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中国悲剧引论

熊元义  
【摘要】:中国悲剧精神就是中国悲剧的抗争精神。而提倡和弘扬中国悲剧精神,实际上就是提倡和弘扬中国悲剧的抗争精神。无论是精卫填海,人虽死了,化为灵魂也要抗争,还是愚公移山,个人虽有限,但子子孙孙前赴后继是无穷匮的,这都是中华民族拒绝妥协、抗争到底的悲剧精神的具体表现。中国悲剧既有正义力量和邪恶势力的先后毁灭,即悲剧冲突的双方的先后毁灭,也有正义即道不但得到延续,而且是克服重重困难和阻遏后取得胜利。在这一方面,它和西方悲剧没有根本上的区别,但是,中国悲剧对现存冲突的解决不是形而上,而是形而下的;不是诉诸某种“绝对理念”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而是诉诸从根本上解决现实生活的矛盾和冲突的物质力量即正义力量。这样,中国悲剧就和西方悲剧从根本上区别开来。而中国悲剧的大团圆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地表现了这种正义力量战胜邪恶势力的历史过程。中国悲剧的悲剧任务不但是历史正义的化身,而且在道德上还是完善的。中国悲剧的正义力量不是因为自身的局限而遭受毁灭,而是因为邪恶势力的野蛮摧残和毁灭。因此,正义力量的暂时毁灭不是黑格尔所说的罪有应得,而是无辜的,正义力量在道德上是完善的,没有罪过和不义。正义力量在大团圆这种现实世界的延续中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奋斗,最终战胜和消灭了邪恶势力,达到了历史的进步和道德的进步的统一。概括地说,中国悲剧是悲剧人物肉体的毁灭,而精神是不朽的。大团圆具体地表现了这种不朽的精神永不妥协的抗争。 而真正消解中国悲剧精神的就是这种文艺的命定神话。这种文艺的命定神话虽然主要表现在一些文艺作品的开头,但有时候也出现在结尾上。这种文艺的命定神话就是要求人们认命,不挑战不合理的命运,不反抗不合理的秩序,放弃了积极的追求。一些文艺作品中所出现的命定神话,就是这种现实生活中的虚假意识形态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文艺的命定神话在中国悲剧中的两种作用,一是掩盖作用,即杀人者不足责;二是消解作用,即被杀者也不足悲。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宗胜男;;中国悲剧的困境——论亚里士多德的悲剧意识与中国的悲剧[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2 刘继林;;中国悲剧精神的当代观照——评熊元义的新著《中国悲剧引论》[J];长治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3 郭玉生;;中国悲剧创作的理论升华——评熊元义《中国悲剧引论》[J];云梦学刊;2008年04期
4 熊元义,余三定;中国悲剧的审美特征[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王书婷;中国悲剧文学问题略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6 王巨才;脚踏实地的探索与建构——读《回到中国悲剧》[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0年05期
7 古耜;透显着生机的理论探求——读熊元义的《回到中国悲剧》[J];理论与创作;2000年01期
8 赵建忠;《回到中国悲剧》[J];文艺研究;1999年06期
9 李明;追寻悲剧的足迹──读《回到中国悲剧》[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10 熊元义 ,袁亮;中国悲剧在近现代的命运[J];戏剧文学;1997年01期
11 刘新生;中国悲剧小说的主题[J];济宁师专学报;1995年02期
12 李广柏;;《红楼梦》和中国悲剧传统[J];红楼梦学刊;1988年04期
13 延慧;;从《窦娥冤》看中国悲剧的美学特色[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4 艾珊歌;蔡诗华;;熊元义文艺理论专著《中国悲剧引论》研讨会纪要[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8年03期
15 熊元义;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艺批评的一种演进——我们为什么研究中国悲剧[J];理论与创作;2005年01期
16 江巨荣;中国悲剧史的创始之作——《中国悲剧史纲》评介[J];学术月刊;1995年02期
17 杨丽娥;中国悲剧早期的美学倾向[J];咸阳师专学报;1995年01期
18 郑欣淼;;盈耳笙歌期大雅——《中国悲剧引论》及其他[J];南方文坛;2008年04期
19 张丹飞;试论中国悲剧概念的确定[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20 熊元义,袁亮;否定与回归[J];戏曲艺术;1997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熊元义;中国悲剧引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郭明慧;中国悲剧美学及其声情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2 刘薇;悲剧范畴的中国接受[D];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
3 张之薇;寂寞的余响[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2年
4 刘晨;悲剧美感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5 刘佳;现代视域下的王国维悲剧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年
6 赵克;论近现代中国对西方悲剧理论的引进和接受[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1年
7 李文胜;清初兴亡悲剧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文纪;近现代中国悲剧观探微[D];中南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天明;莫让个别大学校园丑剧酿成中国悲剧[N];文艺报;2012年
2 郑欣淼;读熊元义《中国悲剧引论》[N];光明日报;2008年
3 艾珊歌;《中国悲剧引论》研讨会在京召开[N];文艺报;2008年
4 郑欣淼;《中国悲剧引论》序[N];人民政协报;2008年
5 蔡焜;论大团圆结局在中国悲剧中的作用[N];文艺报;2006年
6 梅新林;学术创新与现实关怀[N];文艺报;2008年
7 李国春 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湘南学院中文系;“中国没有悲剧”:创造还是重复?[N];文艺报;2004年
8 卿建英;既要懂悲剧 也要懂团圆[N];文艺报;2012年
9 黄克剑;商榷,还是丑诋?[N];文艺报;2004年
10 徐启建;咀嚼苦涩的芬芳[N];中国教育报;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