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遥感影像的梁子湖湖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
【摘要】:基于梁子湖湖区1987年、2000年和2004年Landsat-TM影像遥感数据,在ErdasImagine 8.5图像处理软件的支持下,应用监督分类法结合人工目视解译对卫星图片进行了监督分类,获得了研究区三个时相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分类精度评价显示,2004年总分类精度为88%,1987年和2000年总分类精度都为86%,分类结果能够满足本项研究的需要;接着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分析了三个时相土地利用变化的过程,发现各种土地利用类型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总量和变化幅度却存在明显差异;从土地利用变化的趋势上分析,一级地类中除耕地和园地的面积减少外,其他都呈增加的趋势。二级地类中除水田、旱田和滩涂面积减少外,其他都呈增加的趋势;从土地利用面积变化的总量分析,耕地面积变化最大,17年来面积减少了4787.3hm~2,其次是水域面积增加了3341.92 hm~2,居民点用地面积增加了1229.24 hm~2,而园地、林地、草地、交通用地面积变化较小;从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分析,一级地类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园地,变化幅度达27.92%,其次是居民点用地,变化幅度达26.94%,其他地类的变化幅度较小。二级地类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池塘,变化幅度达42.44%,其次是滩涂,变化幅度达26.29%,其他地类变化幅度较小;1987~2000年13年间,土地利用年变化率最大的是居民点用地为1.91%,其次是园地为1.28%,2000~2004年4年间,年变化率最大的是园地为3.38%,其次是水域为1.90%,1987年~2004年17年间,年变化率最大的是园地为1.64%,其次是居民点用地1.58%。
结论:1987~2004年17年间,研究区经济高速发展,人口数量增加,人口结构变化,城镇化水平提高以及旅游业等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是驱动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显示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虽然以农业为主的整体土地利用方式并未改变,但是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居民点占地和交通占地逐年增加和池塘面积的不断增加,成为制约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因素,不利用于湖区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湖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梁子湖湖区水生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本文参考大量的历史资料,结合实地调查,对湖区的水生植物资源及其演替规律作了一定的研究探讨,期望对梁子湖的生态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具有参考作用。最后对研究过程做了总结,并对未来应用遥感技术从事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趋势做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