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概念转变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概念是思维的细胞”,人的任何思维过程都离不开概念。“概念”掌握程度反映了人对客观现实认识的发展水平,它是影响人在逻辑推理和判断时所表现出的顺畅程度的重要因素。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高中物理概念学习是阻碍高中生攀登物理高山途中最尖利的荆棘丛,为寻求更有效的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策略,做此研究。本研究首先对概念、科学概念、迷思概念和概念转变等进行界定,对这些概念的内涵演变和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对概念转变的条件、影响因素和教学模式进行了总结和阐述。基于上述理论分析,结合自身教学经验,笔者提出高中物理的概念转变教学策略。该教学策略由三部分组成:(1)学生前概念的诊断;(2)学生认知冲突的引发策略;(3)认知冲突的解决策略。继而对提出的概念转变教学策略效果进行验证。验证过程采用了实验研究法,以高中物理力学概念为研究内容。实验以FCI测试卷和概念图分析法作为分析工具;选择H省X市某高中高一年级的两个平行班为实验对象,并分别作为本实验的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前以FCI前测试卷对实验对象做前测,并根据前测数据得到学生的前概念状况,选择概念转变教学策略。实验中对实验班基于概念转变教学策略的教学干预,在对照班进行常规教学;最后对两个班施以后测。通过对比分析前后测数据和实验班与对照班数据,验证高中物理概念转变教学策略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学生的前概念普遍存在,且种类丰富,个体间存在诸多差异;学生前概念的科学性普遍较低;课堂教学能引发学生概念转变,但各概念组的转变情况不均衡;概念转变的教学策略能有效促进部分概念学习,且对大部分概念组的转变都能发挥积极作用;但概念转变的教学策略仍有适用局限性,学生的特征和认知主题的不同会导致适用性产生差异,需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选择地采用概念转变教学策略。综上所述,概念转变教学策略能够促进学生发生概念转变。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并更清晰地诊断学生的前概念水平;明确概念转变教学策略的适用边界,有针对性地选用概念转变教学策略。
|
|
|
|
1 |
倪杰;;浅谈高中物理概念转变教学策略的探索与实践[J];高考;2019年14期 |
2 |
金利进;;促进“概念转变”的科学教学策略综述[J];教学月刊(中学版下);2009年04期 |
3 |
肖永强;;高中物理概念转变教学策略的实践与思考[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1年09期 |
4 |
P.H.Scott,H.M.Asoko,R.H.Driver,郭玉英,卢俊梅;“为概念转变而教”策略综述[J];物理教师;2003年05期 |
5 |
P.H.Scott,H.M.Asoko,R.H.Driver,郭玉英,卢俊梅;“为概念转变而教”策略综述(续)[J];物理教师;2003年06期 |
6 |
P.H.Scott;H.M.Asoko;R.H.Driver;郭玉英;卢俊梅;;“为概念转变而教”策略综述[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3年05期 |
7 |
唐淑红;;概念转变策略在力学概念教学中的研究[J];湖南教育(数学教师);2009年04期 |
8 |
吴举宏;;实现生物概念转变的教学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9年28期 |
9 |
周友士;基于建构主义的数学概念转变学习[J];数学教育学报;2004年03期 |
10 |
袁维新;概念转变学习:一种基于建构主义的科学教学模式[J];外国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
11 |
袁维新;概念转变学习的内在机制探析[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3年02期 |
12 |
周琼莉;;指导学生形成科学概念的教学策略[J];科学课;2007年07期 |
13 |
温新宝
,宋福龙;运用概念转变理论 建构物理概念[J];山东教育;2003年Z5期 |
14 |
江光华;;试谈小学生科学概念转变的心理机制及教学策略——以“浮力”概念教学为例[J];浙江教育技术;2013年05期 |
15 |
罗莹;张墨雨;;科学概念转变教学的新视野与新思路[J];教育学报;2018年02期 |
16 |
曲慧娴,毕华林;化学学习中的概念转变研究[J];山东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
17 |
卢姗姗;毕华林;;概念转变理论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J];化学教育;2016年13期 |
18 |
王铭志;;耗散结构理论视阈下的概念转变教学研究[J];中学生物学;2017年02期 |
19 |
李纪聪;;采用概念转变进行“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一节的一轮复习[J];生物学教学;2017年08期 |
20 |
吴国强;;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概念转变[J];数学教学通讯;2017年2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