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黑素修饰超氧化物歧化酶及其性质的初步研究
【摘要】:关于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化学修饰,国内外学者已做了较多且较为深入的研究。修饰后的SOD与修饰前比较,其稳定性大大提高,并且免疫原性降低或消除,是酶分子改造中一个较为成功的方面。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拓展了关于SOD化学修饰的新思路:在对SOD进行分子改造的同时,着重于扩展其功能,使之成为具备复合型功能的酶分子。本文选用了具备清除自由基、增强免疫等功能的褪黑素作为修饰剂对SOD进行改造。
在自由基代谢中,SOD能够特异性的清除超氧阴离子(O_2~-),但是对于由O_2~-反应产生的其他更具危害性的自由基如:·OH、ONOO~-等却无能为力。而MT就具备清除·OH、ONOO~-的能力。如果能将二者结合起来,得到的MT-SOD理论上会具备更强的清除自由基的能力。
为了将MT与SOD分子偶联,本文借鉴了免疫学中MT免疫原的制备方法。以甲醛作为偶联剂,将MT连接到SOD分子表面的游离氨基上。
由于甲醛能使SOD失活,于是对甲醛的反应浓度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选用浓度为0.250g/100ml的甲醛作为偶联剂进行化学修饰的效果较为理想。
修饰反应完成后,用丙酮沉淀、透析等方法将反应物分离纯化,根据MT和SOD的性质确立了一套快速检测MT连接效率的实验方法,并能够计算出每个SOD分子上连接了6-9个MT分子。通过检测,结果表明得到的MT-SOD保留了60%的SOD活性,而且1000ug/ml的MT-SOD(含60-90ug/ml的MT)清除·OH的能力与70ug/ml的MT相当,表明修饰后MT的活性几乎完全保留。结果表明MT已成功与SOD偶联,MT-SOD同时具备了MT以及SOD的生理活性。
将猪血SOD和MT-SOD在75℃下保温不同时间,测定两者的酶活。实验发现保温70min,MT-SOD还保留有61.3%的活性,而天然SOD的活性只剩余35.2%。说明MT-SOD与天然的SOD相比,对温度有更强的抗性,热稳定性增强。
|
|
|
|
1 |
刘小云,叶松柏,谭紫电;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化学修饰[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1994年01期 |
2 |
段文贵;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研究概况[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4期 |
3 |
骆训懿,王晶翼,谢邦铁,李战青,刘晓琳,陈晓穗;长半衰期重组人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研制及性质[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94年03期 |
4 |
;超氧化物歧化酶化学研究进展[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3期 |
5 |
郑乐瑞;猪血超氧化物歧化酶生化试剂鉴定会在长沙召开[J];新药与临床;1985年06期 |
6 |
顾洪雁,袁均林,王建和,何毅;温度对猪血提取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
7 |
王惠生,李建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研究进展[J];黄牛杂志;1994年S2期 |
8 |
孙向前;;药物养生,先了解自己[J];家庭医药(快乐养生);2010年09期 |
9 |
郑乐瑞;;猪血超氧化物歧化酶生化试剂鉴定会在长沙召开[J];化学试剂;1985年05期 |
10 |
李豪;车振明;;猪血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纯化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6年03期 |
11 |
李海,饶丽娟;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研究现状[J];塔里木农垦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
12 |
张尔贤,俞丽君,肖湘,柯丽婉,李思青,郭一帆;猪血超氧化物歧化酶纯化与分析─—一种铜盐沉淀新工艺[J];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1期 |
13 |
杨保珍;张天民;;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化学修饰[J];生化药物杂志;1991年01期 |
14 |
陈红征,袁勤生;明胶修饰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研究[J];药物生物技术;1997年02期 |
15 |
谭珊珊;;神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J];科学养生;2014年07期 |
16 |
;超氧化物歧化酶[J];新商务周刊;2014年08期 |
17 |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专著即将面世[J];食品与药品;2009年07期 |
18 |
Régal L.;Vanopdenbosch L.;Tilkin P.;W. Robberecht;邱伟庆;;超氧化物歧化酶1中的G93C突变:临床病理表型和预后[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2006年Z1期 |
19 |
梅光泉,应惠芳;微量元素锰及锰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模拟化学[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
20 |
宁复,刘森;超氧化物歧化酶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J];中国航天医药杂志;2004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