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升级背景下的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路径研究
【摘要】:农村劳动力随着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变迁而向城市产业转移,是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来的普遍规律。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劳动力出现持续从农村向外大规模转移的现象。在经过三十余年经济的持续发展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目的地,从初始单一的沿海经济特区逐步向珠三角、长三角、沿海城市、中部大中城市、省内中小城市不断变化,选择日趋多样。相应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所从事的行业,也从最初所从事的三来一补等行业向简单劳动密集型、熟练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等工业制造行业直至服务业的多种行业扩散。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口的,也从短期获取收入回乡向获取更多更好工作机会直至进入工作城市定居等多种口标转移。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面临从外需向内需转变、投资为主向鼓励消费、提升整体质量等方向转变,那么,产业结构升级下相应行业对于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吸纳方向和程度如何,产业结构升级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如何相协调,产业结构升级下农村劳动力究竟向哪里进一步转移,政府部门如何作出相应决策,这些关系到中国经济是否健康运行的现实问题,成为新时期理论与实践的当务之急。产业结构升级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长期以来分别是国际上产业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国内外学术界对于其规律分别进行了深入探讨。如产业结构升级、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产业结构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应规律、产业结构影响决定劳动力就业等:并在这些方面形成了代表性的理论思想。值得注意的是,产业结构升级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在发展中国家均是同时长期演进、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过程。在中国,随着开放条件下产业升级与产业转移日渐频繁,由此带动的地区产业结构变迁加剧,产业内部的劳动力转移就业矛盾日益凸显,产业结构升级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系研究逐渐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而其中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路径的角度,可以较好的将这两者的交织作用汇合到一个合适的视角来进行研究。从大多文献来看,较多学者在研究中大多忽视了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原有的农村劳动力就业动力(即预期效用)及相应的就业行业也不断升级和变化的事实,进而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路径仍停留在最初由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产业吸收的认识上。产业结构升级对不同行业的产品需求产生重大影响,由此对劳动力需求和配置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给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多种路径选择。而农村劳动力对于路径的选择,需要从劳动力期望效用与自身技能、相应吸收行业提供的工作需求、地区所能提供的基础设施等方面来进行分析,才能有助于全面深刻地认识当前经济转型期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状况。为此,全文共分为七章,对以上问题进行详细讨论,具体章节内容安排如下:第一二章为绪论和文献综述部分,首先对产业结构升级、农村劳动力路径转移等概念进行了合理界定,对相关理论进行了综述。第=章对世界主要国家产业结构升级下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进行了经验对比分析。第四章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下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路径选择理论进行了阐述。第五章对其发展、扩散过程进行了推导论证。第六章对于农村劳动力的路径转移相关数据进行了整理,进一步验证了第三章理论分析的前提假设和分析结论,并对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第七章对于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影响下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路径问题作出结论,并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规划提出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