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高中生物理思维能力评价研究
【摘要】: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理念也在不断的发展与进步当中,人们开始意识到,教育不仅仅是掌握知识,同时也是对思维的训练。我国在新课程改革中,针对物理教学也强调了科学思维的重要意义。在思维的评价上,SOLO分类评价理论兼备质性和量性评价的特点,因而用以评价学生的物理思维水平具有界定清晰和可操作性的优势。本篇论文在综合分析SOLO分类理论运用于教学指导和评价的相关方法的基础上,论证了运用SOLO分类理论评价学生物理思维的可行性,将SOLO分类理论进行进一步细化,增加了 R0、R1、R2三种不同的思维水平层次,与高中物理新课标描述的物理思维进行了对应,分别建立了高中物理实验题与非实验题考核思维层次的标准。然后,基于学生解题的实际情况和SOLO分类理论的概念界定,将学生在计算题解题中的表现与思维水平相对应,把关联结构水平层级的划分细化,建立了高中学生解题中体现的物理思维水平的标准,为实际的测量、评价和教学提供参考。本研究发现高一学生的思维发展主要处于中关联结构水平,其次是高关联结构水平,说明学生们大体上能够在不同物理情境中,识别知识,提取模型,联系知识进行综合求解。少部分学生的思维水平还未达到关联结构水平,对知识的综合整理、分析的能力还十分不足。学生在实验题上表现欠佳,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薄弱。对思维层次与成绩之间的关联分析发现,学生考试成绩与其思维水平关联性高,这表明利用典型题中学生的表现来判断其思维发展所处的阶段是可靠的。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及其对应的思维水平,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教学建议:A类学生需要拓展创造性思维,B类与C类学生要增强物理模型构建能力,D类学生则要打牢物理基础。通过结合直观实验、培养建模能力、增强学习热情等途径,更好地为实际的教学工作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