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认识和实践
【摘要】:
2000年4月,教育部颁布《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实验修订版)》首次明确提出:在必修课的内容中安排“研究性课题学习”(12课时),并给出了其教学目标和参考课题。研究性学习,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和载体,无疑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亮点和难点。研究性学习具有综合性和开放性的特征,但究其实施过程,也需要依托相应的课程作为载体。从而,现行的中学各学科教学中也都应该为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做出自己的努力。那么,高中数学中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呢?
本文作者对此进行了研究。论文首先探讨了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背景、意义以及它的学习目标、学习特点和操作模式。其次,对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做了研究,主要包括研究性课题的确定、活动的组织形式、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习的评价。第三是案例及点评,第四是研究性学习的实验和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