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消费信贷对大学生消费水平及结构的影响
【摘要】:随着消费金融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互联网+”战略的深入推进,互联网消费信贷业务应运而生。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引入到风控流程中来,发掘了传统金融机构所忽视的“长尾客户”市场,推动了消费金融产业的异军突起。大学生作为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很强的年轻群体,具有收入与消费欲望不匹配的消费痛点。而电商消费信贷平台通过小额、分散、大量的原则为大学生提供消费信贷服务,大大缓解了他们的“流动性约束”。但另一方面,大学生具有冲动消费的特点,大力推广互联网消费信贷可能会促使部分学生非理性消费。为深入研究互联网消费信贷对大学生消费的影响,本文将在现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首先介绍互联网消费信贷的运作模式及发展历程;然后,从理论上分析互联网消费信贷对大学生消费水平及结构的影响机理,以及三个相关因素对这一影响的调节效应。最后,本文通过发放问卷,获得1058份全国大学生的消费支出数据,来对上述理论分析进行实证检验,从而得出互联网消费信贷对大学生消费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通过本文研究,得出重点结论如下:从整体来看,大学生使用互联网消费信贷能显著提高其消费水平、优化其消费结构,所以互联网消费信贷能够起到缓解大学生流动性约束,促进消费方式的转变与消费结构升级的积极作用。从分类消费支出来看,与发展型消费相比,互联网消费信贷更能促进大学生享受型消费的增长。分组来看,经济区域、助学贷款和学历这三个相关因素都具有明显调节效应。但是大学生使用互联网消费信贷也可能会使大学生非理性消费、产生不良信贷记录,同时因为“共债性”,可能会导致平台面临“孤岛风险”等负面效应。因此,本文建议:积极建设统一的征信平台,并采用定向额度分配政策和差异化定价方案,来培养大学生的信用意识,引导大学生理性健康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