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新型甘脲类分子钳的合成及对金属离子的识别和传感性质研究

胡胜利  
【摘要】: 由于金属离子与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医学等领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有关金属离子识别的研究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并成为当前超分子化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金属离子识别研究的关键是受体分子的设计与合成。 在近年来开拓的众多种类的人工受体模型中,钳型人工受体己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这类受体不仅结构上具有相当于天然受体的空腔,且可根据需要设计成不同大小、不同种类的官能化的受体。通过在穴内的进一步化学修饰,即可提供一个与底物恰当互补的微环境。 甘脲作为一个重要的基本建筑模块在超分子化学中被广泛地应用,尤其被用于合成各式各样的钳型受体分子。目前,一些基于甘脲的分子钳能够通过氢键、π-π堆积作用等对芳香客体分子尤其是间苯二酚及其衍生物等中性分子进行识别。但是,对这类主体分子的合成与性质研究还是比较有限,比如它们的结构组成相对单一,对金属离子等识别研究的文献报道极少等。特别是其识别性质的研究主要是通过~1H NMR滴定的手段,目前还很少引入荧光探测这一简便易行,灵敏度高的方法。本论文致力于设计和合成新型的、具有荧光性质的甘脲类钳型分子化合物,以及研究其对不同金属离子的识别和传感性质,并已取得了一些具有较高学术意义和创新性的结果。主要内容如下: 1.合成了五个新型的基于二苯基甘脲和二乙基酯基甘脲的含有两个酰肼化合物边墙的分子钳,利用经典的手段如~3H NMR和~(13)C NYR以及单晶X-ray衍射等对它们进行了结构表征,分析鉴定。通过荧光光谱滴定考察了其中两个二乙基酯基甘脲分子钳异构体对13种不同金属离子的识别作用,研究表明在DMF/MeOH(50:1 v/v)中,它们能够很好地选择性地识别Fe~(3+)离子,与Fe~(3+)离子形成1:1的复合物并且呈现荧光淬灭效应,可作为Fe~(3+)的荧光化学传感器。而且发现由于两个异构体分子钳在结构和构型上的差别,它们与Fe~(3+)结合常数也不同。 2.合成了五个含单个1,2-二氢-引唑-3-酮和不同取代的苯环(H,OMe,Me,Br)为墙面的基于二乙基酯基甘脲和二苯基甘脲的不对称分子钳。对所得四个二乙基酯基甘脲分子钳的晶体结构进行了分析,并通过荧光光谱滴定考察了它们在DMF/MeOH(50:1 v/v)中对不同金属离子的识别作用,表明这些不对称分子钳同样选择性地识别和传感Fe~(3+)离子。 3.合成了系列芳胺和苄胺为边墙的二乙基酯基甘脲分子钳。对其中四个边墙上附有苯乙炔和萘乙炔的分子钳对不同金属离子的识别作用进行了考察,荧光光谱研究表明在DMF/MeOH(50:1 v/v)中它们同样能够作为荧光化学传感器选择性地识别Fe~(3+)并且伴随着荧光淬灭,与Fe~(3+)离子形成1:1的复合物。 4.设计合成了三个新型的基于二乙基酯基甘脲以2,5-二芳基取代呋喃为边墙的具有类似于冠醚结构的荧光分子钳。通过荧光光谱滴定测定了该类分子钳对不同金属离子的识别作用,表明它们对碱金属,碱土金属不能产生有效的识别,依然是很好的选择性的Fe~(3+)荧光化学传感器,与Fe~(3+)离子形成1:1的复合物并且呈现荧光淬灭效应。研究表明甘脲骨架上的两个脲羰基除了已知的可以作为氢键受体外,还有可能是潜在的能够有效地键合Fe~(3+)的位点。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7条
1 张来新;杨琼;;分子钳化学研究的新进展[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1年04期
2 张裕明;张晓春;;一种特殊结构的吡啶化合物的合成[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版);1997年02期
3 赵辉,薛翠花,牟其明,赵志刚,陈淑华;酯型脱氧胆酸分子钳受体的合成及分子识别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4 闫建辉,韩士田,刘彦钦;手性卟啉-尼古丁化合物及其Mn(Ⅲ)配合物的合成[J];应用化学;2004年03期
5 曹庆威;翁意意;;2-芳酰基吲哚化合物的合成研究进展[J];浙江化工;2017年11期
6 刘志鹏;李星;江晶;赵亚云;赵秀华;陈红兵;;2,7-二(3-(氰基)苯基)-9,9-二乙基芴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光学性质(英文)[J];发光学报;2013年05期
7 黄鳴龍;;Cortisone的合成(三)[J];药学学报;1954年02期
8 吴士杰,吴玉华,闫永胜,郑洪江;二磷烯类化合物的合成[J];化学试剂;1995年02期
9 刘莹,任军,金桂玉;1-苯基(甲基)-3-甲基-5-(4,6-二甲基-2-嘧啶基硫基)-4-吡唑甲醛肟醚(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J];农药学学报;2001年01期
10 陆昆;孟岩;;关于6-氟4-色满酮-2-羧酸的合成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21期
11 甘永宏,潘鑫复;Dehydroabietane及6,7-Dehydroferruginol的合成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S1期
12 赵晨阳,计艳秋,巩发敏,安华;二氯二乙基锡的合成[J];低温与特气;1999年03期
13 陈煜;温艺涵;田晓冲;蒋序炎;刘永;常新威;;柱[6]芳烃的合成及在分子识别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化学教育(中英文);2018年18期
14 曾碧涛;赵志刚;叶英;陈宇;赵潇湘;;芳酰胺分子钳对阴离子的识别研究[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9年09期
15 张应阔,钱万红,王天桃,郑剑,李洁;邻氯-N,N-二乙基苯甲酰胺的合成及药效[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0年06期
16 ;合成药物化学[J];药学文摘;1959年12期
17 李中芳,王素文,傅芳信;几种用途广泛的Schif碱的合成[J];化学与粘合;199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冉;温庭斌;;一些锇卡拜化合物的合成和反应性质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1)[C];2012年
2 冷艳丽;魏太保;陈靖;张有明;;4'-磺酰肼苯并-15-冠-5的合成及分子识别研究[A];全国第十四届大环化学暨第六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专辑[C];2008年
3 吴四权;李晓燕;孙宏建;;PSiP钳式铁钴镍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1)[C];2012年
4 肖婷;陈晨;杜晨霞;吴养洁;;新型铱(Ⅲ)配合物的合成及磷光性能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1)[C];2012年
5 王林林;张庆玲;卢冰;孙宏枚;沈琪;;含醚功能化咪唑盐的离子型铁(Ⅲ)配合物的合成及应用[A];第十七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1)[C];2012年
6 卓馨;张有才;郑和根;;[Zn(pmO_2S)_2(H_2O)_2]·(OC_3H_6)]配聚物的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7 申凯华;李杨;王玉荣;王艳色;;新型可见光敏感性功能化合物的合成及光致聚合性质研究[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华炜;李国宝;林建华;;新型卤化亚铜骨架化合物的合成与结构[A];中国晶体学会第五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大会(晶体生长分会场)论文摘要集[C];2012年
9 吴晓军;程功臻;梁峰;孙杰;安琪;周泱泱;吴成泰;;葫环联脲对哌嗪化合物的分子识别[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10 洪茂椿;K.Tatsumi;吴达旭;包木太;曹荣;;通过~(77)Se NMR谱研究含Se化合物的合成[A];第十一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胜利;新型甘脲类分子钳的合成及对金属离子的识别和传感性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何娟;新型核苷化合物的合成与研究[D];郑州大学;2002年
3 戈根武;开放骨架型金属磷酸盐、硫酸盐的合成与性质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4 刘倩;1β-甲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母核合成研究及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和生物学活性评价[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5 常毅;异卟淋化合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6 张永斌;氮萘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在化学小分子识别中的应用[D];山西大学;2015年
7 章维华;新型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抑菌活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8 贺鸿明;新型多孔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9 杨玮婷;过渡金属硼磷酸盐化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李法辉;两类功能性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及生物活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教富;具有识别作用的几种新型苝系衍生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2 倪永平;含氮杂原子大环化合物的合成及硫醚化合物的氧化反应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3 高婷婷;无过渡金属催化条件下合成硫脒类化合物和β-氨基磺酰烯胺类化合物[D];兰州大学;2011年
4 郭靖宁;卟啉类化合物及其树状大分子的设计与合成[D];沈阳药科大学;2005年
5 李芸菡;多取代四氢-β-咔啉化合物的合成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6 王志远;水介质中合成含有脲与硫脲结构单元的化合物[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陆海龙;五元含氮杂环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D];扬州大学;2015年
8 肖和平;苯酞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学研究及其应用[D];沈阳药科大学;2009年
9 邹娜;离子液体合成多金属氧酸盐化合物的结构及表征[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曹利慧;富硫功能化合物的分子设计与合成[D];苏州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陈志刚;兰州:深化合成作战 现发命案全破[N];人民公安报;2019年
2 黄小高 本报记者 谢文华;“合成作战”的威力[N];宜春日报;2017年
3 印高乐;中国大陆合成皮产量跃居亚洲第二[N];国际经贸消息;2002年
4 ;ST合成通过GMP认证[N];证券日报;2003年
5 小沁;ST合成 股东持股部分被冻结[N];证券日报;2003年
6 记者 刘肖勇 通讯员 丁宁宁;国际合成生物设施联盟成立[N];广东科技报;2019年
7 记者 陈姝;像组装机器一样合成生物[N];深圳商报;2019年
8 张德斌;ST合成 天歌科技 大股东归还部分欠款[N];中国证券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孙兴维 特约记者 张应翔 王传峰;合成营,如何打开体系制胜之门[N];解放军报;2014年
10 本报记者 瞿剑;分子筛合成遇天花板 缩短差距需另辟蹊径[N];科技日报;201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