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培植
【摘要】:
法律意识就是社会主体对社会法的现象的主观把握方式,是人们对于法的理性、情感、认知和信念等各种心理要素的有机综合体,充分反映人们对法律的精神实质、法律理想信念的把握程度,体现出人们对社会正义与法律信仰的追求精神。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功与否,就取决于对新一代接班人法律意识培植的程度。“青年的素质,关系我们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只有当青年一代成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主体,形成了排除外在强制的对法治的认知、归属和信赖的内心自觉时,社会主义法治才有了坚实的社会心理基础,才有了社会主体的主体性精神,中国的社会秩序才会有廉价却能自律抵御违法犯罪的精神控制器。
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现代法律意识的培植,应该遵循法律意识独立性原理;坚信意识教化启迪受教育者心灵和智慧的价值;坚持引导受教育者形成“法律心理内部图式”、“顺应”社会发展;把法律意识内涵的法律情感、法律知识、法律理念和法律信仰不断地转化为大学生头脑中固有的基本素养,从而保障大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能力,发挥出符合社会法制要求的最大创造力。
但是,由于我国人民整体的法律意识水平不高,法治观念淡薄;也由于“贤人政治”“精英治国”等人治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加上社会法治化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弊端对大学生法律情感的伤害,以及我国法制教育体制及教育重点取舍偏差的制约,当代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水平普遍较低,法律素养不够。高等学校作为培育社会主义事业高素质人才的主阵地,必须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法律意识教育,对他们进行不间断的灌输和引导,不断地使他们的法律意识转化为其内心自觉,产生牢不可破的崇高的法律信仰。
馨黑誓篡
为此,本文最后提出了培植当代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五个方面的举
措,以期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实效性,培育出具有优良的法律素养、
自觉依法办事的创造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