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自主学习探究
【摘要】:
注重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20世纪以来国际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趋势和主要特点。“教育是教育者以主体性方式构建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全过程”。“发展受教育者主体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教育的基本职能”已成为国际国内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理性思考和实践探索中的共识。而自主性是学生主体性的基本内涵,是主体性的基本特征。没有自主性,也就没有学生的主体性。特别是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以及心理发展水平的影响和限制,他们的依赖性强,特别缺乏自主性。因此,小学更适宜从自主性的培养入手,特别是结合小学生在学校的主要活动——学习,开展“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这是当前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有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当前贯彻落实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为学生终身学习、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必然选择。
关于“自主学习”,国内外已有大量研究,在综合国内外专家学者关于“自主学习”内涵论述的基础上,笔者认为,自主学习的基本特征是独立性、主动性、情感性、反思性、科学性和个体性。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初步进行独立性学习、主动性学习、情感性学习、反思性学习、科学性学习、个性化学习的综合实践的活动过程。从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上看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指明了方向;人文教育理论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夯实了理论基础;人的生命发展理论为自主学习注入了活力;学习化社会构建理论为自主学习铨释出现实需要;我国新课程改革理论为自主学习提供了理论创新;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理论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方法支撑。笔者在学校开展的自主学习的实践探索,取得良好的效果,为“自主学习”提炼和总结出课堂模式、策略体系;探索出行之有效的途径、方法;为“自主学习”的理论思维提供了小学的实践例证;为“自主学习”的普及推广进行了有益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