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的治理与变迁
【摘要】:
本文以内陆省级经济开发区的治理与变迁历程为叙事主线,通过对个案的经济开发与区域治理等项面的全景式描述与立体考察后,作者认为作为改革示范区和试验场的地方开发区,其体制创新逻辑在一定程度上揭橥了未来中国地方治理的变革取向。
论文包括导论、五章节和结语,其中:
导论,主要介绍国内外研究现状、个案概况、研究方法、资料来源及分析框架,等等。
第一章,对国内外开发区发展与变迁的历程进行纵向梳理和横向比较,并着重叙述了蚌埠经济开发区设立和发展的曲折过程,以及建区以来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本章对个案图景的粗略勾勒,是为后续章节研究提供具体的叙事场景。
第二章,在对管理体制的发展与变迁进行历时性考察的基础上,详细探讨了个案开发区职能机构的设置及其功能,并提出在传统行政体制的压力下,开发区的管理体制复归趋向严重。文章还对开发区政治网络的运作进行了全方位地剖析,指出了以利益为元点的关系网络已深深“嵌入”到开发区政治生活的每一个层面,并对其开发与治理有着重要的影响。
第三章,通过对个案招商引资运作机制的探讨,指出了作为中国社会的一种亚文化,关系网络不仅能够为开发区提供政治支持,还能够为其提供丰富的招商信息。而对开发区城市经营的考察,文章认为对区内有形与无形资产的科学经营,不仅优化了开发区的投资环境,提升了自身的竞争力,也初步实现了区内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另外,本章还对开发区内有关主体在征地拆迁中的利益博弈,给予了较客观地分析。
第四章,对开发区的社区治理与社会控制进行了考察,指出了通过推动社区建设,多渠道满足辖区群众文化教育与医疗卫生需求,积极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和信访沟通渠道,开发区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生态,同时也凸显了以经济开发为“轴心”的治理主旨。
第五章,基于开发区生命周期理论,指出国内开发区主要呈现出行政化和企业化两种发展趋势,通过对发展现状以及外部社会环境的分析,文章提出完成工业现代化使命后,国内多数开发区(包括个案)将会复归传统的行政体制,只有少数开发区有可能升级为科技工业园区。
结语,对本文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总结。文章认为,开发区变迁的个案图谱,折射出压力型体制下地方场域中的政治博弈与经济发展间的共生逻辑;关系网作为一种亚文化,已深深嵌入开发区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而功能导向型城市经营,提升了开发区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效的社会治理,则为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