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硕士研究生幸福观及其引导研究
【摘要】:幸福是人生的最终目的和归宿,追求幸福是每一个人的权利。帮助当代硕士研究生树立科学健康的幸福观,有利于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有利于保证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完成,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本文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当代硕士研究生幸福观研究理论前提的阐述。幸福观不同于幸福、幸福感、主观幸福感,它是在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基础上形成的关于什么是幸福、为什么要实现幸福以及如何实现幸福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主要包括幸福认知、幸福目标、幸福手段、幸福预期等要素。幸福观的理论来源主要包括中国传统幸福观、西方传统幸福观、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第二部分是对当代硕士研究生幸福观现状进行阐述。调查结果显示,当代硕士研究生幸福观存在着如下特点:幸福认知总体清晰但深刻性不足,幸福的主体倾向片面且奉献意识不强,幸福的目标取向多元且个人意识较强,幸福的实现途径务实且主动性较强,幸福的未来预期乐观但意志力较弱。同时,不同群体、性别、年级、专业、地区、家庭状况的硕士研究生幸福观也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第三部分是对影响当代硕士研究生幸福观的主要因素的分析。影响当代硕士研究生幸福观的主要因素,既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原因,也有硕士研究生自身方面的主观原因。市场竞争的空前发展、多元文化的迅速发展、科技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当代硕士研究生的自我认知、人格特征和成长经历等方面的原因都影响了他们的幸福观。第四部分是对当代硕士研究生幸福观教育引导路径的阐述。更新教育引导的理念,坚持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相统一、一元和多元相结合、个人和社会相结合的基本理念;改进教育引导的方法,通过加强理论教育、实践锻炼、自我教育和心理疏导,不断促使当代硕士研究生完善幸福认知、增强幸福体验、体悟幸福情感并帮助他们解决幸福困惑:优化教育引导的环境,为硕士研究生幸福观教育营造民主温馨的家庭氛围、打造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提供良好的就业创业条件并加强大众传媒监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