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视域下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量工具开发与现状调查研究
【摘要】:为适应信息时代教师“角色重塑”的发展要求,支持教师面临“压力山大”的发展困境,鉴于学者对教师发展“精细分工”与“协同合作”的发展理念,本研究将以角色为研究视角,重新审视并构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模型,开发角色定位测量工具,进而展开大规模的现状调查,分析目前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教师群体角色差异,以帮助教师明晰不同角色的发展要求,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评测与生态取向下的专业发展提供实证性的基础,为教师精准、卓越的成长提供支持。研究内容:(1)中小学教师角色能力模型构建。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搜集与分析,并结合专家法、问卷法等多种方法构建中小学教师角色能力模型。(2)中小学教师角色定位测量工具的开发。研究将依据初步构建的教师角色能力模型,设计开发角色定位的测量工具,并通过两轮试测多轮专家讨论对能力模型以及问卷进行迭代式的修改与完善,最终构建具有较高质量的能力模型以及信效度较高的测量工具。(3)中小学教师角色现状大规模调查与分析。研究借助测量工具对我国多个省市中小学教师展开大规模调查,分析不同地区及教师群体之间角色的差异特征,并结合已有研究展开讨论进而提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建议。研究结论:(1)中小学教师角色能力模型具有较高质量,可作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的一个参考框架,有助于从角色的视角探究和指导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实践,为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师角色现状调查与测评提供框架支撑。(2)中小学教师角色定位测量工具具有较高信效度,能有效帮助不同教学背景及个体特征的教师进行角色特长的定位。(3)我国不同地区中小学教师的差异主要表现为西部地区分别与东中部地区在所有角色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且不同地区教育经费投入与教师角色水平呈现较强正相关关系。(4)性别、学段对教师角色水平不产生影响,教师年龄、教龄、学科及所处教学环境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教师角色间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