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价格对劳动者劳动供给决策的影响
【摘要】:自从20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轰轰烈烈的展开,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整体经济结构同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动:在宏观经济角度下,个体收入和消费在GDP中的比例在逐渐减少;微观层面,一方面,作为重要资产种类的房地产,价格不断攀升,其市场规模也不断扩大。相对的,我国的居民就业率在下滑,但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增加了。由于房价大幅上升将带来劳动者财富的急剧增加,财富累积所带来的正向收入效应将加速闲暇对劳动供给的替代,所以研究房价变动引致财富变化进而对劳动者劳动供给所产生的影响以及背后的机制,可以为我国劳动供给现象补充新的解释。为了探讨这些现象背后的机制,通过对2017年和2015年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样本进行讨论,基于房价的财富效应,探讨在“中国特色”背景下,住房价格对劳动者劳动供给决策的影响,扩展了研究对象范围,关注了房价对劳动供给时间的影响,丰富了现有关于劳动供给理论的研究,为国家的政策规划提出一些相关建议。本文选取房价当作核心自变量,选取个体市场劳动参与情况和月劳动时长来衡量个体的劳动供给决策情况。并参考既有理论进行解析,深度挖掘房价影响个体劳动供给决策的影响机制;采用描述性分析,探讨样本的数据状态,得出样本初步的劳动供给情况和房产相关情况;使用Probit模型和Tob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解决样本选择性偏差的问题,采用相应工具变量和替代变量解决反向因果和测量误差问题;并通过门限回归和中介效应的计量方法探究了住房价格对劳动供给的影响机制,最后对于样本中个体所拥有的住房属性情况以及劳动者的年龄、性别、学历、工作类型等方面的具体差别,研究了房价对个体劳动力供给决策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1)房价上涨使劳动参与下降,劳动供给时间上升;(2)随着经房价调整后的实际工资逐渐上升,劳动时间先减少,再增多,又减少;(3)住房价格通过促进住房价值和房租的上升对劳动供给时间有显著的正向中介效应;(4)拥有不同房产类型的劳动者的劳动供给的住房财富效应具有差异性;(5)房价上涨对劳动者劳动供给决策的边际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特征。为了拉动就业,改善劳动者的就业模式,满足个体的住房需求,结合本文研究结论可以在下述角度提出建议:加大教育体系建设力度,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的职业技能培训质量;政府要强化对住房市场的把控,让住房价格能够持续维持在一个合适的水平;适度宽松的信贷政策和购房政策相结合,让劳动者承担适量的房贷以拉动他们的市场劳动供给水平;为青年群体购房提供政策支持;合理规划当地住房建设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