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体育人口培育路径研究
【摘要】:城市社区体育是建设社区文化和社区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体育人口的数量和质量是支撑社区体育发展的中坚力量,培育社区体育人口是繁荣社区体育的起点和落点。在现行的群众体育运行机制下,社区体育人口培育的问题多存在于对体育人口发展现状的微观研究,而对其宏观研究相对较少。“政府管办”的社区体育发展模式抑制了社区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自觉性,阻碍了社区体育人口的形成。
当前,城市社区体育是居民自主参与的公益性群众性体育活动,“体育自治”的社区体育人口培育方式已初见雏形。从社区体育人口培育的途径分析,政府“指标”发展不如基层“开放”引领,“他”培不如“自”培。武汉市社区自治组织已悄然崛起,为社区体育人口的自治化培育奠定了肥沃土壤。强化社区居民的体育自治意识,遵循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自治化主线,借助政府、社区体育组织、学校等体育资源,打造一条创新型、低成本的社区体育人口的高效培育路径尤为重要。
本研究采用了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以社区体育人口的培育现状为研究对象,找出体育人口培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我国城市社区体育人口培育路径进行探究。以武汉市为例,分析武汉市社区体育人口培育现状。提出以社区体育组织为基础,政府部门、企业和学校体育资源等的多方协作,以提高社区居民的体育自觉意识为手段,以培育社区体育人口为目的,形成多元化城市社区体育人口培育路径。培育路径实施:强化树立社区体育自治意识;以政府作用为主导,在政策、资源、资金等方面引导社区居民参与体育活动;借助全国号召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局势,拓展居民体育活动空间;利用社区体育组织的助推性。
|
|
|
|
1 |
唐建军,苏丕仁,蔡学玲;我国城市社区体育俱乐部(组织)发展的条件及其特征[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
2 |
赵忠伟,邹师;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比较——辽宁省与江苏省两地个案分析[J];体育与科学;2004年02期 |
3 |
朱红卫;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建设的理论分析[J];体育与科学;2004年03期 |
4 |
颜斌,王亚男,赵仙伟;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J];体育与科学;2004年04期 |
5 |
朱奇志;城市社区体育的意义、现状及发展思路[J];体育科技;2004年02期 |
6 |
李凤新;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研究综述[J];体育科学研究;2004年01期 |
7 |
陈东岗;对我国城市社区体育运行机制的研究[J];嘉兴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
8 |
房游光,李秋萍,赵仙伟;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建设的体制选择和机制创新[J];体育与科学;2004年05期 |
9 |
庞敏;当前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特点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9期 |
10 |
李雪梅,席毅林;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基本结构模式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
11 |
林朝晖;城市社区体育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
12 |
朱旭良;小康社会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兴起的社会学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
13 |
颜峰;社会转型期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特点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
14 |
袁音,任莲香;中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机遇与趋势研究[J];兰州学刊;2004年06期 |
15 |
韩坤,于可红;近年来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研究状况[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
16 |
吕效文;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
17 |
于蕴
,虞荣娟;从休闲生活方式谈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5年06期 |
18 |
马忠;21世纪中国城市社区体育的新走向[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
19 |
陈宏;关于城市社区体育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思考[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5年10期 |
20 |
刘平;;中国社会现代化与城市社区体育管理模式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5年11期 |
|