋代绘画和文化研究的平台[N];美术报;2014年
4 记者 吴荷;宋代绘画全球藏品有了“全家福”[N];中华读书报;2008年
5 ;丹青越时空 千载有余香[N];光明日报;2010年
6 沈亚丹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宋代艺术中的理性精神[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7 厉亦平 整理;还艺术以轻松[N];美术报;2015年
8 本报记者 庄建;为什么浙江人巨资出版《宋画全集》[N];光明日报;2008年
9 暨南大学艺术学院博士 副教授 丁政;春来书林绽新枝[N];美术报;2010年
10 黄丹麾;宋人画境与现代诗意[N];美术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