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公正世界信念的发展特点及其与社交网站使用的关系—三年追踪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公正世界信念作为个体一种积极的内部心理品质,对个体心理健康和良好社会适应的影响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但从毕生发展的角度考察公正世界信念起源和发展特点的相关研究较少。“正义动机理论”和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论”均认为,儿童期会逐渐形成“内在公正”的推理方式,并用这种方式来维护其“个人契约”的需要。也就是说,儿童必须在相信自己所处的物理环境是公正的情况下,才愿意接受“延时满足”。因此,儿童期这种道德推理方式的形成是公正世界信念发展的根源。随后,Darbert(2009)指出,在成长过程中,认知的成熟以及各种随机事件的发生会威胁到个体之前形成的信念,从而使得公正世界信念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有所下降,并且这种下降趋势会延续到成年早期。这一观点认为,青少年期是公正世界信念发展的转折点,但没有研究从纵向的角度考察个体在这一时期内的发展特点,包括发展趋势和发展的个体差异,以及导致发展差异的原因。本研究选取了高中生这一从青少年期到成年早期过渡的这一阶段群体,考察他们在高中三年公正世界信念的发展特点,以及发展差异的影响原因。研究一,对河南省某高中818名学生从高中一年级至三年级进行了为期三年的追踪测查。采用多层线性模型分析数据,在第一水平模型中,分别以整体公正世界信念、一般公正世界信念和个人公正世界信念为因变量,描述起始的平均水平和发展趋势;在第二水平模型中,不加任何预测变量,仅描述截距和斜率的变异,用以说明发展是否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结果显示,在高一到高三年级这三年时间内,学生的整体公正世界信念有显著线性下降趋势(γ100=-0.104,se=0.018,t =-5.800,p0.001),公正世界信念的2个维度(个人公正世界信念和一般公正世界信念)也存在显著的线性下降趋势(γ10 =-0.086,se =0.019,t =-4.431,p0.001;γ10 =-0.124,se =0.022,t =-5.730,p0.001)。随机部分的参数估计结果显示,整体公正世界信念(τ00=0.029,x2 =905.825,p0.05)和公正世界信念中的个人公正世界信念(τoo =0.043,X2 =949.190,p0.01)、一般公正世界信念(τ00=0.044,X2 =907.167,p0.05)这2个维度下降的速度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研究二在研究一的基础上考察了导致高中生公正世界信念发展速度差异性的原因,考虑到青少年是重要的社交网站的使用群体,而社交网站的使用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也有较多相关研究。因此,研究二从生态系统理论的视角着手,将高中生公正世界信念的发展置于互联网这一生态系统中,探讨社交网站使用强度对公正世界信念发展速度的影响。研究二在多层线性模型的第二水平模型中加入性别和社交网站使用这2个预测变量,考察在控制性别的情况下,社交网站使用对青少年公正世界信念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高中生社交网站使用强度越大,其公正世界信念(包括个人和一般公正世界信念)下降的速度越快(γ12 =-0.108,se =0.017,t =-6.258,p0.001;γ12 =-0.115,se =0.018,t =-6.226,p0.001;γγ12 =-0.100,se =0.021,t =-4.715,p0.001)。另外,就公正世界信念的个人维度而言,男生的下降速度要显著快于女生的下降速度(γo2 =-0.128,se =0.040,t =-3.147,p0.01)。本研究针对高中生群体公正世界信念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发展的机制从纵向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弥补了公正世界信念纵向研究的不足,最后对论文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