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熊亮儿童绘本的成人化倾向
【摘要】:熊亮是中国当代儿童绘本创作的重要作家,他的儿童绘本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在个性彰显之外,其作品中的成人化倾向也非常明显。本文第一章通过对熊亮儿童绘本中故事情感、绘画特点和思想蕴涵的解读,分析了成人化倾向在其作品中的具体呈现。在情感表现上,熊亮着重传达了成年人的怀旧之情和独居者的孤独之感;在绘画特点上,难以分辨的人物表情和意味深长的图画“留白”,很大程度上会导致儿童读者难以解读故事的内涵;在思想蕴涵上,过于深奥抽象的哲学思想及其隐晦的语言表达,也加大了儿童读者立即作品的难度。论文的第二章探索了熊亮儿童绘本中成人化倾向的成因,主要结合熊亮的创作经历,重点从个人思想、社会文化因素和儿童文学的自身特点等方面,进行分类解析。就熊亮个人的角度来看,他从成人绘本到儿童绘本的创作转向,以及中国传统哲思和东方美学精神的浸入,造就了熊亮独特的创作个性,使其作品的成人化色彩明显浓厚,而儿童性较差;过强的文化目的,使其作品的文化特性凌驾于儿童性之上,加上他的绘本中有相当多的回忆性元素,这势必难以使当代儿童读者产生情感共鸣;除此之外,由于作为创作主体的成人作者和作为接受主体的儿童读者在经验、情感、思想等种种方面的差距,儿童文学作品中总会存在“隐藏的成人”,“成人因素”或说“成人化倾向”的出现也具有必然性。这三个方面的原因共同导致了熊亮儿童绘本中成人化特征的出现。论文的第三章主要探讨成人化倾向在儿童绘本中的意义和弊端。首先,从教育引导价值和成人读者的精神“归乡”两个方面,对熊亮儿童绘本的成人化因素进行分析。本文认为,儿童文学有引领儿童成长的潜在任务;同时,成人化因素能吸引更多成人读者,扩大读者范围。其次,儿童绘本成人化所带来的弊端也是很明显的,如在创作观念上,它与“儿童本位”的儿童观和儿童文学观的相悖,均会使其存在失去儿童读者的风险;在文本价值上,它则使儿童绘本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均受损失。在结语部分,本文就儿童绘本中儿童化与成人化的融合问题做了重点分析。本文认为儿童绘本的创作应该以适应儿童的心理需要和发展为前提,用有趣的情节将教育意义隐性化,尽量实现成人内容的儿童化表达。同时,绘本作家还应寻找将自身童年与当下儿童生活进行联接的更好路径,加强儿童绘本的时代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